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330 页
出版日期:2007年11月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图书品牌:北京博集天卷
内容简介 独特的写作视角 揭秘中国人心灵的救治良方
全新的阅读体验 回归汉民族灵魂深处的渴求
自许地山开创道教史写作以来最好读的道教通史
本书从东汉末年道教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创教写起,止于民国时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纵贯道教历史一千八百余年。从道教张天师家族六十多代的兴衰,不仅引出整个中国道教发展的历史,还详细介绍了道教的经典教义、各宗各派,以及修炼方术、斋醮仪规等。更重要的是,作者从皇权专制与道教传承的内在紧张这个独特视角,为读者展现了道教近两千年来不断边缘化的发展历程。全书文笔生动,思路清晰,一扫以往道教史著的晦涩难懂,堪称许地山、傅勤家以来的第一次历史性突破。
作者简介 尹梦飞,原名尹剑,生于1971年7月,四川成都人,现定居于新加坡。近十年来,工作之余以全副心力投入道教史研究。
媒体推荐 媒体推荐
道教是中国人信仰的中心,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唯一宗教,最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宗教意识和精神生活。
道教信仰从古至今在中国具有最广泛的影响,同中国人的生活、感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倘若无视这一信仰,便无法理解中国人的生活。
鲁迅认为“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如能懂得道教,也就“懂得中国的大半”。 许地山则说:“道教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编辑推荐 本书从东汉末年道教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创教写起,止于民国时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纵贯道教历史一千八百余年。从道教张天师家族六十多代的兴衰,不仅引出整个中国道教发展的历史,还详细介绍了道教的经典教义、各宗各派,以及修炼方术、斋醮仪规等。更重要的是,作者从皇权专制与道教传承的内在紧张这个独特视角,为读者展现了道教近两千年来不断边缘化的发展历程。全书文笔生动,思路清晰,一扫以往道教史著的晦涩难懂,堪称许地山、傅勤家以来的第一次历史性突破。
目录
第一章 鹤鸣龙虎山
一 张道陵归隐
二 修仙的理想
三 从前有座山……
四 鹤鸣山的鹤鸣
五 五斗米和三官手书
……
文摘 书摘
第一章 鹤鸣龙虎山 道教的创立
一一 张道陵归隐
东汉永平二年(59),年仅26岁的原重庆市江洲县县令张陵先生,正式向朝廷提出辞职申请。
这件事对于朝廷来说,只是小事一桩。但对于整个中国历史来说,却是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张陵,字辅汉,祖籍江苏省丰县,汉光武帝建武十年(34)生,相传为西汉贤相张良的八世孙。从这一点看得出,他的基因是很过硬的。
和所有后来有出息的人一样,张陵从小就显出与众不同的天赋。据说,他七岁时就精通《道德经》,而且“天文地理河图洛书无不通晓”。这就很了不起了,现在满大街都是所谓的“知识分子”,有几个敢拍胸脯,说自己“粗通”《道德经》?
当时还没有兴科举考试,但朝廷也有自己的办法,叫“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也就是让地方上的三老四少,看看自己周围有没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如果有,就推荐给朝廷做官。张陵读《道德经》读出了名,于是给推荐上去当了县级领导干部。这也就是在汉朝,道家仍有很高的地位,如果是在明清道家式微之时,张陵如果想做官,精通《道德经》,甚至再加上《南华经》也没有用。人们要的是儒家学说,精通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了。
张陵弃官之后,没有回他的家乡江苏省,而是到了洛阳附近的北邙山隐居,学习长生之道。他这一行为的动机颇令人怀疑:北邙山在洛阳旁边,这洛阳是个什么地方?东汉中央政府的首都!所以当时不少人议论纷纷,认为他嫌县官太小,动心思想走“终南捷径”。朝廷听到这种议论,派人去征召他,封他另一个官位:博士。这个官相当于孙悟空的齐天大圣,听起来好听,其实没有什么实权,纯属安慰性质。
张陵坚决地说:NO!我不去!原因呢?病了。
你一个炼丹修行的人还会生病?蒙谁啊你?当时在位的是汉章帝,脾气不太好,一看他不识抬举,也就懒得理他了。
但后来发生了很多异事,据说,张陵在修炼时,天降一只白虎,衔神符送到他的坐榻旁。又有人说,他得到了本《太清丹经》,修炼成仙丹,服食之后,获得了分身隐形的特异功能:明明是坐着和你聊天,一站起来,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你一个人在那里目瞪口呆!
在一个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早上,有人看到张陵先生优哉游哉地泛舟池上,正赞叹这老道士真会享受之时,走到堂前,却发现他正认真地坐在蒲团上念经;到底哪一个是真哪一个是假呢?于是跑去问别人,别人却说,不会吧?刚才还看到他在客厅里陪客人说话呢,哪里在划什么船?大家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