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页码:314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7月
ISBN:7304021381
条形码:978730402138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
附带品描述:附赠DVD光盘2张
内容简介 《现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施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主要包括:1936年以前西方金融理论概述、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哈耶克的货币金融学说、佛莱堡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瑞典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货币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供给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合理预期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新发展等十二章内容。
编辑推荐 《现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第一章 导论:1936年以前西方金融理论概述
第一节 货币本质观
第二节 货币数量说
第三节 信用利息理论
第四节 金融制度与经济周期
第五节 维克塞尔对现代金融理论的贡献
第二章 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一节 凯恩斯经济理论综述
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与特征
第三节 货币供求理论
第四节 利息理论
第五节 储蓄理论
第六节 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
第三章 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一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二节 利率理论
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
第四章 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一节 货币供给理论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第三节 利率理论
第四节 储蓄理论
第五节 通货膨胀理论
第六节 货币政策理论
第五章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一节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概述
第二节 货币的非中性
第三节 利率作用与信息贷配给
第四节 经济滞胀理论
第五节 货币政策理论
第六章 哈耶克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一节 新经济自由主义简说
第二节 哈耶克经济理论的特点
第三节 中立货币说
第四节 货币非国家化
第五节 通货膨胀理论
第七章 弗莱堡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一节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第二节 货币供应理论
第三节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第四节 金融体制与金融控制
第八章 瑞典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一节 利率理论与利率政策主张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
第九章 货币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一节 货币学派的理论特点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第三节 货币供应理论
第四节 货币分析的一般理论模式与传导机制
第五节 通货膨胀理论
第六节 货币政策主张
第十章 供给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一节 供给学派概述
第二节 储蓄和投资理论
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
第十一章 合理预期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一节 预期理论与合理预期论
第二节 合理预期条件下的货币中性
第三节 合理预期与利率
第四节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第十二章 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新发展
第一节 经济货币化
第二节 金融创新
第三节 金融深化论与金融压制论
第四节 金融结构与发展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研究与介绍的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国家主要经济学派在货币金融方面的学说。
对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研究与介绍,近20年来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不但有专门的介绍性书籍出版,更有许多译著问世。目前,中国许多著名大学的经济学科,已把《西方货币金融学说》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来开设。
我对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研究始于1984年。当时根据改革开放的需要,中央财经大学(原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决定开设《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课程,让我来承担该课程的建设任务。当时国内还找不到一本公开出版的有关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教材,相关的资料只散见于对西方经济学的介绍之中。时任金融系主任的俞天一教授鼓励我自己编写教材,这对于我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为当时对当代西方经济和金融理论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为了能够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当代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俞教授又介绍我到北京大学经济系进修。在学者云集的北京大学,我有幸聆听了经济学泰斗陈岱孙教授的精彩讲座,得到了著名经济学家且在西方经济学研究方面有深厚造诣的范家骧教授的当面点拨与指教,北大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使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资料,梁小民教授主讲的《西方经济学》以及旁听其他教授的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切都使我获益匪浅。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与努力,1985年写出了《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 (初稿),在中央财经大学校内作为教材使用。经过4年的教学实践与积累,1989年在初稿和讲稿的基础上修改完善,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公开出版。1990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也决定开设《国外货币金融学说》课程,作为经济系金融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文摘 插图:

3.凯恩斯理论的实施对西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开始全面推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后又陷入重重困境,对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扩张性政策,而且政策的实施主要通过政府干预,采取种种措施增加全社会的货币总支出、扩大有效需求,其中以扩大政府开支为中心内容的膨胀性财政政策为主,以增加货币供应量为核心的膨胀性货币政策为辅,再配之以管制工资,物价的收入政策和改善结构性失业的劳工政策,以及对外经济扩张的外贸政策等。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节机制,特别是在缓解经济危机、减少失业l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过显著疗效。在战后近四分之一世纪里,西方各国工业生产增长了近三倍,其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经济周期也较为缓和,失业率大为下降。以凯恩斯主义的典型试验基地的美国为例,20世纪30年代中期失业率最高曾达到24.9%,1942年开始执行凯恩斯主义的膨胀性经济政策,当年的政府开支比上年增长了一倍,而失业率则从上年的9.9%降到4.7%。此后30年间,一美国经济一直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实际国民生产总值1929-1950年平均增长2.6%,而1950-1973年平均增长3.3%),失业率也基本在4%左右徘徊。于是许多凯恩斯主义者把这段岁月称为“凯恩斯时代”。凯恩斯本人则被尊为“战后繁荣之父”。
但正如长期服用刺激性药物将对人的机体产生严重副作用一样,长期实施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也带来了严重后果。西方世界在战后20多年的繁荣之后,于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经济的“滞胀”:一方面生产衰退,失业增加;另一方面严重通货膨胀、物价高涨。1973-1975年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极大地危害了西方经济,推行凯恩斯主义愈彻底的国家,降临的灾难愈深重。仍以美国为例,在这次危机中生产衰退,失业率上升,1973年失业率增至8.5%。1974年消费品价格指数达到两位数为11%,而后价格扶摇直上,1979年达到13.3%。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期的通货膨胀,使美元对内对外价值不断下跌,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最终爆发了奇特的“欧洲美元”危机,20世纪70年代初,迫使美元与黄金脱钩,使美国丧失了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也宣告了战后以“双挂钩”为主体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崩溃,造成了国际金融的混乱局面,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