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实用中式帆装设计与使用

发布时间: 2011-04-14 11:04:13 作者: kind887

 实用中式帆装设计与使用


基本信息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页码:28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502771980/9787502771980
条形码:978750277198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这本专著20余万字,插图300多幅,图文并茂。作者分“中式帆装”、“设计帆装”和“使用帆装”三大部分,从空气动力学和几何学原理分析研究了中华传统帆装的结构特征,总结出一些设计方法和操作规律,把历史悠久的中式帆装设计与使用纳入现代帆船设计与使用的科学范畴,理论并不深奥但比较科学,实践性很强,所以成为一本在西方研究传播中华传统帆船很有影响,并且一版、再版的专著。
编辑推荐 《实用中式帆装设计与使用》
中式纵帆装无比安全,更灵巧和易于操纵。同样;它特别适合小艇和在各种天气中进行单独或全家航海。毫不奇怪,它在世界各地已经越来越流行。
布朗迪哈斯勒和乔克麦克劳德在这方面出类拔萃,他们对如何把独特的中式帆装应用于西方船艇合作进行了长达25年的研究与发展,写成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他们研究分析中式帆装的设计与空气动力学理论和如何最佳驶帆。他们详细概述了帆装和成为其基础的原则,设想了可供选择的帆形和布置图,当然还在很多详细线图说明的帮助下分析了它们的性能。
《实用中式帆装设计与使用》自1 988年首次出版以来已经成为这方面的权威性著作。布朗迪哈斯勒曾于1940年因在挪威服役而被授予英帝国勋章,因1942年策划并领导在波尔多大胆奇袭德国船舶而被赞为“轻舟英雄”,因此而被授予优异服务勋章。他还发明了风向标自动操舵装置并对中式帆装进行了大量试验性工作。他于1987年《实用中式帆装设计与使用》完成之后撒手人寰。
乔克麦克劳德少校与布朗迪哈斯勒先生携手驾驶著名的“杰斯特''号帆船航行在尼斯湖上,哈斯勒在那里进行了第一次尼斯湖水怪调研。麦克劳德现在驾驶他那47英尺长的中式斯库纳纵帆船“让格拉斯”号,曾经6次横渡大西洋,其中有两次还是参加单独航行竞赛。 “在这方面还没有哪本著作比《实用中式帆装设计与使用》写得更好和更全面它应被视为所有对此感兴趣者的中式帆装指南。”
——《航海》杂志“怎么推荐这本书都不为过。”
——《经典名船》杂志“权威性中式帆装著作。”
——英国皇家航海协会杂志
目录
第一部分 中式帆装
引言
第1章 帆装
第1节 桅杆
第2节 板条
第3节 帆
第4节 空气动力学与中式帆装

第2章 帆的几何形状
第1节 帆分析
第2节 基本帆形
第3节 最佳帆型

第3章 帆的索具
第1节 升降索
第2节 横桁索箍
第3节 桅线
第4节 桅杆倾斜度
第5节 帆桁操纵
第6节 帆布折皱
第7节 板条缩帆索
第8节 横桁缩帆索
第9节 顶索

第4章 控帆索
第1节 控帆索力与控帆索跨索
第2节 缩帆与拢帆
第3节 六点控帆索系统
第4节 装定下控帆索滑车

第5章 微风帆与避雷针
第1节 微风帆
第2节 避雷针

第二部分 设计帆装
引言
第6章 设计帆装置图(上)
第1节 帆装置图定位
第2节 帆装置图
第3节 绘制帆图
第4节 概述:绘制标准中式帆图

第7章 设计帆装置图(下)
第1节 布置单帆帆装
第2节 布置多帆帆装
第3节 桅杆位置不合格
第4节 控帆索位置不合格
第5节 改进解决方案
第6节 安置下控帆索滑车
第7节 概述:设计帆装置图(下)

第8章 桅杆
第1节 木桅
第2节 木材种类
第3节 空心木桅
第4节 胶合
第5节 木桅保护
第6节 电线固定
第7节 设计与绘制空心桅图
第8节 设计狭木条组装空心桅
第9节 设计生成木桅
第10节 桅具
第11节 其他材料桅

第9章 桅孔加固板与桅座
第1节 桅孔加固板
第2节 桅座
第3节 夹桅板

第10章 横桁、板条与帆桁
第1节 横桁
第2节 板条
第3节 帆桁

第11章 帆
第1节 按比例缩小略图
第2节 详图与说明

第12章 帆索具
第1节 升降索
第2节 控帆索
第3节 顶索
第4节 桅杆吊索
第5节 索箍
第6节 限位索
第7节 系索
第8节 任选帆装件

第13章 操舵室和甲板布置
第1节 帆桁承梁
第2节 下控帆索滑车
第3节 绳索导向器
第4节 羊角、索结与压紧器
第5节 备用索的存放
第6节 整体甲板布置

第三部分 使用帆装
第14章 安装帆装
第1节 一般要点
第2节 把桅杆放人桅座或从桅座移开
第3节 桅杆预装
第4节 装配帆

第15章 操纵帆装
第1节 操帆
第2节 维护
第3节 修理与应变程序
第4节 过大下风舵/上风舵修正

第16章 中式帆装样船
第1节 “杰斯特”号帆船(1960年)
第2节 “红磨床”号帆船(1962年)
第3节 “高尔韦布莱泽Ⅱ”号帆船(1968年)
第4节 “让格拉斯”号帆船(1970年)
第5节 “阳”号帆船(1972年)
第6节 “萨姆纳”号帆船(1972年)
第7节 “设计SSF/1”号帆船(1973年)
第8节 “胡姆”号帆船(1974年)
第9节 “巴特温”号帆船(1974年)
第10节 “皮尔默”号帆船(1975年)

附录A 英制/公制换算表
附录B 英寸为英尺的小数
附录C 中式帆船协会对《实用中式帆装设计与使用》的更新材料
附录D 参考书目
附录E 英汉对照词汇表
后记
……
序言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悠久光辉世人皆知;当代中国又是造船大国和航运大国。可是,记录和介绍中华传统帆船设计建造技术工艺和扬帆航海科学安全的专著却极其罕见,而将西方研究中华帆船设计与使用的专著翻译成中文出版更是绝无仅有。当我从交通大学老学长和兼职教授、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顾问郑明少将处获悉,他和海洋出版社要将英国布朗迪G哈斯勒和乔克K麦克劳德合著的《实用中式帆装设计与使用》一书翻译出版并奉献给中国读者时,真是喜出望外。
《实用中式帆装设计与使用》这本专著20余万字,插图300多幅,图文并茂。作者分“中式帆装”、“设计帆装”和“使用帆装”三大部分,从空气动力学和几何学原理分析研究了中华传统帆装的结构特征,总结出一些设计方法和操作规律,把历史悠久的中式帆装设计与使用纳入现代帆船设计与使用的科学范畴,理论并不深奥但比较科学,实践性很强,所以成为一本在西方研究传播中华传统帆船很有影响,并且一版、再版的专著。
我自己粗粗阅读《实用中式帆装设计与使用》,就使我深感作者和西方航海爱好者对中华传统帆船的热爱之心和潜心研究与不断试验实践的作风,使西方研究中华传统帆船的设计与使用和远洋航海都已远远走在我们的前面。在弘扬传播祖国造船历史和组织现代造船科学技术、系统研究等方面的教育上,上海交通大学在全国都是领先的。这本书却给我以新的启示。最近,上海交通大学正在酝酿充分利用造船科技专业传统优势和综合大学文史人才资源筹划建立中国舟船科技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这也是贯彻“十七大”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举措。我希望这部专著的翻译出版和这个中心的筹建在推动祖国造船科技和教育上都能催人奋进,有所作为。为把祖国建成海洋强国和促进人类海洋文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文摘 插图:


后记 《实用中式帆装设计与使用》英文版原书,我们是在2003年遇德国航海家托马斯。霍伯博士(Dr.Thomss Hoppe)来舟山参加“绿眉毛”号仿古木帆船试航时,听他介绍1988年初版部分章节才获悉的。2005年与英国剑桥大学海洋历史学家程思丽博士(Dr.Sally K.Church)在南京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相遇,交谈很投机,她慨然相允从英国购得2004年第3版后相送,才得以通览全书。阅后深感英国造船航海专业人士哈斯勒和麦克劳德热爱中华传统帆船,精心研究,科学总结,推广应用,亲自实践数十年,不断积累这方面的知识、经验,逐步建立了较系统的科学理论,终于写出了一本把气动力学理论与扬帆航海实践相结合的实用中式帆装设计与使用专著。他们与中国远隔重洋,做出了中国造船学家和木船传承匠师想做、也应当做、却还没有做的工作,真是难能可贵了。于是,我们几个人下决心,要把全书翻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读者。北京王予和同志是高级译审,英语水平高,造船航海专业熟悉,但面对这些传统帆船航海的专业叙述,就费了大劲,在2005——2006年几乎花了一年的业余时间完成了翻译工作。上海沈毅敏同志是高级造船工程师,业余爱好钻研西洋古典帆船,在2006——2007年间,花了半年多时间认真地承担了译校,使这个中译本把原著的专业技术比较准确地反映转达出来。我们也期望读者、学者们给予指正。
这本专著的中译本20余万字,插图和照片348幅,图表16幅,附件5个,分为中式帆装、设计帆装和使用帆装三大部分。全书不仅坚持传承了中华传统四角硬式帆装的结构特征,阐发推荐了具有东方魅力的中式帆蓬外形及与之相关的高效易操特性,同时又在帆篷板条、桅桁、索具等方面倡导采用新的轻型、组合材料;在帆形、帆面积、桅索受力的设计上开发出理论与经验的设计方法,提出将桅、帆、索构成帆装系统,作统筹设计和综合操控的现代化系统理念,把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的中式帆装的设计与使用纳入现代科学的范畴,这是功不可没的。
这本专著介绍了在1960——1975年间在欧洲建造改装的10艘中式帆艇,都附有侧视全帆示意图。附录中则介绍了大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还成立了中式帆船协会(JRA),又创办《会志》,每年出版2期,都旨在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中式帆装。该会根据本书以及西方有关设计师推广流行的船型又归纳出8种典型中式帆装型式,看来更有利于技术发展并适应开拓市场,这种把保护传统文化与开发现代市场相结合的探索,也将给国人以新的启示。
这本专著列出了参考书目,共有81种,是1888——2002年间西方出版的涉及中华传统帆船的有关著述,真可谓洋洋大全,包含了20世纪初期曾长期在华工作,并开展过中华舟船调研的唐纳利、武斯特等人分别撰写的著名的《中国沿海与内地的帆船》、《长江帆船与舢舨》和21世纪英国退役海军军官加文孟席斯撰写的《1421:中国发现世界》等专著。
读书人网 >交通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