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金融复杂性与中国金融效率

发布时间: 2011-05-10 02:50:54 作者: kind887

 金融复杂性与中国金融效率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26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030236416
条形码:978703023641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金融复杂性与中国金融效率》首先以约翰霍兰德复杂适应系统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分析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复杂性,阐述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历程,归纳出现阶段中国金融市场是"银行市场+证券市场"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结构模式,是一种在分业经营法律框架下由“一行三会”合作监管的运行体制。在金融效率、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中探索协调、均衡的发展路径,是复杂金融网络现实世界中的永恒主题。然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和计量经济模型剖析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复杂性表征,并以股票市场为对象对证券市场效率层次进行判断与检验;针对宏观层面直接影响金融资产价格形成的基本要素——利率、汇率和衍生品定价调节机制等,分别做了基于股票市场层面对金融市场改革举措效果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对证券市场影响的实证检验。最后从金融工程角度提出“可选择可交换债券”产品,找到了一种兼顾效率、创新与稳定的中国金融发展的技术途径。《金融复杂性与中国金融效率》适合财务、金融、金融数学、管理等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相关专业的实际工作者阅读。
作者简介 刘维奇,1963年9月生,山西忻州人。198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98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数学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山西大学教授。
自从1987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山西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现任山西大学副校长,兼任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金融工程和时间序列分析方向的研究。社会兼职有中国统计学会理事、中国工程概率统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统计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数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管理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武汉大学中部发展研究院常务理事等。
目前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近3年获省级科研奖励2项;在《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2篇。
编辑推荐 《金融复杂性与中国金融效率》以约翰霍兰德复杂适应系统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分析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复杂性,阐述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历程,归纳出现阶段中国金融市场是“银行市场+证券市场”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结构模式,是一种在分业经营法律框架下由“一行三会”合作监管的运行体制。《金融复杂性与中国金融效率》适合财务、金融、金融数学、管理等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相关专业的实际工作者阅读。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与视角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2.1 国外研究述评
1.2.2 国内研究述评
1.2.3 金融效率探讨
1.3 中国金融效率研究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原则
1.4.1 研究思路及逻辑结构
1.4.2 研究方法及原则
1.5 理论探索

第2章 金融市场理论与中国金融市场经营模式
2.1 金融市场概述
2.1.1 金融市场的特点
2.1.2 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2.1.3 金融市场的分类
2.2 金融市场的构成与功能
2.2.1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2.2.2 金融市场的缘起
2.2.3 金融市场的功能
2.3 金融市场结构
2.3.1 金融市场结构与金融配置效率
2.3.2 “市场主导型”金融市场结构——证券市场金融
2.3.3 “银行主导型”金融市场结构——银行金融
2.3.4 中国金融市场结构——“银行市场+证券市场”的“政府主导型”
2.4 中国金融市场经营模式
2.4.1 中国金融市场的分业监管模式
2.4.2 中国金融市场的混业经营趋势
2.4.3 中国金融的综合经营与合作监管
2.5 小结

第3章 金融市场不确定性、风险与金融效率
3.1 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3.1.1 不确定性表征
3.1.2 不确定性起源
3.1.3 不确定性与风险
3.2 金融风险
3.2.1 金融风险及其类型和主要表现
3.2.2 金融风险度量
3.2.3 金融风险管理
3.3 金融效率与有效市场理论
3.3.1 金融效率概述
3.3.2 有效市场理论
3.3.3 对有效市场理论的挑战
3.3.4 行为金融
3.4 中国金融市场效率判定
3.4.1 研究方法选择
3.4.2 wild Bootstrap方差比有效性检验
3.4.3 数据选取及其基本统计特征
3.4.4 实证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金融市场复杂性与金融效率
4.1 复杂性与复杂性科学
4.1.1 复杂性及内涵
4.1.2 复杂性科学的产生及在中国的创新
4.2 金融复杂性表现及形成原因
4.2.1 金融复杂性表现
4.2.2 金融复杂性形成原因剖析
4.3 金融市场复杂性表征
4.3.1 金融市场的复杂性研究方法
4.3.2 金融市场的非线性表征
4.3.3 金融市场的重尾性(非正态)表征
4.3.4 金融市场的簇族性(异方差)表征
4.3.5 金融市场的长记忆性表征
4.3.6 金融市场的分形表征
4.4 金融复杂性的进一步探索
4.4.1 准确估价金融风险——重尾指数估计
4.4.2 量子解析金融市场非理性——波谱分析
4.4.3 深层认识金融复杂性——多重分形模型统计分析
4.5 复杂性促进金融效率的提升
4.5.1 复杂性支撑金融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4.5.2 复杂性营造金融系统的创新空间
4.5.3 复杂性促进金融效率的演化提升
4.6 小结

第5章 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与金融市场效率
5.1 权证市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5.1.1 权证市场的发展历程
5.1.2 权证市场与股票市场关系
5.1.3 模型选择与研究设计
5.1.4 实证分析
5.1.5 权证市场对股票市场效率的影响
5.2 中国人民银行利率调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5.2.1 历次利率调整
5.2.2 基于GARCH模型的事件研究法
5.2.3 实证分析
5.2.4 利率政策对股票市场效率的影响
5.3 汇率市场波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5.3.1 汇率市场与股票市场关系
5.3.2 VAR模型、VEC模型及VAR-EGARCH模型
5.3.3 样本数据及统计诊断
5.3.4 实证分析
5.3.5 汇率改革对股票市场效率的影响
5.4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5.4.1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
5.4.2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与上市对股票市场的推动作用
5.4.3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
5.5 中国金融效率提升的技术途径
5.5.1 新金融工具的设计
5.5.2 新金融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5.5.3 提升中国金融效率的进一步思考
5.6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不论是一个国家、社会组织,还是公司、家庭。研究经济离不开金融,金融依存于经济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通信信息化,世界变得越来越小,金融把个人与自己看不到的公司联系在一起。金融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科学技术革命如影随形,网络技术革命与“新经济”、“新金融”相伴,金融创新异彩纷呈、层出不穷。20世纪后半叶,现代金融理论随着“新经济”、“新金融”的需求不断发展,吸引了一大批从事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精英转入从事金融理论研究和金融实践创新。投资组合、资产定价、公司治理、风险管理、金融效率等理论创新造就了一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经济全球化蕴含着资本市场一体化。“新金融”为经济繁荣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为经济孕育了风险。因此,“新金融”是一把双刃剑。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系统风险,充分挖掘资本市场潜力,需要深层认识金融复杂性,量子解析金融市场非理性,准确估价金融风险,用技术创新提升金融效率。这是本书研究的立足点。本书的研究基础定位在朝气蓬勃、日新月异的新兴资本市场——中国金融市场。以提升金融效率为主线,透过中国金融市场认识资本市场、解析资本市场。通过运用随机分析方法和计量数学模型研究金融市场的外在复杂性特征(或非线性特征),探索金融市场的在变化规律。本书的目标是中国金融效率,在剖析中国金融市场结构、中国金融经营模式、中国金融市场效率、中国金融生态以及与股票市场等息息相关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的基础上,探索如何从技术层面提升中国金融效率的有效途径。
文摘 插图:


金融效率研究与金融市场的有效性研究不同。金融效率泛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金融配置过程是通过金融市场完成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也是通过金融市场的表现来评判的,金融资产价格走势和价格变化是金融市场表现的最集中体现。因此,关于金融效率问题的研究必须以金融资产价格的特征、规律为主线展开,不同的金融市场特征和不同的金融市场阶段下,金融主体财务信息和金融资产价格信息,以及这些信息传播的速度和传播的质量显然影响资金流动的数量和质量,影响资金流动的方位和方向,从而影响到不同金融生态位下的金融配置效率。
金融效率和金融市场的有效性研究紧密相连。金融市场的有效性研究模式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弱式效率、半强式效率和强式效率。当金融资产的历史价格信息已经全部内化到当今资产价格的形成结果中时,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市场达到了弱式有效,在弱式有效的市场,纯粹的技术分析无益于指导投资决策。如果金融资产的一切公开信息包括历史价格信息已经全部内化到资产价格的形成结果中,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市场达到了半强式有效,在半强式有效的市场,所有基本分析包括技术分析在内的一切努力在引导投资决策,从而在引导资金配置的流向上是无能为力的。如果所有的信息包括内幕信息、公开信息、历史价格信息等都能够快速被吸收并且被反映到资产价格的形成结果中,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市场达到强式有效,在强式有效的市场,任何历史价格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都无助于投资指导,从而也无助于进一步改变和引导资金配置。
从金融市场有效性研究模式到市场有效性理论确立的框架来看,金融配置如果达到了强式效率层次,表明在市场化的金融环境下,资产定价已经趋向理性和合理,金融资产价格这一市场化竞争机制作用下的综合结果本身内涵了资产的质量,甚至对资产未来质量的预期。于是,资产价格作为引导资金配置的指示器同时也作为资金资源配置的结果,充当了唯一的参考。金融效率的高低最终落脚于金融资产定价机制的是否合理和理性,一个强式有效的市场就是一个达到最高效率配置的金融市场。基于这一认识,金融效率问题研究和金融市场的有效性问题研究得到了统一。
中国金融的低市场化现实预示市场有效性研究不能替代效率研究。市场有效性理论是从金融市场角度对金融配置效率给出描述的一种较为系统的方法,有效市场理论透过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的形成和波动研究金融
……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形成的。对文中学术问题探究的无止境、所述观点阐述的力求精湛和实证求解细节上的追求完美,使得自己一再推延书稿的交付。出版专著,首先感到的是责任。
无论怎样,我还是先将自己近五年来的苦心研究果实和一些思考凝练成墨,面呈同行和感兴趣的读者。一则寻求学术知音以携手推进中国金融复杂性和金融效率的研究,为解决中国金融市场现实问题献计献策;一则求得业内专家学者对本书瑕疵与不足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求不断修改和完善。出版专著,任重而道远。
回首四年的博士生涯,收获甚多,感触颇深。一是自1987年从山西大学数学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到兼做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以来,再一次重新坚定了自己今后的学术研究道路和研究方向;二是在自己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不仅凝练了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金融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汇聚了一支朝气蓬勃的年轻学术团队,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培养积聚了人才,而且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化的学科建设规划和发展方案;三是自己的科研能力得到了锻炼,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学术水平得到了学界的认可,目前承担国家级研究课题2项,近3年获省级科研奖励2项,在重要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2篇。
在开始收获的季节,特别是本书的撰写过程,更多得益于导师、同事和学生的帮助。出版专著,不能忘记他们。
我的导师梁嘉骅先生,是一位精力充沛、富有激情、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思维活跃的学者。他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不仅有着扎实的数学功底和游刃有余的数学运用能力,而且对经济学和管理学问题有着深邃的洞察力,见解独到。在他讲授“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经济与演化”、“复杂性理论”等课程的激荡思绪里,在他领头坚持为博士研究生开设的定期讨论班上,在他经常邀请国内外学者、实业家来校共同探讨国家、地方和组织管理问题的论坛中,我如沐春风,逐渐理清了金融复杂性、金融效率和金融创新的研究思路,书中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新方法大都得益于梁先生思想的启发。先生还是一位谦逊的学习型学者,一位忘记自己年龄的师长。和他在一起,时时感受到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学术的交流、心灵的碰撞,不仅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了学术思想,而且激发了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术智慧。在给博士生的第一堂课上,先生不是讲学术知识,而是用了很长时间讲如何做人,肺腑之言,震撼心灵,恩师的教诲深人心中。先生既是我学习的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
读书人网 >投资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