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页码:369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bkbk812833
条形码:bkbk812833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适用于地理、历史爱好者阅读。
套装数量:14
图书品牌:北京九千九
内容简介 《全景延安》丛书以图文形式为视角,全景展现延安地区的历史沿革、人文景观和风俗物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巨大变迁。完全可以把这套书作为踏访和游历延安地区的导览,它描绘出一幅幅活色生香的地图,细致到了体贴的程度,一册在手,按图索骥,寻寻觅觅,便可以悠然地领略延安各个地区的丰采神韵,在心中把历史上作为“革命圣地”的昔日延安,同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21世纪的“新延安”,做一个跨越时空的对接,那将在记忆中构筑出另一番景象的全景延安。
目录
《全景延安:塞上江南——富县》
一、历史巨日映照下的“塞上江南”
二、流淌的历史血脉
三、烽火硝烟中走来的古州
四、迤逦多姿的风俗画卷
五、神州富县
六、交通住宿旅游线路
《全景延安:长征会师——吴起县》
一、黄土高原上的红色古镇
二、长征在这里驻足
三、长城墩台与古城堡寨
四、感受风情浓郁的陕北黄土文化
五、“三色”吴起跨入新时代
六、开放的吴起欢迎你
《全景延安:革命圣地——延安市》
一、华夏圣土
二、革命圣地
三、圣地风光
四、黄土情 华夏魂
五、聆听名人的呼吸
六、腾飞在今朝
七、背起行囊 我来带路
《全景延安:红都保安——志丹县》
一、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红都”的脊梁
三、风情民俗中浓厚的乡土气息
四、高原璀璨的民间文艺
五、红都保安谱新篇
六、红色志丹任我游
《全景延安:美水之乡——甘泉县》
一、得天独厚的美水之乡
二、悠久的历史古遗址
三、品味淳朴的民风民情
四、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
五、红色文化之旅
六、崭新的城乡建设风貌
《全景延安:石油之母——延长县》
一、黄土高原上的“中国石油之母”
二、悠久的历史古遗迹
三、弘扬黄土文化 展示延长魅力
四、铭记红色历史 发扬革命精神
五、丰富的特色资源
六、崭新的城乡建设风貌
《全景延安:群山叠翠——黄龙县》
一、陕西之肺
二、绿色大地上的珍珠
三、深厚的历史文化
四、生命的沃土 不朽的革命
五、喜庆而别样的民俗风情
六、山林气息浓郁的民间艺术
七、黄龙在向你招手
《全景延安:将军故里——子长县》
一、子长的人文历史
二、革命红都——瓦窑堡
三、“第二个敦煌”——钟山石窟
四、高原独特的民俗风情
五、独树一帜的民间艺术
六、红色沃土展新颜
《全景延安:黄帝之陵——黄陵县》
一、龙脉黄陵
二、天下第一陵
三、龙的故乡美景在 龙的文化数千秋
四、独领风骚的民间艺术
五、民族圣地展新姿
六、龙乡欢迎你
《全景延安:伏羲故里——延川县》
一、黄河边上的一颗明珠
二、悠久的历史文化
三、纯厚的民俗风情
四、红色的革命故土
五、崭新的城乡建设风貌
六、独特的旅游观光
附录:关于黄河文化旅游的调查报告
《全景延安:壶口雄风——宜川县》
一、人文宜川
二、淳朴厚重的民俗风情
三、革命史迹今犹存
四、美丽富饶的宜川
五、宜川新农村
六、宜川便客指引
附录:宜川旅游业发展及展望
《全景延安:腰鼓之乡——安塞县》
一、走进历史悠久的陕北古镇
二、世代沿袭的民间土俗
三、从土窑里走向世界的民间艺术
四、走进红色革命史迹
五、黄土怀抱中的安塞
六、交通住宿旅游线路
《全景延安:巍巍宝塔——宝塔区》
一、巍巍宝塔
二、走进中国革命圣地
三、神秘的古迹和遗址
四、体味浓郁的黄土风情文化
五、红色宝塔展新颜
六、革命圣地欢迎你
《全景延安:苹果之乡——洛川县》
一、奇特的高塬黄土地貌景观
二、感怀历史的人文
三、永载史册的洛川会议纪念馆
四、种类繁多的民间艺术
五、洛川苹果甲天下 百业兴旺奔小康
六、洛川人民欢迎您
……
序言 延安在当代中国,对当代中国人,有着非比寻常的历史意义,这座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央地带,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绕四周,远在三千多年前的夏朝即有村镇的山城延安,在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成为了无数先辈心向往之的“革命圣地”。
从1937年至1947年的十年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大凡重要的会议和决策都是在这里举行、决定的。今天,这里仍然完整保留着杨家岭、王家坪、枣园、凤凰山等多处革命胜迹,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故居旧址,这些既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已成为文物的遗存。
说实在的,不去不知道,若从堪舆的角度来论天地阴阳,一瞥之下,延安就算得上是块风水宝地,河、塔、山、寺,样样俱全。若按民间说法,中国共产党以此为根据地最终建立新中国,还凭借了风吉水利。
位于延安城北、南隔延河与宝塔山相望的清凉山,景色秀美,题刻遍布,并以保存大量石窟而闻名。清凉山面西的一处崖壁,一块巨大石盖凌空飞出,石上自然风化侵蚀的沟状石层纹理,宛若浮云。每当夕阳西下,落日斜照,石上烟云顿然生辉。加上延河水的波光映衬云石,更是霞光异彩,绮丽纷呈,五色变幻,此处题为“宛若云霞”,果不虚言。不远的地方,有一口六角形的“月儿井”,月明星稀,沿井俯身下望,井底涌出一弯瘦月,与皓空皎月交相辉映,使人赞叹。
“诗湾”与“水照延安”两景亦奇妙有趣。“诗湾”是在一狭长湾状崖壁上题满了刻诗,也称“诗中画”。闲情在此,吟诵雅句,实在是一番好境界。“水照延安”更是有趣。一处石崖下有月牙状瘦长石槽,里面盈满水,将头贴近槽角,以眼侧视水中,延安全景尽收眼底,好像一晶莹秀美、玲珑雅致的山水盆景,令人叫绝。
因此,我想此套丛书叫《全景延安》,也正有这样的意味,即以图文形式为视角,全景展现延安地区的历史沿革、人文景观和风俗物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巨大变迁。
事实上,完全可以把这套书作为踏访和游历延安地区的导览,它描绘出一幅幅活色生香的地图,细致到了体贴的程度,一册在手,按图索骥,寻寻觅觅,便可以悠然地领略延安各个地区的丰采神韵,在心中把历史上作为“革命圣地”的昔日延安,同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21世纪的“新延安”,做一个跨越时空的对接,那将在记忆中构筑出另一番景象的全景延安。
丁亥年于中国现代文学馆
文摘 [多彩的高跷行情]:
踩高跷俗名“踩拐子”。高跷队二三十人不等,化妆成戏中人物,一边踏着锣鼓点,一边表演。演技有跳桌子、扑花蝶、过天桥、踩扁担、跌叉子等。起初是清一色的男子踩高跷,后来也有女子参加踩高跷活动。
高跷有高低之分,高者三四尺腿脚外露,低者只有尺许,下肢被服装遮住,穿着小绣花鞋,甚是好看。
高跷队的后边总能见到一对“赶毛驴”的丑角,丑角的表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翻新。
“赶毛驴”活动常常是随高跷队进行,高跷队伍在前面行, “赶毛驴”的跟在后面边跑边扭。“毛驴”一般是用纸、布制成,外涂黑色,驴头高昂,白唇竖耳,脖子上吊铜铃一串,头顶挂红绸,选一位漂亮秀气的少女或者男扮女装的“丑女人”骑上,——实际是把空壳的“驴”套挂在腰间。表演者两手紧握绳缰,故意边跑边晃荡,活像一头真毛驴跑动。后面紧跟一位英俊的男子或者调皮的老汉,头围白毛巾,身束丝绸腰带,手执长竹鞭,鞭梢栓一撮红毛绸。赶驴时,男的一边挥舞长鞭,一边前后奔跳着,嬉逗和调戏毛驴身上的少女或“丑女人”。当秧歌队扭大场时,赶毛驴的可以自由奔场。有时有意让“毛驴”嘴碰观众,使其受惊后退,这时红缨鞭在空中甩出响声,示意观众扩大圆场。随后,“赶毛驴”的表演开始了。一会儿跑飞“8”字,一会儿跑圆圈。有时“平川”快如风,有时“上坡”慢如牛;有时“过河”高低不平,坐立不稳;有时“下坡”人身前倾恐慌,直至受惊发狂,陷入泥坑挣扎。这些稍带夸张的表演惟妙惟肖,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喜不自禁。“赶驴”的和“骑驴”的互相嬉逗时,有时像兄妹,有时胜夫妻,有时如初恋情人。
后记 在《全景延安》编委会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一年九个月的编纂,《全景延安》系列丛书终于付梓。
丛书得到延安市各级单位、各级领导给予的支持与帮助。丛书筹备初期,延安市委宣传部曾振乾同志组织了延安市的专家、学者们对编撰策划方案进行了开会研究,并对编撰工作提出了极其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资料采编过程中,得到了延安市文联张永革老师和安塞县摄影协会延特伟老师的鼎力支持,他们为丛书奉献了4500幅之多的摄影作品。丛书执行主编王拥军和摄影师李朝阳在第一次资料采编和实景拍摄的50多天时间晕,跑遍了延安市的各区、县。丛书稿件完成后,延安市各区、县领导积极组织人员,对文字润色勘校和图片应用上严格把关。
丛书规模宏大,在编辑排版过程中,文字、图片等内容有纰漏的地方,希望热心读者给予批评指正,再版时一定进行更正与修订。对未能署名的单位与个人,深表歉意!
在此,特别指出,丛书插图除由上述几位摄影师拍摄,其余部分均由丛书各分册的编审统筹,由于图片的来源复杂,未能一一署名,衷心感谢你们的支持与理解!
朝华出版社为此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帮助出版如期完成,他们坚信,此丛书将在中国出版史上留下亮丽的一笔。
魏龙
丁亥年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