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郑韩故城兴弘花园与热电厂墓地

发布时间: 2011-07-25 11:17:33 作者: kind887

 郑韩故城兴弘花园与热电厂墓地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页码:190 页
出版日期:2007年11月
ISBN:7501020388/9787501020386
条形码:9787501020386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The Cemeteries at the Xinghong Gqrden ad the thermal power plant in the ancient capital city of zheng and han

内容简介 《郑韩故城兴弘花园和热电厂墓地》是近年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郑韩故城考古发掘成果整理的一个分报告。
目录
第一章前言
一 自然地理概况与历史沿革
二 郑韩故城的发掘概况
三 兴弘花园和热电厂两处墓地的发掘情况
第二章 墓葬形制
一 甲类墓
二 乙类墓
1.有头箱者
2.有边箱者
3.有足箱加腰坑者
4.有壁龛者
5.有二层台加壁龛者
三 丙类墓
1.有头箱者
2.有头箱加腰坑者
3.有二层台加壁龛者
4.有壁龛者
5.有二层台者
6.无其他结构者
四 丁类墓
1.有头箱者
2.有壁龛者
3.有腰坑者
4.有壁龛加腰坑者
5.有脚窝者
6.有二层台加壁龛者
五 戊类墓
六 己类墓
1.无二层台者
2.有二层台者
第三章 出土遗物
一 陶器
(一)日用陶器
(二)仿铜陶器
二 铜器
三 玉器
四 骨器
五 蚌器
六 石器
七 铁器
第四章 器物组合
一 陶器组合
二 铜器组合
第五章 分期与年代
一 主要器类分析
1.铜鼎
2.铜盏
3.铜舟
4.陶鼎
5.陶盏
6.陶垂
7.陶鬲
8.陶豆
9.陶盂
10.陶罐
二 墓葬分期与年代
第六章 埋葬制度及文化渊源探讨
第一节 两处墓地所见埋葬制度的特点
一 基本材料梳理
(一)墓葬规格
(二)棺椁制度
(三)随葬品及组合
二 埋葬制度特点分析
第二节文化渊源
一 铜器及仿铜陶礼器
二 日用陶器
第七章 结语
附表
附表一:郑韩故城?兴弘花园墓地墓葬登记表
附表二:郑韩故城?热电厂墓地墓葬登记表
附表三:郑韩故城?兴弘花园墓地陶器刻划符号登记表
附表四:郑韩故城?热电厂墓地陶器刻划符号登记表
后记
……
序言 第一章 前 言
一 自然地理概况与历史沿革
新郑市地处中原腹地,隶属河南省省会郑州,是该市下辖县级市。北与郑州市区接壤,东临中牟、尉氏二县,南依长葛、禹州二县,西邻新密县,这里自古就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素有“九州通衢”之称。
新郑处于豫西山区向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介于东经113°30′至113°54′、北纬34°16′至34°39′之间,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36公里,总面积873平方公里。境内地势整体而言西部高、东部低,中部高、南北低。由于这种过渡地带的地理特点,山、丘、岗和平原等地貌都兼而有之。地面坡降1/1600至1/200,相对高差705.5米。它的西部和西南部,由于受外应力作用和流水侵袭,形成了谷峰相间的侵蚀低山区,相对高差300米至500米。这里有属于伏牛山系嵩山余脉的具茨山和陉山。具茨山的主峰为海拔793米的风后岭,为新郑境内最高峰。据传此峰因曾作黄帝臣风后封地而得名,山顶有轩辕庙和螺祖洞等和黄帝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古迹。沿低山外围和西北部的泰山、梅山等一线,为新生代第四纪黄土覆盖的山前坡洪积岗地。这里的海拔在180至250米之间,相对高差数十米,较大的岗地有黄岗、裴李岗和武岗等。京广铁路以东多沙丘岗地,这是由于千百年来黄河改道时沉积沙砾被风吹运而成,相对高差在1.5至5米之间,少数高达10米。黄河古阶地和双洎河、黄水河、溟水河两岸的带状冲积扇,属于地势平缓的平原地带,这里虽面积较小,但土地肥沃,是主要的农业区。
新郑境内河流众多,较大的河流有双洎河、黄水河、溟水河、梅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暖泉河、潮河等。这些河流多发源于北部和西部山区,几条大河都是常年河,属于颍河水系;较小的河流均为季节河,属于贾鲁河水系。其中黄水河和双洎河呈东西环绕之势从郑韩故城两侧缓缓流过。
文摘 插图:


后记 《郑韩故城兴弘花园和热电厂墓地》是近年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郑韩故城考古发掘成果整理的一个分报告。郑韩故城的发掘工作是在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多年来,新郑市文物局一直积极地配合工作站的工作,从钻探发掘到日常事务,无不给予莫大的支持,在良好的合作中,双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此,我们谨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还要感谢新郑市委、新郑市政府、新郑市各局委、街道办事处以及市区诸多单位对新郑工作站长期以来给予的极大支持和协助。这里,特别要感谢郑州正弘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新郑市热电厂对两处墓地发掘工作的密切配合和倾心支持。
兴弘花园和热电厂墓地的发掘工作都是从2003年开始的,其中热电厂墓地的发掘时间较短,2004年初就已结束;兴弘花园墓地的发掘时间持续较长,一直到2005年才全部结束。参加田野发掘的工作人员先后有沈永健、孙春玲、左二香、祝乃军、游惠琴、尼新民、李强、普康信、蔡晓红、张文举、赵凯、赵学涛、张冲、郭波等。工地发掘领队为樊温泉,发掘的后勤工作主要由朱树政负责。
发掘期间,河南省文物局孙英民、司治平,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韩国河,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孙新民、秦曙光、秦文生、张志清,新郑市文物局寇玉海、赵子剑、冯建营、靳保琴、赵舒琪等领导多次莅临现场指导和检查工作;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郝本性先生对后期的整理工作,特别是有关文献方面的考证以及古籍原文的引用,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蔡全法研究员也经常到工地进行现场指导,时常和我们就一些遗迹现象分析探讨,并在百忙中对兴弘花园墓地的部分遗迹进行了现场拍照。
墓地出土的人骨标本全部由日本九州大学大学院比较社会文化研究院中桥孝博先生和他的课题组成员做了详细鉴定。进一步的人骨研究成果,我们和日方将另文发表,本报告只是公布了人骨的常规鉴定结果。
读书人网 >历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