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页码:240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
ISBN:7801286944
条形码:978780128694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36个最具代表性的著名战例,再现大气磅礴的战争历史画面,在客观解读战争进程的背景下,重点揭示影响战局胜败的致命拐点,通过对其动因,轨迹以及后果的关联解析,反映各类主客观因素在重大事件中的逻辑关系,剖析一些颇具普遍性的人格缺憾对重要决策造成的影响,让人们感知历史的恢弘与转折的突兀,透过失败者阴郁的目光,帮助读者思考,探询这些偶然失败中的必然,在内心收获一些人性的自醒,为现实寻得一分理性的启示。
媒体推荐 书评
趣谈成败因果,妙论胜负缘由。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一念之差,决定胜负。解读棋局落败的根源,折射痛苦背后的人性。关注长期处在角落中的失败者,聚焦于决定战争结局的关键因素。纵论历史上著名战役的胜负之道,给人以真正的大智慧。
编辑推荐 每一场战争,都是人类一次痛苦的蜕变,历史的额头,雕留着铁血硝烟。没有属于一个人的战争,代价也绝不只是生命,在胜利者的佩剑下,从来不乏惜败者的挣扎与伤痛。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36个最具代表性的著名战役,关注那些长期处在角落里的失败者,聚焦于决定战争结局的关键因素,纵论历史上著名战役的胜负之道,给你以真正的大智慧。
目录
前言/001
美吉多之战/001
卡迭石之战/007
血战温泉关/012
叙拉古围攻战/018
羊河口海战/024
……
文摘 书摘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是边境战事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自从五代时期北方燕云十六州被石域唐割让给了异族辽国之后,中原历代王朝为了收复这片带有民族耻辱色彩的领土,先后组织过多次大规模北伐战争,其中以北宋初期的陈家谷战役最为著名。谈到宋朝的边境战事,就不能不提到杨业和他的杨家将,虽然历史上的杨家将并非戏曲小说和民间故事中刻画的那么神奇,但是杨家将三代抗敌的忠勇骁战,确实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朽的一段传奇。陈家谷战役也正是由于杨业之死而千古留名。
杨业原名杨重贵,本是五代时北汉刘崇的部将,在与辽国多年的交战中,以骁勇善战而闻名于时,国人号称“杨无敌”。北宋初年,北汉被宋太宗赵匡胤征灭,杨业苦战到最后被劝服归降。宋太宗素闻杨业的威名,知道他对于防御辽国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便任命他为云州观察使,在雁门关一线驻军守卫。在此期间,杨业率军多次与辽军作战都大获全胜,以至辽军一度望见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走。
雍熙三年,宋太宗赵光义趁辽国母寡子幼、局势不稳之机,集结了30万大军,兵分三路,发动了“雍熙北伐”。其中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作为副将随军参战。最初,各路宋军进展顺利,潘美、杨业率领的西路军也连战连胜,收复了山西北方州县,并与中路军胜利会师。但是率领东路主力军的大将曹彬却急于求功,孤军冒进,导致惨败,辽军趁机集结兵力大举反击。在这种情况下,宋太宗被迫下令全线撤退,同时命令潘美率领西路军护送20余万云、应、寰、朔四州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百姓内迁。
当时,辽国10余万大军已经攻破了寰州,距离护送百姓南撤的西路宋军已是近在咫尺。在这种情况下,宋军西路将领在战略决策上发生了分歧。杨业根据自己多年的边境作战经验,认为辽军兵力占有很大优势,应当避免与其正面交锋,建议潘美派兵从繁峙侧面出击吸引辽军,掩护主力和百姓迅速撤离。然而当时担任监军的王优却认为侧面迂回有失国威,极力要求派兵进攻寰州,正面阻击辽军主力。紧要关头,身为西路军主将的潘美便成为了决定战略取向的关键。
潘美,字仲洵,是北宋的开国元勋,也是当时战功显赫的一代名将。在他担任驻守晋北边防期间,杨业作为副将却屡建奇功,一时间在军内民间的声望高涨。潘美身为两朝宿将,却被“降将”杨业抢尽风头,他对此早已有所不满。这种妒恨交加的情绪一直暗暗潜伏在潘美心底,现在终于等到了释放的机会。
对于杨业正确的局势分析和战术构想,潘美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