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页码:25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307047969
条形码:978730704796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残暴的日本法西斯分子在十几年的侵略战争中犯下了滔天罪行,深受其害的中国人民、亚洲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伤痕累累,几千万亡灵沉冤九泉。本书旨在用铁的史实再现这段严酷而真实的历史,并以此来缅怀英雄、慰藉亡灵、警示世人。展示鲜为人知的东京审判内幕,激发历经坎坷之中华民族豪情。资料翔实准确,部分尚属国内首次曝光。
东京审判这页历史,虽然翻过去了近60年,中国和世界的形势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及各种友好往来也不断加深,和平、正义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值得世人高度警醒的是,当前,日本政治明显右倾,屡屡出现修改历史教科书、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武装力量为突破战后日本的和平主义“藩篱”而一试再试……作为有侵略战争“前科”的日本的这种变化,必然会对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各种政治力量竞争的主战场——亚太地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阻遏日本社会右倾势力,防止日本复活军国主义,是日本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与责任。
作者简介 江西南昌人,1970年生于湖北武汉。武汉大学经济学学士,湖北大学法学硕士。1992年毕业后,就职于武汉市建筑材料总公司,任高管。1998年,在北京竞人文化公司任主编。2002年任中国纺织出版社策划。2005年任武汉大学出版社北京中心总经理。梅朝荣先生是中国著名图书策划人,超级畅销书《狼道》和《塔木德》都是他的力作。为了和日本军国主义者进行斗争,他不畏邻邦右翼分子的各种明暗威胁恐吓,毅然整理其祖父——审判东条英机等战犯的惟一中国大律师梅汝先生生前日记并结合历史写下了《把东条英机送上绞刑架的中国人》。书中提到了很多敏感的现实问题,如东海划界问题、钓鱼岛问题、日本争常问题等等,这是一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书。
媒体推荐 书评
资料翔实准确,部分尚属国内首次曝光,展示鲜为人知的东京审判内幕,激发历经坎坷之中华民族豪情!
我不是为了要愉快而来到东京的。中国遭受日本战犯们的侵略荼害达50余年,对中国人来说,审判日本战犯将是一件沉重严肃的任务,绝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工作。——梅汝
审判日本战犯是人道主义的胜利,我有幸受国人之托,作为庄严的国际法庭法官,决勉力依法行事,不负国人和政府嘱望。——梅汝
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至高无上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若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梅汝
中国尽管在战争中受害时间最长、受害地区最广、伤亡人数最多,但在别国眼里却是个弱国、穷国,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与审判工作,却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梅汝
编辑推荐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残暴的日本法西斯分子在十几年的侵略战争中犯下了滔天罪行,深受其害的中国人民、亚洲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伤痕累累,几千万亡灵沉冤九泉。本书旨在用铁的史实再现这段严酷而真实的历史,并以此来缅怀英雄、慰藉亡灵、警示世人。展示鲜为人知的东京审判内幕,激发历经坎坷之中华民族豪情。资料翔实准确,部分尚属国内首次曝光。
目录
第一篇 “靖国”问题
1.40年代,亚细亚
如此邻邦
点燃太平洋战火
大转折
日本投降,接受东京审判
……
文摘 书摘
面对苏美英盟军的强大攻势,德军节节败退。1945年4月,罗斯福病逝后,杜鲁门继任美国总统。这时,德国的崩溃指日可待,日本也败局已定。随着共同的敌人行将被消灭,反法西斯同盟主要盟国开始对本国在战后的国家利益和对外战略给予更多的考虑。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苏、美、英之间并不牢固的联盟开始出现裂痕。
杜鲁门总统认识到,苏联是其称霸的障碍而不是合作的对象,遂一改罗斯福生前与苏联协调和合作的做法,开始对苏采取冷淡和强硬的态度。在这种背景下,美国远东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对日政策,便围绕着如何最大限度地排除苏联在远东的影响开始发生变化。美国主管远东事务的刮国务卿格鲁向杜鲁门建议发布由美国保证“允许保存日本天皇为国家元首”,以换取日本向美国投降的劝降文告,杜鲁门誉之为“真知灼见”。5月29日,格鲁让日本作“军事的无条件投降”而“不是作否定君主制的无条件投降”的意见在国防部会议上被陆军部长、海军部长采纳。在美国看来,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更改为“日本武装力量的无条件投降”,这样既避免了对日本本土进行伤亡巨大的地面进攻,同时也就排除了苏联因参加这一进攻而分享对日胜利果实的可能。于是,美国为达到在苏联出兵前而使日本投降的目的,一方面加强对日本本土的海空轰炸,以战迫降;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对日本进行劝降,并准备发表公开的对日劝降文告。
1945年4月30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畏罪自杀。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战败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日本法西斯在远东负隅顽抗的同时,也已开始酝酿媾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分享战争胜利果实,如何安排战后格局,成为苏、美、英共同关注的问题。
为了研究处置德国的问题,商讨对日本作战和解决欧洲其他问题,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后为新任首相艾德礼)在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二次大战期间第三次首脑会议。会议期间三国首脑讨论并通过一项决议,即《波茨坦公告》。由于苏联当时尚未对日宣战,此项公告以中、美、英三国政府名义,于7月26日正式发表。中国政府虽无代表参加讨论,但在公告签字发表前,美英两国曾征得了中国政府的同意。苏联对日宣战后,也在公告上正式签字。公告宣布:盟国对日作战将继续到日本完全停止抵抗为止;日本军队必须立即无条件投降;实施《开罗宣言》的条件,把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全部归还中国;日本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日本军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