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码:18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756095717X/9787560957173
条形码:978756095717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整治规划》主要介绍高速公路景观的构成、现状和特点,通过阐释高速公路景观整治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实例重点讲述高速公路景观整治的规划方法和措施。《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整治规划》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包括高速公路景观概述、我国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现状及其特点、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整治意义、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整治规划理论、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整治规划方法;下篇主要介绍杭新景(杭千)、杭徽高速公路的沿线景观整治规划。该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条理清晰,可读性强。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整治规划》可作为高等院校景观设计类学生的参考教材,亦可供从事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与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各级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编辑推荐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整治规划》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上篇(理论部分)
第1章 高速公路景观概述
1.1 高速公路景观的相关概念
1.1.1 高速公路
1.1.2 环境
1.1.3 景观
1.1.4 高速公路景观
1.2 高速公路景观分类
1.2.1 以路权为界的分类
1.2.2 按客体构成要素的分类
1.2.3 按观赏者活动方式的分类
1.2.4 按使用者不同视点的分类
1.3 高速公路景观构成要素及特征
1.3.1 高速公路景观构成要素
1.3.2 高速公路景观特征
第2章 我国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现状及其特点
2.1 我国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现状
2.1.1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概况
2.1.2 我国高速公路沿线景观存在的问题
2.2 我国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特点
2.2.1 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景观的影响
2.2.2 高速公路景观与其构成要素的协调性
第3章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整治意义
3.1 国外高速公路景观规划现状
3.2 国内高速公路景观规划现状
3.3 我国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整治的意义
第4章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整治规划理论
4.1 动态景观规划理论
4.2 绿道理论
4.2.1 绿道概念
4.2.2 绿道的发展
4.2.3 绿道的分类
4.2.4 绿道的功能
4.2.5 绿道规划的核心思想
4.3 景观美学理论
4.3.1 景观美学概念
4.3.2 景观美学构成
4.3.3 景观美学评价
4.3.4 景观美学评价在公路上的应用
4.4 景观生态学理论
4.4.1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4.4.2 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
4.4.3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景观设计的普遍性原则
第5章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整治规划方法
5.1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整治规划的基本内容
5.2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整治规划的条件分析
5.2.1 现场调查与分析
5.2.2 政策法规的研究
5.3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整治规划范围的界定
5.4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整治规划的整体构思
5.4.1 风格定位
5.4.2 注重整体功能效应
5.4.3 与景观空间的结合
5.4.4 途经城市的标识性塑造
5.5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整治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5.5.1 总体定位与目标
5.5.2 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5.6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整治规划的主要内容
5.6.1 高速公路内部景观整治
5.6.2 高速公路外部景观整治
5.6.3 高速公路沿线树种规划
5.6.4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标志物规划
5.6.5 高速公路沿线色彩规划
5.7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的整治方法和途径
5.7.1 综合整治方法
5.7.2 具体方法
下篇(实践部分)——杭新景(杭千)、杭徽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综合整治规划
第6章 项目概述
6.1 项目背景
6.2 项目概况
6.2.1 自然条件
6.2.2 历史文化条件
6.2.3 社会经济条件
6.2.4 沿线产业带布局
第7章 沿线景观现状评价
7.1 景观现状
7.1.1 杭新景(杭千)高速公路
7.1.2 杭徽高速公路
7.2 优劣势分析
7.2.1 优势
7.2.2 存在的问题
第8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8.1 规划依据
8.2 指导思想
8.3 规划原则
8.4 规划范围
8.5 规划期限
8.6 规划目标
第9章 规划总体布局
9.1 规划主题
9.2 规划结构
9.3 规划布局
第10章 分项整治规划
10.1 村庄环境
10.1.1 现状分析
10.1.2 整治原则
10.1.3 整治方案
10.2 企业环境
10.2.1 现状分析
10.2.2 整治原则
10.2.3 整治方案
10.3 矿山
10.3.1 现状分析
10.3.2 整治原则
10.3.3 整治方案
10.4 森林景观
10.4.1 现状分析
10.4.2 指导思想
10.4.3 整治原则
10.4.4 整治方案
10.5 农田景观
10.5.1 现状分析
10.5.2 整治原则
10.5.3 整治方案
10.5.4 田间种养殖临时棚舍
10.6 废弃场地
10.6.1 现状分析
10.6.2 整治原则
10.6.3 整治方案
10.7 广告牌
10.7.1 现状分析
10.7.2 整治原则
10.7.3 整治方案
10.8 墓地
10.8.1 现状分析
10.8.2 整治原则
10.8.3 整治方案
第11章 专项主题规划
11.1 景观节点规划
11.1.1 服务区
11.1.2 互通区
11.1.3 隧道口
11.2 景观标识系统规划
11.2.1 景观标志物
11.2.2 夜景规划
11.3 树种规划
11.3.1 规划原则
11.3.2 分段规划
11.3.3 分类规划
11.4 色彩规划
11.4.1 规划原则
11.4.2 规划方案
第12章 项目实施计划
12.1 空间序列
12.2 时间序列
第13章 规划保障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彩图
……
序言 从1984年12月31日我国大陆动工修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开始,截至2008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6.03万千米,跃居世界第二位。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公路网的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了交通运输结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同时我们也看到,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大多更注重建设中的经济和技术问题,而往往忽视了高速公路建设对周边环境和景观产生的影响,因此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高速公路不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脉”,也是展示地方形象的“主窗口”,特别对一些旅游城市和风景区来说,是其展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促使我们加强对高速公路景观环境的综合整治,通过“道路有机更新”推进沿线景观面貌提升、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沿线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综合发展。
本书旨在理清高速公路景观的概念、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所包括的内容,提出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整治的方法和措施,同时结合笔者的规划实践,详细介绍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整治的操作方法,以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本书上篇第1、2章由马进编写,第3章由董海燕、徐斌编写,第4章由尤依妮、徐斌编写;下篇由徐斌、尤依妮、董海燕编写;部分照片和设计图由陈继林提供。全书由王小德和徐文辉教授担任主审。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多方支持和帮助,在此,特别感谢杭州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及杭州市各区县市农办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同时感谢浙江林学院邵伟丽、崔光华、刘华彬、王靖、黄强等提供的相关资料与帮助,本书受浙江林学院的学术出版基金资助。
由于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第1章高速公路景观概述
1.1高速公路景观的相关概念
1.1.1高速公路
我国交通部2004年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1一2003)对高速公路的定义是:“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世界各国对高速公路的定义虽然各有不同,但一般来讲高速公路应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①高速公路是只供汽车行驶的专用公路,一般公路则同时允许非机动车及行人使用。
②高速公路设有中央分隔带,将往返交通完全隔开(个别情况除外)。
③高速公路与任何铁路、公路都是立体交叉,不存在一般公路平面交叉口的横向干扰。
④高速公路沿线是封闭的,用来控制出入。
所谓控制出人,从狭义上讲,有两层含义:第一,只准汽车在规定的交叉口进出高速公路,不准任何单位或个人将道路接入高速公路;第二,除全定向互通式立体交叉外,汽车进入或驶出高速公路时必须是向右转行驶,不许向左转入,也就是说在高速公路上不允许有平面交叉存在。从广义上讲,控制出入还包括另外两层含义:第一,只准符合规定要求的汽车(车速、车高、轴重等)进入高速公路,其他车辆、行人和牲畜都不允许进入;第二,不准高速公路两侧的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出的有害气体或光线等进入高速公路,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
高速公路是一个数百甚至数千千米的带状庞大构造物,它通过不同的地域和环境并与之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既有高速公路的硬件设施和人文系统,又包括高速公路带的各种植被以及栖息其中的小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飞禽和两栖类动物等。这一系统的成分、结构和演替等比周围自然生态群落更单纯,比农田等人工生态环境更复杂。各环境和社会系统因素相互沟通、依存、影响和制约,任何一种成分或过程的破坏和变化都将影响系统的稳定和存在。尽管高速公路系统复杂多变,但与其他交通系统如铁路、飞机和轮船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见图1—1~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