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占领印度市场:如何在全球最后一个决胜

发布时间: 2011-05-12 03:05:52 作者: kind887

 占领印度市场:如何在全球最后一个决胜全局的市场中成功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页码:19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506035367/9787506035361
条形码:978750603536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全球化书系

内容简介 《占领印度市场(如何在全球最后一个决胜全局的市场中成功)》讲述了:作者以一种轻松的状态带领读者理解消费者、消费者行为、消费者需求等概念,对印度国内一些地区进行考察,并配以生动的例子和趣闻逸事。作者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收集了大量素材,并辅以相关数据和论据,以一种令人信服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比如,作者提到,印度农村地区中等收入家庭的数量是2700万左右,而印度城镇地区的中等收入家庭数量则略高于2900万。在每一章里,作者都对错综复杂的印度市场结构以及消费者特点和消费者行为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或者加以详细的说明,读者不仅可以对印度市场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而且还能洞悉如何从战略的角度分析印度市场。
作者简介 拉玛拜贾珀卡,是印度最受尊敬的市场策略和消费行为专家之一。在消费者研究方面,她的视角全面而独特;在新兴市场新产品和新企业模式方面,她的思想新颖而客观。因此,她被许多企业聘为咨询顾问,其中既有全球500强的大型跨国企业,又有初露头角的印度本土企业。她还在印度的一些知名企业担任独立董事。 目前,她在印度管理学院做访问学者。30年来,她在企业战略方面积累了丰富而全面的经验,她曾在麦肯锡公司和MARG营销研究集团担任咨询顾问、负责市场调查工作,并在印度斯坦利华公司担任专职顾问。
媒体推荐 在本书中,拉玛把她丰富而全面的经验与所有读者分享——不管你是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还是市场开发专业人士,抑或业务拓展人士,阅读本书都会有所收获……她在书中提供了很多真实案例,让你在投资前可以更多地了解印度。对于有意在印度开展业务的商界人士而言,本书是必备的投资宝典。
  ——C.K.普哈拉,《金字塔底层的财富》作者
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保罗一鲁思一麦克拉肯企业战略教授
本书的案例引人深思,极具代表性,对各种背景的读者都大有裨益,尤其是对于那些国际性大公司及其高级管理者而言,要想寻求可信的观点和数据并制定出必胜战略,此书可谓极具价值。对于研究印度消费市场的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和学术研究者而言,本书也是必备教材。
  ——N.R.纳拉亚纳?穆尔蒂,Infosys公司董事长兼首席顾问
本书是最具前瞻性的作品之一,书中详述了跨国企业在印度市场中通过平衡印度消费者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经济实力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赢得市场的策略。我在此要恭喜拉玛?拜贾珀卡,恭喜她把自己多年来成功的咨询经验集结成册,用生动的案例向读者奉献了一本如此值得一睹为快的作品。
  ——贯格迪胥?谢兹,埃默里大学戈伊苏埃塔商学院
查尔斯?凯尔斯特营销学教授
拉玛?拜贾珀卡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大师之一,她摒弃了透过发达国家的视角解读新兴市场的愚蠢做法。她把自己对印度市场的深层理解全部倾注在这本高度信息化的作品中。如果你想在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挖到第一桶金,此书不可不读。
  ——鲁切尔?沙玛,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全球新兴市场投资主管
印度是一个“嘈杂的”市场,重重机遇被掩盖在死水一潭的表面下。本书观点新颖、叙述大胆,向您描述了真实的印度市场——它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如果您想在印度市场大获全胜,那就先来读一读这本书吧。
  ——基肖尔?比亚尼,未来集团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编辑推荐 《占领印度市场(如何在全球最后一个决胜全局的市场中成功)》引人入胜。它从社会文化角度全面介绍了印度市场,用各种图例说明企业应该如何理解市场的差异、如何制定相应的市场战略。《占领印度市场(如何在全球最后一个决胜全局的市场中成功)》的观点发人深省且值得关注,对各类读者都极具价值,对跨国企业以及跨国企业里意欲寻求可靠观点和数据以制定制胜战略的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极具参考价值。对于管理学专业学生和希望了解印度消费市场的学术研究者而言,《占领印度市场(如何在全球最后一个决胜全局的市场中成功)》也非常有用。
目录

自序
致谢
前言
引言
第一章 来自印度消费者的综合信息
印度消费者的战略性挑战
印度的战略观点正在发生变化,但仍然不甚明朗
消费者需求的发展:1991年至今
关于印度消费者的观点

第二章 我们为何要进入印度市场
黑暗中的一线光芒
“必将来临的”渺茫机会/首次公开募股类型的机遇
改革浪潮带来消费切入点
市场潜力之外:“三重打击”的收益
为什么要进入中国市场和印度市场

第三章 解析印度消费者的需求结构
伟大的数字印度神仙索
针对印度需求结构的营销战略
印度市场结构的高价位一大众价位一折扣价位的组成
市场结构的高价位一大众价位一折扣价位组成的倒塌
消费市场结构的价值定位
印度市场的通用模式
消费阶层的规模
未来的增长趋势:需求的有效循环
战略启示

第四章 印度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到底有多大
如何可以不考虑购买力的问题
印度中产阶级的神话
如何看待印度消费者的购买力:从整体到多层次考察
理解各个收入阶层的富有程度:用消费校准收人数据
调查小结:关于购买力的结论
把消费增长率换算为人均GDP
消费起飞的神奇数字
金字塔底层的财富
附言
预测:每个购买力阶层的消费者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第五章 印度的贫富分化
多样化的印度,迥然不同的经济状况
需求市场的逻辑
自由化对印度贫富分化的影响
未来观点
重新定义“我的印度目标市场”及其对商业战略的意义
“我的印度目标市场”的变量
“我的印度目标市场”的社会阶层定义
战略业务分割之痛

第六章 消费的人口统计学、心理特质及社会决定性因素
消费的人口决定因素
消费的心理决定因素
种族划分
新的文化阶层和消费群体的出现

第七章 解析转变过程
如何解读并预测印度消费者的转变

第八章 印度消费者行为的文化根源
自由化的力量及其文化意义
满足与节制的终结
实用主义取代民族主义
“ICE”浪潮的威力:科技推进的文化转变
印度消费文化变革的结果
印度消费文化的常见问题

第九章 深度解析印度的年轻人和印度的女性
印度的年轻消费者
解析青年人口状况
教育、读写能力和英语喜好
家庭观念
印度女性消费者

第十章 印度农村消费者
转型中的市场——万事俱备
万事俱备,但为什么购买者这么少
印度农村消费者与城镇消费者规模和购买力比较
印度农村的支出类型
印度农村的阶层:按照财富程度和需求划分
印度农村的非农业消费者
印度农业消费者
未来转变:农业自由化,特别经济区

第十一章 解析“金字塔底层"的印度消费者
为何要理会印度BOP消费者
BOP消费者的特点
更好了解低收入消费者的通用框架
全球企业服务低收入消费者所采取的自杀性行动

第十二章 来自印度消费者的综合信息
高层与大众之争的困境
正确理解印度市场的挑战
正确理解印度市场的三个主要因素
附言
……
序言 在未来的几年中,以印度和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将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发展中国家不仅是整个世界的原料基地和生产基地,也是急速发展的市场所在地。预计在未来10年内,当发展中国家的家庭收入达到某一水平时,他们将开始随意购置消费品,届时将有10亿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新消费者进入全球市场。
印度的经济增长模式被经济学家描述为“消费驱动型”增长模式。虽然印度的平均收入水平仍然很低,但中产阶级的规模正在迅速地扩大。他们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中产阶级消费市场,具有较强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能力。同样,印度农村收入模式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从农业为主的行业转向收益更高的非农产业。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跨国企业把印度当成一个主要市场,并希望在印度市场扩大占有率,增强影响力。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他们采用的战略——照搬照抄或者遵循发达国家市场上的战略模式——已经遭受了失败的厄运。
一般情况下,寻找一些数据和趋势并论证有关消费者特征和消费者行为的某个假说的合理性并非完全不可能,更不用说把这个假说作为进一步论证时的论据,但这样的做法通常是错误的。我发现,在印度当前的情况下,这一点尤为真实。跨国企业已经普遍接受了发达国家市场上奉行的市场行为和消费者行为的原理,他们利用数据验证这些理论,并试图在印度也采用发达国家市场上用过的那套工作原理。通常情况下,他们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策略,是把当今印度的发展状况等同于发达国家的发展早期。由于缺乏对消费者的正确认识,他们制定的这些战略通常无法产生任何积极效果。
文摘 第一章 来自印度消费者的综合信息
印度消费者的战略性挑战
跨国企业仍没有想好是否要抓住印度市场所提供的机会,也不太确定该采取什么样的市场策略。由于印度消费者一直在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跨国企业的这种犹豫是可以理解的。
自从印度1991年开放市场以来,印度消费者一直是大多数全球企业最头痛和心痛的源泉,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跨国公司,也都对印度消费者毫无办法。在印度市场开放早期,迫不及待的跨国公司很快就发现,他们的期望无一例外地落空了,其中包括可口可乐、家乐氏、西格拉姆、锐步、索尼、梅赛德斯-奔驰和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等各领域的领军企业,遭遇同样迎头棒喝的还有化学、计算机、糖果及化妆品等各个行业的跨国企业。尽管每个企业在印度市场的经历会有所差别,但他们得出的结论都是一样的:在跨国企业看来,这个备受追捧、活力十足、需求旺盛的印度市场像睡美人一样,等待着外国的白马王子用热吻唤醒她几百年的沉睡,但这些王子到来后却发现这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现实要严酷得多。
在2006年,这个稳步发展却略显缓慢的经济体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其GDP占全球GDP的6%(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如果不按照购买力平价而是按美元计算的话,那么印度是当今世界上第八大经济体。印度人口的近40%,也就是10亿左右人口的年龄在21岁以下,这个数据足以让世界上所有老龄化国家的企业振奋,也让所有跨国企业安心许多。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印度的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很低,按照人均收入水平计算的话,印度市场在全球市场中的排名仅在第145位。
还有一个事实:印度消费者仍保持着几个世纪以来的生活习惯,贫富分化情况依然非常严重。
这个矛盾的事实很快就被目光敏锐的媒体捕捉到了。比如,在2006年3~7月期间,国外媒体和印度媒体对印度未来的预测就具有十足的蒙太奇风格。美国的《经济学人》(TheEconomist)发表了一篇题为《印度能腾飞吗》(CanIndiaFly)的煽动性封面文章,文章得出的结论是:“印度终于开始快速发展了,唯有实行更深层次的改革,才能够展开双翼实现真正的腾飞。”文章进一步指出,印度的改革似乎不会在匆忙中展开,然后又详细地阐述:“一直以来,印度都没有离开主流经济体,但它最终让外国企业和国内企业失望而归。虽然印度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虽然印度拥有优越的英语语言条件……虽然印度政府吹嘘印度已经进行了15年的改革……”
《新闻周刊》(Newsweek)也刊登了一篇题为《
……
读书人网 >经济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