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页码:28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201062239/9787201062235
条形码:978720106223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回忆胡政之》讲述了:留日期间主攻的是政法。但他终身从事的是新闻工作。在新闻事业领域内,他显示出了超常的才华。新闻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编辑、采访、评论、摄影、电讯、广告、发行、经营、管理等,他都拿得起来,都干得十分出色当行。堪称是新闻业内文武昆乱不挡样样应付裕如的多面手。
编辑推荐 《回忆胡政之》:打开追忆的门扉——观《大公报》风云际会,品胡政之非凡人生。
目录
胡政之生平
悼念篇
悼胡政之先生
敬悼胡政之先生
悼政之先生
悼念政之先生
政之先生的一生
悼念胡政之先生
悼胡政之先生
精神事业做人——敬悼政之先生
追念政之先生
再听不到那些话了
我被感动过
政之先生精神不死
报人的态度
以工作代哀思
我所见的我所佩的
政之先生谈片追记
悼政之先生
望平街上的哀思——《大公报》的时代任务
胡政之先生的报学思想和从业精神
追忆篇
胡总经理六十寿言
贺政之六十寿诗百韵
忆胡政之
附胡夫人的信
张、胡先生与《大公报》
梁厚甫与《大公报》
回忆父亲
我所认识的张季鸾、胡政之两先生(节选)
报业全才胡政之与《大公报》(节选)
忆胡政之二、三事
胡社长与我
《大公报》的传统
报坛巨擘的风范——追忆胡政之先生二三事
我与大公报抗战六年在桂林(节选)
新记《大公报》旧事拾零
胡政之赞善里金庸——《大公报》在港复刊轶事
永远的怀念——追忆我的公公胡霖
评说篇
怎样评价胡政之——为《大公报》创刊一百周年作
胡政之和他对《大公报》的贡献
报坛宗师胡政之
一个被湮没的风云人物
胡政之的才情与风骨
胡政之,一个报人记录的时代
半生文墨首度成集
研究民国新闻史的新资料——读《胡政之文集》
史海钩沉:胡政之1916年开始对
《大公报》的革新
民国时期《国闻周报》创办始末
海外旅游考察通讯的先驱——胡政之
胡政之——记者范长江早年的导师
胡政之在范长江早期新闻实践中的
作用(节选)
谁采访了巴黎和会(节选)
《胡政之文集》出版说明
胡政之先生年表
附录:胡政之的三篇书序
《苏俄视察记》序
《赵望云农村写生集》序
《沪战实录》序
……
序言 胡政之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的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是这一时期中国新闻事业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从1912年4月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新闻作品起,到1949年4月辞世之曰止,他从事新闻工作近40年,先后在《大共和日报》、《新社会报》、《国闻周报》、《大公报》和国闻通讯社等新闻媒体担任过编辑、记者、主编、主笔、经理、总编辑、总经理等各项职务,以毕生的精力献身于中国的新闻事业,生死以之,无怨无悔,是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十分值得重视的人物。
胡政之是学法律的。留日期间主攻的是政法。但他终身从事的是新闻工作。在新闻事业领域内,他显示出了超常的才华。新闻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编辑、采访、评论、摄影、电讯、广告、发行、经营、管理等,他都拿得起来,都干得十分出色当行。堪称是新闻业内文武昆乱不挡样样应付裕如的多面手。
文摘 插图:

“经理部派什么人?”
他说:“只要你抓紧他们言论方针就够了。经理部方面,我不准备派人,我们不计较图利。”
李子宽和严宝礼的商谈很顺利。据子宽告诉我:“《文汇报》原来的资本是一万元,而实际只收到七千元,所以经营已感困难。(大公报)代印的排印费,分文未付。所有用的白报纸,全由《大公报》垫上,亦未交付代价。所以,我们不加股,他们显然难以维持下去。至于你和文彬的参加,他们更求之不得,他们正缺少干练的主持人。现在名义上的总编辑胡惠生,只在《民报》编过各地新闻,缺少掌握全局的才能(子宽几年前亦曾在《民报》兼任编辑)。”
我问:“难道严宝礼会接受合作吗?”
“他们只提出一条,他们的资本要作为原始股,升值为两万元。”子宽兄答。
“胡先生同意了?”我问道。
“完全同意了。”子宽兄答。
我屈指一算,《文汇报》原来只有七千元,变成了两万。《大公报》一万算作一万,反而落的二对一的比例,我想胡先生的算盘素来是精刮的,如何愿吃此笔眼前亏?也许是他说的,只要抓住魂灵头,经济上不予计较吧?正如《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打黄盖,都是为了民族利益,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吧。
(1941年)政之先生在渝甫开完参政会(补张先生缺),因事来港,亦陷入重围。闻12月9日,重庆曾派来飞机,按名单接名人回重庆,政之先生未联系上……
是时,胡先生实躲在德辅道金城银行内,盖政之先生与周作民私交素笃,《大公报》与金城关系密切。与胡先生同在金城避难者,尚有我国化学工业奠基人范旭东夫妇(范先生甫由美来港,即遭逢太平洋大战)及何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