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现代机械工程图学(附VCD光盘1张)

发布时间: 2011-04-23 03:02:30 作者: kind887

 现代机械工程图学(附VCD光盘1张)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462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5月
ISBN:7040193132
条形码:9787040193138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现代机械工程图学》是在1999年出版的蒋寿伟等主编《现代机械工程图学》(上海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的基础上,总结上海交通大学近几年与密西根大学合作办学的经验,根据教育部2004年颁发的“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近年来发布的《机械制图》、《技术制图》等相关国家标准修订而成的。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把空间思维变成图形的能力、把图形变成模型的能力以及绘制图形的能力等四个能力为目标。《现代机械工程图学》内容可概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篇、包括设计的概念、图样及其基本要求、投影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及应用等内容。第二部分为表达篇,包括产品设计中的构形设计、三维图形表达、二维视图表达、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的转换、连接与紧固、传动件、弹簧、滚动轴承、尺寸注法、机件的技术要求等。第三部分为应用篇,包括零件图、装配图、计算机绘制产品生产图样等。
为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要,书后附有教学辅助系统光盘,内容包括CAI课件、配套习题的答案及试题汇编。与《现代机械工程图学》配套的习题集也同时做了修订,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同时出版。
《现代机械工程图学》主要供高等学校本科机械类各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其他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现代机械工程图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一。
目录
绪论
第1章 设计的概念
1.1 设计的定义
1.2 设计思想的表达

第2章 机械图样及其基本要求
2.1 机械图样的特征
2.2 机械图样的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
2.3 图样上的基本规定

第3章 投影原理
3.1 投影概念
3.2 空间要素的投影
3.3 点、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
3.4 直线、平面、立体的相交

第4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及应用
4.1 CAD技术概述
4.2 图元的生成
4.3 图形变换
4.4 图形观察
4.5 交互式绘图方法
4.6 交互式绘图应用

第5章 产品设计中的构形设计
5.1 概述
5.2 产品设计过程
5.3 产品功能分析
5.4 功能结构图
5.5 构形设计的准则
5.6 构形设计的基本方法
5.7 构形设计中常用的表达方法
5.8 构形分析示例

第6章 三维图形表达
6.1 轴测投影
6.2 三维建模方法
6.3 综合举例

第7章 二维视图表达
7.1 视图
7.2 基本视图与辅助视图
7.3 剖视图
7.4 断面图
7.5 局部放大图
7.6 简化画法
7.7 第三角画法

第8章 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的转换
8.1 概述
8.2 三维图形转换为二维图形(视图)的方法
8.3 二维图形(视图)到三维图形的成型方法
8.4 综合举例

第9章 连接与紧固
9.1 螺纹
9.2 螺纹紧固件
9.3 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
9.4 螺套的表示法
9.5 键联结
9.6 花键联结
9.7 销连接

第10章 传动件、弹簧、滚动轴承
10.1 齿轮传动的概念
10.2 圆柱齿轮
10.3 圆锥齿轮
10.4 蜗轮、蜗杆
10.5 带传动
10.6 链传动
10.7 弹簧
10.8 滚动轴承

第11章 尺寸注法
11.1 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定
11.2 尺寸标注的基本原则
11.3 机件的尺寸注法
11.4 简化表示法——尺寸注法
11.5 图样上尺寸形式及其含义

第12章 机件的技术要求
12.1 互换性
12.2 极限与配合
12.3 形状和位置公差
12.4 机件表面特性

第13章 零件图
13.1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13.2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13.3 零件图的尺寸注法
13.4 零件图分析

第14章 装配图
14.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14.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14.3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14.4 装配图中的序号和明细栏
14.5 装配图的画法
14.6 装配图分析
14.7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14.8 装配体测绘

第15章 计算机绘制产品生产图样
15.1 计算机绘制产品零件图
15.2 计算机绘制产品装配图
15.3 二次开发实现产品变型设计
附录
一、极限与配合
二、常用材料及热处理
三、螺纹与螺纹紧固件
四、键、销和滚动轴承
参考书目
……
序言 机械制图是高等工科院校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着重解决形体的表达及图示方法,因此内容也按此编排。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以及计算机的应用对本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计算机绘图又成为21世纪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之一,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和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课程内容的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本书期望能打破过去传统机械制图的教学模式,以建立一个全新的适合2l世纪要求的教学体系。其特点是首先把画法几何、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明确体现了画法几何、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三者之间的关系。计算机绘图部分主要要求学生能很好地应用Auto.cAD软件进行绘图,并适当介绍编程的方法以解决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的绘制。其次,由于学科范围的拓宽,本课程又是设计系列课程之一,因此增加了部分现代设计方法的内容及造型构思的概念。为了符合设计人员的设计思维过程,本书又特别强调从三维到二维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本书内容新颖、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采用了最新国家标准。
本书第一版为上海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2002年被评为国家“十五”规划教材。
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CAD研究所蒋寿伟主编,强敏德、吕文波、杨培中、蒋丹、刘溪涓、赵新明及宋健承担了教材部分章节及电子光盘的编写工作。
文摘 插图:


从符合功能的角度出发,这类零件一般设计成轴向尺寸较小,径向尺寸较大,并且常具有轴孔的形式。四个沉孔是使之与尾架进行连接。为了提供防漏功能,设计了毡圈槽(见剖视图)。
从符合负荷和材料限定的角度出发,端盖上的轴、孔一般设计成同轴的,具有最佳强度的连接导向作用。沉孔一般设计成均匀分布的情形。
从符合加工经济性的角度出发,尽量减少需要精加工的表面。图中,孔的内表面处分为三段,这样仅把两头的两段设计成需要提供连接作用的表面,加工时表面粗糙度R的值达到3.2,而中间的一段,表面积较大,可以用要求较低的加工方式获得,表面粗糙度R的值较高,达到12.5。同样,其他需要参加配合的表面设计成粗糙度值较低,如3.2;需要去除材料加工但并不直接参与配合的表面设计成中等粗糙度,如6.3,12.5;至于其余的外轴面等装配时的外露表面只要通过热加工变形,或保持来料供应状况就可以了,即通过不去除材料表面的方式来获得。这样的构形设计,既符合了一定的装配需要,又从加工角度降低了经济成本。
从符合装配的角度去设计构形。在主视图上可以看到,方形的盘盖下缘偏右挖去了一个弧形的缺口,这样的考虑是为了在盘盖达到基本的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避免其在装配过程中与有关零件发生干涉而采取的细节设计。
其他盘盖类零件还有凸轮、电机端盖、手轮等。
读书人网 >机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