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1172 页
出版日期:1997年05月
ISBN:7010002282
条形码:978701000228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我们着手编写的是一部预定为四卷本的古代希腊哲学史。编写这样多卷本的断代西方哲学史,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尝试。我们打算怎么写,写成一部什么样的哲学史?必须先简单谈谈我们对哲学史的一些看法。
哲学史,顾名思义就是哲学发展的历史。古代希腊哲学史是西方哲学开始产生和早期发展的历史。它是人类认识历史的一部分,在人类认识史特别是西方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我们就是想将这一部分人类认识的历史写出来。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总的方向说,认识是往前进的,从简单到复杂,从幼稚到成熟,从比较不正确到比较正确。但是发展的情况又是错综复杂的,在前进过程中往往出现曲折反复倒退。哲学的发展过程也是如此。我们写哲学史就是要写哲学认识的这种发展过程。
这点看法本来可以说是哲学史的应有之义,凡是写哲学史的,人绝大多数是将哲学史当作哲学认识发展的历史来写的。我们现在所以要重申和强调这一点,主张将哲学史当作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来写,主要是因为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种看法曾经遭到错误的批判,要以另外一种所谓哲学史的定义来指导研究哲 学史,要将哲学史写成唯物论和唯心论斗争的历史;其实践结果便是将哲学史研究搞成简单化、庸俗化,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习哲学史不但不能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反而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人类认识是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这个哲学问题也有它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本书将以大量材料说明:在古代希腊的哲学家中,开始时分不清物质和精神的区别,后来逐渐将二者区别开来,但还常有混淆不清的情况。早期的希腊哲学家没有留下完整的著作,只有一些残篇;从这些残篇可以看到,在同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中,有些可以说是唯物论的,有些却是唯心论的,并不是前后始终一致的。后来的一些哲学家,特别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样影响很大的哲学家,他们留下的著作很多,我们必须从中研究分析他们的思想。本书第二、三卷将以资料表明:柏拉图虽然从总体上可以说是一个坚定的唯心论者,但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出过一些重要的唯物论思想,如在《泰阿泰德篇》中提出的“腊块说”;亚里士多德的情况更为复杂,在他的著作中有些表现明显的唯物论倾向,有些则表现浓厚的唯心论色彩。对许多哲学家都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唯物论者或唯心论者了事,而是应该对他们的著作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够将哲学史上的复杂事实作出比较实事求是的解释。
哲学思想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往往受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但是这个问题也不能简单处理。社会上各种关系是有不同层次的,哲学作为最抽象的思想领域,离开政治和经济基础最远,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而发生的偶然性也最多。我们研究哲学史时可以发现:每当社会经济政治发生激烈转变和动荡的时候,它们对哲学的直接影响就比较明显。在古代希腊哲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指出两次这样的情况:一次是公元前五世纪开始的,以雅典为中心的智者运动的兴起是和当时民主制的兴盛直接有关的;另一次是在亚历山大帝国分裂以后,后期希腊哲学讨论的主比题比较集中于伦理问题,产生折衷主义和怀疑论等等思想,可以从当时由希腊到罗马的奴隶制的发展变化中找到原因。虽然如此,要是想为每一种哲学理论寻找政治和经济上的直接原因,也必然是徒劳的。如果采取过去常用的那种“阶级分析”的方法,断定凡是唯物论哲学家必然属于工商奴隶主民主派,是进步的;凡是唯心论哲学家则必然属于反动的奴隶主贵族。这种二分法比解一个最简单的一次方程式更为容易,可惜它并不科学。
媒体推荐 前言
我们着手编写的是一部预定为四卷本的古代希腊哲学史。编写这样多卷本的断代西方哲学史,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尝试。我们打算怎么写,写成一部什么样的哲学史?必须先简单谈谈我们对哲学史的一些看法。
哲学史,顾名思义就是哲学发展的历史。古代希腊哲学史是西方哲学开始产生和早期发展的历史。它是人类认识历史的一部分,在人类认识史特别是西方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我们就是想将这一部分人类认识的历史写出来。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总的方向说,认识是往前进的,从简单到复杂,从幼稚到成熟,从比较不正确到比较正确。但是发展的情况又是错综复杂的,在前进过程中往往出现曲折反复倒退。哲学的发展过程也是如此。我们写哲学史就是要写哲学认识的这种发展过程。
这点看法本来可以说是哲学史的应有之义,凡是写哲学史的,人绝大多数是将哲学史当作哲学认识发展的历史来写的。我们现在所以要重申和强调这一点,主张将哲学史当作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来写,主要是因为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种看法曾经遭到错误的批判,要以另外一种所谓哲学史的定义来指导研究哲 学史,要将哲学史写成唯物论和唯心论斗争的历史;其实践结果便是将哲学史研究搞成简单化、庸俗化,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习哲学史不但不能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反而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人类认识是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这个哲学问题也有它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本书将以大量材料说明:在古代希腊的哲学家中,开始时分不清物质和精神的区别,后来逐渐将二者区别开来,但还常有混淆不清的情况。早期的希腊哲学家没有留下完整的著作,只有一些残篇;从这些残篇可以看到,在同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中,有些可以说是唯物论的,有些却是唯心论的,并不是前后始终一致的。后来的一些哲学家,特别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样影响很大的哲学家,他们留下的著作很多,我们必须从中研究分析他们的思想。本书第二、三卷将以资料表明:柏拉图虽然从总体上可以说是一个坚定的唯心论者,但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出过一些重要的唯物论思想,如在《泰阿泰德篇》中提出的“腊块说”;亚里士多德的情况更为复杂,在他的著作中有些表现明显的唯物论倾向,有些则表现浓厚的唯心论色彩。对许多哲学家都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唯物论者或唯心论者了事,而是应该对他们的著作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够将哲学史上的复杂事实作出比较实事求是的解释。
哲学思想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往往受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但是这个问题也不能简单处理。社会上各种关系是有不同层次的,哲学作为最抽象的思想领域,离开政治和经济基础最远,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而发生的偶然性也最多。我们研究哲学史时可以发现:每当社会经济政治发生激烈转变和动荡的时候,它们对哲学的直接影响就比较明显。在古代希腊哲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指出两次这样的情况:一次是公元前五世纪开始的,以雅典为中心的智者运动的兴起是和当时民主制的兴盛直接有关的;另一次是在亚历山大帝国分裂以后,后期希腊哲学讨论的主比题比较集中于伦理问题,产生折衷主义和怀疑论等等思想,可以从当时由希腊到罗马的奴隶制的发展变化中找到原因。虽然如此,要是想为每一种哲学理论寻找政治和经济上的直接原因,也必然是徒劳的。如果采取过去常用的那种“阶级分析”的方法,断定凡是唯物论哲学家必然属于工商奴隶主民主派,是进步的;凡是唯心论哲学家则必然属于反动的奴隶主贵族。这种二分法比解一个最简单的一次方程式更为容易,可惜它并不科学。
……
编辑推荐 我们着手编写的是一部预定为四卷本的古代希腊哲学史。编写这样多卷本的断代西方哲学史,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尝试。我们打算怎么写,写成一部什么样的哲学史?必须先简单谈谈我们对哲学史的一些看法。
哲学史,顾名思义就是哲学发展的历史。古代希腊哲学史是西方哲学开始产生和早期发展的历史。它是人类认识历史的一部分,在人类认识史特别是西方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我们就是想将这一部分人类认识的历史写出来。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总的方向说,认识是往前进的,从简单到复杂,从幼稚到成熟,从比较不正确到比较正确。但是发展的情况又是错综复杂的,在前进过程中往往出现曲折反复倒退。哲学的发展过程也是如此。我们写哲学史就是要写哲学认识的这种发展过程。
这点看法本来可以说是哲学史的应有之义,凡是写哲学史的,人绝大多数是将哲学史当作哲学认识发展的历史来写的。我们现在所以要重申和强调这一点,主张将哲学史当作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来写,主要是因为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种看法曾经遭到错误的批判,要以另外一种所谓哲学史的定义来指导研究哲 学史,要将哲学史写成唯物论和唯心论斗争的历史;其实践结果便是将哲学史研究搞成简单化、庸俗化,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习哲学史不但不能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反而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人类认识是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这个哲学问题也有它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本书将以大量材料说明:在古代希腊的哲学家中,开始时分不清物质和精神的区别,后来逐渐将二者区别开来,但还常有混淆不清的情况。早期的希腊哲学家没有留下完整的著作,只有一些残篇;从这些残篇可以看到,在同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中,有些可以说是唯物论的,有些却是唯心论的,并不是前后始终一致的。后来的一些哲学家,特别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样影响很大的哲学家,他们留下的著作很多,我们必须从中研究分析他们的思想。本书第二、三卷将以资料表明:柏拉图虽然从总体上可以说是一个坚定的唯心论者,但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出过一些重要的唯物论思想,如在《泰阿泰德篇》中提出的“腊块说”;亚里士多德的情况更为复杂,在他的著作中有些表现明显的唯物论倾向,有些则表现浓厚的唯心论色彩。对许多哲学家都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唯物论者或唯心论者了事,而是应该对他们的著作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够将哲学史上的复杂事实作出比较实事求是的解释。
哲学思想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往往受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但是这个问题也不能简单处理。社会上各种关系是有不同层次的,哲学作为最抽象的思想领域,离开政治和经济基础最远,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而发生的偶然性也最多。我们研究哲学史时可以发现:每当社会经济政治发生激烈转变和动荡的时候,它们对哲学的直接影响就比较明显。在古代希腊哲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指出两次这样的情况:一次是公元前五世纪开始的,以雅典为中心的智者运动的兴起是和当时民主制的兴盛直接有关的;另一次是在亚历山大帝国分裂以后,后期希腊哲学讨论的主比题比较集中于伦理问题,产生折衷主义和怀疑论等等思想,可以从当时由希腊到罗马的奴隶制的发展变化中找到原因。虽然如此,要是想为每一种哲学理论寻找政治和经济上的直接原因,也必然是徒劳的。如果采取过去常用的那种“阶级分析”的方法,断定凡是唯物论哲学家必然属于工商奴隶主民主派,是进步的;凡是唯心论哲学家则必然属于反动的奴隶主贵族。这种二分法比解一个最简单的一次方程式更为容易,可惜它并不科学。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希腊世界和希腊人
第二节 希腊社会
第三节 希腊和东方
第四节 从神话到哲学
……
文摘 书摘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欧洲哲学史是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的。为什么西方哲学最初在希腊产生?古希腊哲学恰好在某一具体年代由泰勒斯这个人开始,这是偶然的;但是,只有到了公元前七世纪末,在伊奥尼亚地区首先产生希腊哲学,这却不是偶然的。因为希腊历史只有发展到这个时候、这个阶段,才为哲学的产生创造了必备的条件。我们在前三节中将分别讨论产生希腊哲学的背景和主客观条件。第一节介绍古代希腊的地理状况和历史发展、希腊民族和希腊文字的形成。第二节介绍希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其阶级构成,以及希腊向外殖民的状况。第三节介绍古代希腊和东方的关系,主要说明它受西亚和北非——埃及的影响。
哲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又有其内在的原因。希腊哲学同它以前长期存在的神话中的某些内容有联系,第四节将讨论哲学的史前史,即哲学如何由神话演变而来。第五节讨论希腊哲学发展的几个主要线索,介绍希腊哲学发展的概况。
哲学史研究必须以史料为基础,第六节专门介绍希腊哲学的资料。其中包括:古代的原始资料以及后人的编纂和注释情况,近代和现代西方学术界对古希腊哲学的研究情况和成果的介绍等:
古代希腊哲学延续的时间很长,从公元前六世纪初一直到公元第六世纪(罗马哲学实际上只是希腊哲学发展的后期阶段),几乎有一千年之久。我们在以后阐述各阶段的哲学思想时,还要比较详细地介绍各时期的历史情况、哲学思想的发展以及资料地介绍各时期的历史情况、哲学思想的发展以及资料等等,因此,在绪论中,我们只作一般的总的叙述,重点放在说明希腊哲学早期的情况。
早期希腊哲学大体上可以区分为两大支。一支是从东方伊奥尼亚地方米利都学派开始的,经过赫拉克利特和恩培多克勒、阿那乏萨戈拉,一直到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逐渐完成古代希腊的唯物论哲学;另一支出现在西方意大利地方,以毕泰戈拉学派和爱利亚学派为主,寻求抽象的原则,为古希腊唯心论哲学开辟了道路。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一卷中将伊奥尼亚哲学和意大利哲学划分开来,第欧根尼拉尔修在《著名哲学家生平和学说》中沿袭了这种分法,他在该书第八卷是这样开始的:
“在讲完从泰勒斯发端的伊奥尼亚哲学,并且研究了它的著名人物以后,现在我们来叙述意大利的哲学。它是从指环雕刻匠涅萨尔科的儿子毕泰戈拉开始的”。
毕泰戈拉和毕泰戈拉学派,他们的学说的创立、内容及其演变,可以说是古希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