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页码:160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02363918
条形码:978750236391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农村科技致富实用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蝇蛆、蚯蚓养殖技术与利用》主要内容简介:大头金蝇、丝光绿蝇、铜绿蝇、亮绿蝇、瘤胫厕蝇、巨尾阿丽蝇、红头丽蝇、乌拉尔丽蝇、伏蝇、新陆原伏蝇、棕尾别麻蝇、黑尾黑麻蝇、红尾拉蝇、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等。
编辑推荐 《蝇蛆、蚯蚓养殖技术与利用》:中国农业大学专家指导
目录
第一部分 蝇蛆养殖技术与利用
第一章 蝇蛆种类与形态习性
一、蝇的种类
(一)市蝇
(二)工程蝇
(三)厩腐蝇
(四)夏厕蝇
(五)元厕蝇
(六)大头金蝇
(七)丝光绿蝇
(八)铜绿蝇
(九)亮绿蝇
(十)瘤胫厕蝇
(十一)巨尾阿丽蝇
(十二)红头丽蝇
(十三)乌拉尔丽蝇
(十四)伏蝇
(十五)新陆原伏蝇
(十六)棕尾别麻蝇
(十七)黑尾黑麻蝇
{十八)红尾拉蝇
二、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
(一)外部形态
(二)内部构造
三、生态习性
(一)成蝇
(二)卵
(三)幼虫
(四)蛹
第二章 养殖设施与饲料配制
一、蝇蛆养殖设施
(一)种蝇房
(二)蝇笼
(三)育蛆房
(四)育蛆塑料棚
(五)蝇蛆分离箱,
二、蝇蛆饲料的配制
(一)饲料的选择
(二)饲料的配制
第三章 蝇蛆的养殖方法
一、简易养殖法
(一)室外塑料棚育蛆法
{二)豆浆血水单缸繁殖法
(三)多缸粪尿循环繁殖法
(四)塑料盆(桶)繁殖法
(五)塘边吊盆饲养法
(六)水上培育法
(七)液体饲料自动化养殖法
(八)牛粪育蛆法
(九)室外地平面养殖法
(十)平台引种水池繁殖法
(十一)室外土池饲养法
(十二)果树施肥育蛆
(十三)田畦培养蝇蛆
(十四)室内立体人工养殖法
(十五)固体饲料自动化养殖法
(十六)水泥池养殖蝇蛆
二、规模化养殖法
(一)办场基本条件
(二)种蝇养殖法
(三)蝇蛆养殖法
(四)注意事项
第四章 蝇蛆饲养管理
一、种蝇的饲养管理
(一)驯种和引种
(二)调节温、湿度
(三)成蝇饲养密度
(四)蝇群结构
(五)投喂饵料和水
(六)安放产卵盘及产卵信息物
(七)雌雄苍蝇分离
(八)停止羽化
(九)接卵方法
(十)卵与产卵饲料的分离
(十一)种蝇的淘汰
(十二)废弃物的利用
(十三)用具的消毒
二、蝇蛆的饲养管理
(一)蝇种卵选育
(二)卵的孵化,
(三)饵料的添加
(四)蛆料的分离
(五)种蝇蛆的选留
(六)病害防治
《七)保种
(八)四季管理
(九)种蝇的淘汰
(十)养殖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五章 蝇蛆产品加工与利用
一、蝇蛆成分分析
二、蝇蛆的消毒
(一)高锰酸钾溶液
(二)病虫净药液
(三)吸附性药物
三、蝇蛆产品的加工
(一)蝇蛆产品的粗加工
(二)蝇蛆产品的精加工
第二部分 蚯蚓养殖技术与利月
第一章 蚯蚓生物学特征
一、生物学特征与种类
(一)外部形态
(二)消化系统
(三)循环系统
(四)排泄系统
(五)神经系统
(六)生殖系统
(七)蚯蚓的种类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温度
(二)湿度
(三)光照与通气
(四)pH值、盐度及其他化学制剂
三、蚯蚓的生长繁殖
(一)生长规律
(二)繁殖特性
(三)食性和食量
(四)再生
(五)世代交替
(六)蚯蚓的寿命
第二章 蚯蚓养殖技术
一、场地选择
(一)场地要求
(二)水质要求
(三)土质要求
二、养殖方式
(一)缸养
(二)池养
(三)养殖床养
(四)盆养
(五)箱养和筐养
(六)箱式立体养殖
(七)沟槽养殖
(八)园林与田间养殖
(九)半地下室养殖
(十)地面温室循环养殖法
(十一)通气加温、加湿养殖法
(十二)堆肥养殖法
(十三)塑料棚室养殖
(十四)简易堆料养殖
(十五)水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
第三章 蚯蚓饲料的配制
第四章 蚯蚓的采集与加工
第五章 蚯蚓病虫害防治
……
文摘 插图:

(四)夏厕蝇
夏厕蝇属于蝇科、厕蝇属。它的外貌比苍蝇显得瘦小苗条,身长4~6毫米,体色灰黄,腹部在灰黄的底色上有暗色倒“丁”字形斑纹,雄蝇的斑纹更为明显,同时它具有触角芒裸、翅第三纵脉与第四纵脉平行、第六纵脉短等厕蝇属的共同特征,容易与苍蝇区分开。它在我国广泛分布,特别在西北、华北、东北种群数量很多。
(五)元厕蝇
元厕蝇形态很像夏厕蝇,但体色较灰,雄性腹部有清晰的正中暗色纵条,雌性纵条不明显,容易与夏厕蝇相区别。在我国广泛分布,尤以东部和南方诸省区种群数量为多。
(六)大头金蝇
大头金蝇又称红头金蝇,属于丽蝇科、金蝇属。体大,有亮绿色金属光泽,复眼鲜红色。胸背无黑色纵纹,鬃少,多细毛。两颊部为橙黄色。分布于辽宁南部及华北、华东、华南各地。
(七)丝光绿蝇
丝光绿蝇属于丽蝇科、绿蝇属。中型种,最大者身长可达10毫米,体色绿,有金属光泽。在绿蝇属内,本种额宽,雄性间额宽约为侧额宽的2倍,雌性额宽大干头宽1/3,一侧额宽约为间额的1/2,后中鬃3对,前缘基鳞黄色,后胸腹板有纤毛。它几乎遍布全世界,我国境内都有分布,在北方为主要居住区,与人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