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码:54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ISBN:7802116538/9787802116535
条形码:978780211653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历史通俗演义
内容简介 《明史演义》:《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上迄秦汉,下至民国,两千年的中国历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它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历史的通俗演义。自它问世以来,即受到众多知名人士的广泛推崇。毛泽东同志曾建议党的高级干部应该好好阅读,以了解中国历史,这套历史演义丛书也是毛泽东列给儿子毛岸英的必读书。《唐史演义》是《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中的唐史部分,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唐朝历史。
作者简介 蔡东藩(1877—1945),名,字椿寿,号东藩,清山阴县临浦(今属萧山)人。14岁中秀才,后又进京朝考,名列优贡,分发福建候补知县,因不满官场恶习,数月即称病回乡,辛亥革命之后,曾先后在杭州及绍兴等地教书。
从1916年开始,到1926年为止,蔡东藩用10年的心血和惊人的毅力,先后完成了前汉(含秦)、后汉、两晋、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共11部历史通俗演义,合称《历朝通俗演义》,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加上《西太后演义》及《历朝史演义》两部,总共撰写了13部计724万字的通俗史巨著,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目录
第一回 揭史纲开宗明义 困涸辙避难为僧
第二回 投军伍有幸配佳人 捍孤城仗义拯主帅
第三回 攻城掠地迭遇奇材 献币释嫌全资贤妇
第四回 登雉堞语惊张天 探虎穴约会孙德崖
第五回 郭家女入侍濠城 常将军力拔采石
第六回 取集庆朱公开府 陷常州徐帅立功
第七回 朱亮祖战败遭擒 张士德絷归绝粒
第八回 入太湖廖永安陷没 略东浙胡大海荐贤
第九回 刘伯温定计破敌 陈友谅挚眷逃生
第十回 救安丰护归小明王 援南昌大战伪汉主
第十一回 鄱阳湖友谅亡身 应天府吴王即位
第十二回 取武昌移师东下 失平江阖室自焚
第十三回 檄北方徐元帅进兵 下南闽陈平章死节
第十四回 四海归心诞登帝位 三军效命直捣元都
第十五回 袭太原元扩廓中计 略临洮李思齐出降
第十六回 纳降诛叛西徼扬威 逐枭擒雏南京献俘
第十七回 降夏主荡平巴蜀 击元将转战朔方
第十八回 下征书高人抗志 泄逆谋奸相伏诛
第十九回 定云南沐英留镇 征漠北蓝玉报功
第二十回 凤微德杳再丧储君 鸟尽弓藏迭兴党狱
第二十一回 削藩封诸王得罪 戕使臣靖难兴师
第二十二回 耿炳文败绩滹沱河 燕王棣诈入大宁府
第二十三回 折大旗南军失律 脱重围北走还都
第二十四回 往复贻书囚使激怒 仓皇挽粟遇伏失粮
第二十五回 越长江燕王入京 出鬼门建文逊国
第二十六回 拒草诏忠臣遭惨戮 善讽谏长子得承家
第二十七回 梅驸马含冤水府 郑中官出使外洋
第二十八回 下南交杀敌擒渠 出北塞铭功勒石
第二十九回 徒乐安皇子得罪 闹蒲台妖妇揭竿
第三十回 穷兵黩武数次亲征 疲命劳师归途晏驾
第三十一回 二竖监军黎利煽乱 六师讨逆高煦成擒
第三十二回 弃交趾甘隳前功 易中宫倾心内嬖
第三十三回 享太平与民同乐 儆权阉为主斥奸
第三十四回 王骥讨平麓川蛮 英宗败陷土木堡
第三十五回 诛党奸景帝登极 却强敌于谦奏功
第三十六回 议和饯别上皇还都 希旨陈词东宫易位
第三十七回 拒忠谏诏狱滥刑 定密谋夺门复辟
第三十八回 于少保沉冤东市 徐有贞充戍南方
第三十九回 发逆谋曹石覆宗 上徽号李彭抗议
第四十回 万贞儿怙权倾正后 纪淑妃诞子匿深宫
……
……
文摘 插图:

江山无恙,大地春回,日暖花香,窗明几净,小子搁笔已一月有余了。回忆去年编述《元史演义》,曾叙到元亡明续的交界;嗣经腊鼓频催,大家名不得一番谷例:什么守岁?什么贺年?因此将元史交代清楚,便把那管城子放了一月的假。现在时序已过去了,身子已少闲了,《元史演义》的余味,尚留含脑中,《明史演义》的起头,恰好从此下笔。淡淡写来,兴味盎然。元朝的统系,是蒙族为主;明朝的统系,是汉族为主。明太祖朱元璋应运而兴,不数年即驱元帝,统一华夏,政体虽犹是君主,也算是一位大革命家,大建设家。嗣后传世十二,凡一十七帝,历二百七十有六年,其间如何兴?如何盛?如何衰?如何亡?统有一段极大的原因,不是几句说得了的。先贤有言:“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国必兴盛;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国必衰亡。”这句话是古今至言,但总属普通说法,不能便作一代兴衰的确证。
小子尝谓明代开国与元太祖元世祖的情形虽然不同,但后来由兴而衰,由盛而亡,却蹈着元朝五大覆辙。看官欲问这五大弊吗?第一弊是骨肉相戕;第二弊是权阉迭志;第三弊是奸贼横行;第四弊是宫闱恃宠;第五弊是流寇殃民。这五大弊循不息,已足斫丧元气,倾覆国祚;还有国内的党争,国外的强敌,胶胶扰扰,愈乱愈炽,勉强支持了数十百年,终弄到一败涂地,把明祖创造经营的一座锦绣江山,拱手让与满族,说将起来,也是可悲可惨的。提纲挈领,眼光直注全书。目今满主退位,汉族光复,感世变之沧桑,话前朝之兴替,国体虽是不同,理乱相关,当亦相去不远。远鉴胡元,近鉴满清,不如鉴着有明,所以元、清两史演义,既依次编成,这《明史演义》,是万不能罢手的。况乎历代正史卷帙最多,《宋史》以外,要算《明史》。若要把《明史》三百三十二卷,从头至尾展阅一遍,差不多要好几年工夫。现在的士子们,能有几个目不窥园,十年攻苦,就使购置一部《明史》,也不过庋藏书室,做一个读史的模样,哪里肯悉心翻阅呢?并非挖苦士子,乃是今日实情。何况为官为商为家为工,连办事谋生,尚觉不暇,或且目不识丁,胸无点墨,怎知道去阅《明史》?怎知道明代史事的得失?小子为通谷教育起见,越见得欲罢不能,所以今日写几行,明日编几行穷年累月,又辑成一部《明史演义》出来。宜详者详,宜略者略,所有正史未载、稗乘偶及的轶事,恰见无不搜,闻无不述,是是非非,凭诸公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