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世界遗产在中国

发布时间: 2011-05-30 02:50:55 作者: kind887

 世界遗产在中国


基本信息出版社:长春出版社
页码:294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806646051
条形码:978780664605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作者简介 陈来生,男,1962年5月生于苏州,1980年以苏州市文科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后到苏州旅游局任市场开发处处长。1994年调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筹建并主持旅游系工作。现为苏州科技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后,苏州市旅游文化促进会会长。
受聘为苏州市政府咨询专家,上海市高校旅游专业教学评估专家,江苏省旅游局环太湖旅游规划咨询专家,苏州旅游发展规划咨询专家组组长等。并兼苏州乐园、木渎古镇等多家旅游单位顾问。
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旅游文化,著有《名城旅游与名城保护》、《史诗、叙事诗与民族精神》、《中国禁忌》、《无形的锁链》、《风俗流变》、《中国园林史话》。主编有《中国旅游文化》、《旅游美学》等。
编辑推荐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纵向的漫长历史和横向的广阔地理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众多的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景观。从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世界遗产项目,几乎都同时具备多项遗产申报标准,因而都具有很高的可观赏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所以“行千里路”探访世界遗产,宛如“读万卷书”。就请跟着我们,一起去游历中国名胜,寻访华夏文明吧!
目录
前言 游历中国名胜 寻访华夏文明
第一章 中国世界遗产——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第一节 世界遗产的诞生和发展
第二节 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和特点
第二章 寻访华夏文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寻珍
第一节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和特点
……
文摘 书摘
中国现有23项世界文化遗产和4项双重遗产,类别涉及皇宫、皇家园林
、帝王陵墓、宗教场所、城市、村落、私家园林、水利工程、防御工事、考
古遗址等各个方面,内容相当充实而完整,代表了中国各个时代、多个方面
的杰出成就。
我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先生认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遗产
都是人类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中国文化遗产的
特色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中国是世界闻名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物
古迹遗存。几千年、几十万年来,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一直传承不断,可以说
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古国都难以相比的。自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遗址、春
秋战国时期的万里长城到明清时期的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上下几十万
年。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著名的文化珍宝,孔庙、孔府、孔林,也代表了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
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多民族文化,如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
的壁画彩塑、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就是多民族代表性的杰作。
第二,中国同时又是一个疆域辽阔、河山锦绣的国家,因而文化遗产和
自然遗产非常丰富。泰山、黄山、武夷山、峨眉山一乐山大佛等文化与自然
双重遗产反映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谐相融的特色。这
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中是罕见的。而作为1993年才开始列入名录的文化景观,
我国的庐山也因“自然与人类共同的作品”结合得十分巧妙而被列入了名录
。可以说我国已被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门类相当齐全,这也是其他国家所
罕见的。
第三,在遗产保护方面,根据中国的物质文化特点而产生的传统保护方
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保护文化遗产的特色非常突出。任何一个国家、地区
或民族的世界遗产保护都应根据本国、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情况和它们自
身的特色来进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际上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我国
遗产保护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特别在运用新的科学技术保护文物古迹
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地震考古、水文考古、水下考古、遥感考古、数字化
技术、纳米技术的应用等不断引用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
第四,在保护和利用的问题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创造了一个鲜明的特
色。最初在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法中,大多是
……
读书人网 >地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