读书人

中国龙画

发布时间: 2011-04-08 02:57:40 作者: kind887

 中国龙画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页码:113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1月
ISBN:7810198998
条形码:978781019899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龙画》对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为止的龙纹龙画、龙雕的产生及流变进行了梳理,对龙起源诸说、龙的类别及龙画创作中的造型、背景等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并结合作品探讨龙的画法。
媒体推荐 后记
我国古代龙画,源远流长,几经演进。从战国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白描帛画“人物龙凤图”的雏形期,经西汉长沙马王堆“钛侯妻墓”重彩帛图“龙纹神话图”的“九似龙”成型期,到南宋画家陈容“云龙图”的“三停、九似龙”的定型期,最后到了明代汪肇“起蛟图”的龙造型的成熟期的发展历程,可以充分说明,各时期的龙画,是比较成功的塑造了中国龙的形象。
因龙画作品传世甚少,又难以见到一册较系统的龙画专著,为发扬光大中国龙画,笔者编
撰此书,幸得著名书画家、美术理论家王伯敏、韩天衡师长的审阅并题签的鼓励,并得前贤龙纹作品和论著的启示。书中的龙纹图版和一些观点的形成得多方文献之助,有《中国美术全集石刻线画、画像石画像砖、敦煌壁画》、《中国书法全集.商周春秋战国金文》、《文物》、《考古》、《考古学报》、《中国文物报》、《中国美术通史》(王伯敏主编)、《中国重大考古发现》(王代文主编)、《中国历代器物图案集成》(龚宁编著)、《龙凤图典》(蔡易安编著)、《龙的艺术》(杨新等主编)、《中国的龙》(徐华铛编著)、《龙图300例》(濮安国编著)等。
一门学问,是有史以来祖祖辈辈不断地继承创新而逐渐形成的。《中国龙画》的成书是共同劳动的成果。笔者在此向曾付出辛勤劳动的先贤时彦致以深深的谢意。引玉之砖,欠妥之处,求教贤达指正。恳望同仁携手,为发扬光大中国龙画和民族精神而共同努力。
吴清辉
2000年冬於跬步斋
目录
第一章历代龙纹
一 新石器时代龙纹
二 夏代龙纹
三 商代龙纹
四 西周龙纹
五 春秋龙纹
……
文摘 书摘
二 龙之崇拜寄寓说
8000年前的查海文化——先红山文化遗址(辽宁阜新)中出土的两残陶片上有龙体和龙尾浮雕,与近年在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8000年前的甲骨刻字为同一时期。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对龙的崇拜和寄寓,在出土文物中可找到佐证,如图2河南濮阳西水坡第三组蚌塑“人乘龙与奔虎”中的龙即被先民寓意为可乘骑升天的神灵,能把墓主人的灵魂领进极乐的天国世界。“升天永生”为龙崇拜和寄寓的早期产物,历代沿用直至近现代。龙、虎蚌塑(图1、2)也为后世的阴兽龙与阳兽虎的交缠开了先河。如图6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4500—3900年前的蟠龙纹彩陶盘,即传为夏族的龙图腾(族徽)。龙是原始宗教动物崇拜的产物,是神灵和权威的象征。原始社会晚期流行的龙图腾崇拜,将龙当作人类的祖先和保护神,作为氏族的族名或族徽。由于当时中原地区强大的夏族的图腾就是龙,所以龙图腾崇拜的影响就更加突出。
历史传说中龙的崇拜和对其有所寄寓比传世文物中所体现的年代更加遥远。《绎史》中就记述了开天辟地的盘古死后化生万物。根据甘肃民歌谣《盘古龙》的传说,在混沌的宇宙中,盘古龙用尾巴一甩,上去的成为天,落下的是为地,龙的身体化成万座山峰,血液变成江河湖海,头发成为森林,两眼晶亮,飞到天上昭万民。人们赋予龙开天辟地的伟大形象。历史传说中,我国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炎帝、黄帝、尧、舜、禹等,多被描绘成人首龙蛇身或龙颜的神奇人物(图12、65、66)。有描述人伴龙生死的,说盘古开天时,有龙、凤、龟、麟立于盘古身边。《春秋合成图》云:“黄帝将亡,则黄龙现”。有人以龙命名的,如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七年》中有:“大龙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还有将龙比喻为人的,如孔子将老子比喻为龙:“吾乃今于是乎见龙。”这就是“以龙喻人”说。
龙的崇拜和寄寓到了战国突出了阴阳交合而万物生的神圣寓意。龙凤合璧、龙虎合纹皆有阴阳交合之吉祥含义。“东宫龙星”中的龙纹表示东宫,也是战国时期龙崇拜和寄寓的产物。汉代龙寄寓继承了升天永生、阴阳交合、吉祥瑞兽、东宫龙星、龙凤合璧等,并有了“四神避邪”之寓意。如江苏铜山周庄汉墓门柱上刻着的四神之苍龙,寓意“以御四方”辟不祥,与文献记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御四方”的说法相同。河南南阳汉画中有龙的拥抱图,四川汉画中有龙的接吻图,甚至有野合图,体现的是夫妻观、生殖观。徐州黄山汉墓出土的“双龙双凤交颈图”,寓意
……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