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嵊州寺庙

发布时间: 2011-05-21 02:51:33 作者: kind887

 嵊州寺庙


基本信息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页码:22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9787807354703
条形码:9787807354703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绍兴宗教界素有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嵊州也不例外。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志士谢飞麟等人利用城隍庙“听雪山房”创办爱华女校,培养出了尹锐志、尹维俊等等辛亥女杰。革命志士王金发为了联络革命同志,在孝节庵设立联络点;谢飞麟、尹锐志在明觉寺制造炸弹;袁世凯窃取政权后,革命志士在清隐寺设立讨袁司令部,召集军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二次革命。抗日战争期间,鹿苑寺成了县人抗日的活动据点,城隍庙东菜园改成练兵场,普安寺组织百余僧众,集体为抗日将士超度亡灵……等等不胜枚举。解放后,广大僧侣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充分体现国是教根本的精神。
改革开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不断得到落实,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佛教界人士被推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接参与政府重大政策的决策。目前,爱国爱教已成为越州大地广大僧侣和信教群众的基本理念和自觉行为。
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精神面貌。《嵊州寺庙》一书,通过对各个寺庙的历史变迁、建筑艺术、僧侣事迹、风俗传承等方面如实记载,发掘佛教界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积极因素。它既符合宗教文化发展的潮流,同时也符合绍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绍兴文化大市的要求。也是实践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有益探索。相信《嵊州寺庙》的出版发行,定能为正确引导佛教职业人员和信教群众在经济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产生积极的意义。
编辑推荐 《嵊州寺庙》是王灿林编写的。
目录
大明禅寺
大唐庙
招贤寺
尚书庙
广济庵
瞻山禅寺
长善寺
孝节庵
龙口庵
岩头庵
宣妙寺
太平寺
太祖庙
常乐寺
吉祥净寺
清风寺
东岳庙
回向庙
始宁城庙
红佛寺
普安寺
卧蓬庵
(一)卧蓬庵
(二)黄溪禅院
十王禅寺
清福庵
陈侯庙
包公殿
明觉寺
惠安寺
(一)城隍庙
(二)惠安寺
紫竹庵
天竺寺
西潭寺
静修庵
石鼓寺
灵岩寺
文应庙

附录
广爱寺
鹿苑寺
定林寺
戒德寺
显净寺
龙宫寺
超化寺
大明寺
铁佛寺
<山雩>浦寺
龙王寺
明心寺
礼义寺
五王庙
吴山寺
司徒庙
……
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贯彻落实,我市各县、市宗教工作正朝着法制化方向迈进,宗教场所管理日趋规范和完善。同时,宗教文化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县、市通过各种载体,为宏扬宗教文化不遗余力。嵊州市政协、统战部、民宗局联合编辑出版的《嵊州寺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出的宗教文化硕果。
嵊州宗教源远流长。据《嵊县志》记载: “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德政乡建德政院,佛教始兴”。德政院在今三界镇寺下村,它是嵊州佛教寺院的发端。这以后,林林总总的宗教和民间信仰,名目众多,结构繁杂,逐步形成了以释、道、儒三教为主体,且相互包容融合的格局。 到了两晋,有十八高僧人剡驻锡,中有支遁在剡东峁山建“沃洲精舍”,与王羲之金庭观、许玄度知己墅为邻,谈经论道,写出了《七色论》,创立了七色宗;罗汉僧帛道猷深入五百岗创立真如寺,结庐瞻山,写下了“连峰数十里,修林带平津。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的美丽诗篇;竺法深隐于剡山,晋帝数召不起;竺法崇居剡葛岘山,精研《法华经》。我国造像艺术大师戴逵父子隐居剡溪之滨,对佛教造像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唐宋期间,大批诗人入剡或隐或寓或游,形成了文化史上的壮举,开创了唐诗之路。李白、杜甫多次游历嵊州,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们在嵊州游历期间,多数食宿在寺院,与僧人、居士进行文化交流,互相唱和。李绅也是唐诗之路上的重要一员,他三次人剡,投宿龙宫寺。并在龙宫寺内读书,乃至《嵊县志》上有“龙宫寺有李公垂书堂,李绅少年肄业于此”的记载。他当上越州廉察使后,还出资重修了龙宫寺。日本真言宗创世人空海和尚,年轻时以“遣唐使”身份到中国学习佛教文化,慕王羲之之名,到嵊州金庭观,学习一月有余。 在嵊州的历史上,道教也较为兴盛。
文摘 插图:




大明禅寺
一、地理位置
大明禅寺位于独秀山上,距嵊州市区西10公里,在137省道过境的蛟镇南端,离蛟镇约1.5公里。由蛟镇向南,有一条盘道直抵山脚,登上505级平缓的台阶,可直达寺前的书圣亭;东侧还有一条新修的水泥盘山公路,与蛟(镇)澄(潭)线相联接。经仰高亭、张珂表烈士墓前可直达寺前山门,交通堪称便捷。
独秀山系天台山脉的分支,由新昌自南而北蜿蜒伸人嵊境,在蛟镇南端猛地一转,山势州抱,凌空突起,奇峰乍现。山虽不高,海拔仅157米,然群山之尾,一峰独秀,林木苍翠,浓荫蔽日,洞壑幽深,春昼秋夕,微风乍起,林涛如吼,细雨霏霏,山色空。
独秀山古称刻石山。相传,秦始皇为堵王气,曾在此山挥剑刻石;书圣王羲之曾在此结庐,读书写字,以文会友,他的启蒙老师卫夫人曾在此地传艺;卫夫人及南朝萧齐政权时曾任剡县县令的张稷、张嵊父子均墓葬于此。
读书人网 >地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