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常见病证论治要诀

发布时间: 2011-07-25 11:21:04 作者: kind887

 常见病证论治要诀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页码:23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9123526/9787509123522
条形码:978750912352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常见病证论治要诀》精选常见病证的分型论治,以歌诀形式总结,内含病证基本概念和分型论治要诀,并设解读以释析其义。要诀以精简词句,约其繁博,概括病机、证候特点、治则、方药以及病证变化之治疗要诀。尚有附篇选录验方举隅、用药要诀、对药配伍歌诀等。要诀按七言诗律要求,平仄与韵调和谐,畅顺易读,顺律易记忆。通过要诀与解读以阐明其内容,循背诵熟读,领会其义,精通其法,为临床治疗启迪思路。《常见病证论治要诀》内容充实,结构清晰、新颖。可供年轻医师临床参考,亦适合中’医院校学生及爱好研究中医药者阅读。
目录
一、感冒
二、咳嗽
三、支气管哮喘
四、胸痹心痛
五、心律失常
六、高血压病
附6-A 高血压病对症选药要诀
附6-B 治疗高血压常用中成药
附6-C 有降压作用的中药
七、肥胖症
八、中风病
附8-A 焦树德对中风的预防经验
附8-B 中风先兆征歌诀
附8-C 中风病病因病机示意图
九、头痛
十、不寐
十一、郁证
十二、痴呆
附12-A 痴呆证
附12-B 癫狂证针灸治疗歌诀
附12-C 孙真人治神志病证针十三特效穴位歌
十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附13 本病证常用方歌
十四、面瘫
十五、胃脘痛
十六、腹痛
十七、胁痛
十八、呕吐
十九、泄泻
二十、便秘
二十一、消渴(糖尿病)
二十二、痹证
二十三、腰痛
二十四、痿证
二十五、震颤麻痹
二十六、前列腺增生症
二十七、淋证
二十八、慢性肾炎
附28 慢性肾炎验案举例
二十九、黄疸
三十、积聚
三十一、鼓胀
三十二、肺癌
三十三、原发性肝癌
三十四、虚劳
三十五、血证
三十六、妇科病论治总诀
三十七、痛经
三十八、闭经
附38 针灸调经歌诀
三十九、多囊卵巢综合征
四十、月经先后无定期
四十一、崩漏
四十二、女性不孕
附42女性不孕病案举例
四十三、安胎
四十四、更年期综合征
附44更年期综合征病案举例
四十五、带下病
四十六、小儿肺炎喘嗽
四十七、麻疹
四十八、水痘
四十九、外科内治法要诀
五十、带状疱疹
五十一、湿疹
五十二、瘾疹
附52瘾疹病案举例
五十三、鼻鼽
附53过敏性鼻炎病案举例
五十四、耳鸣耳聋

附录1:验方举隅
一、泻黄汤
二、加减止嗽散
三、活瘀复遂汤
四、蒲公丹参百合汤
五、蒲鱼清肺汤
六、滋肾养肝煎
七、滋肾育胎饮
八、益肾强精汤
九、周岱翰肺癌验方
十、段凤舞肝癌验方
附录2:用药要诀
一、对症用药要诀
二、外感病用药要诀
三、《通俗伤寒论》六经三焦用药法歌诀
四、《通俗伤寒论》六淫病用药法歌诀
五、《通俗伤寒论》用药配制法歌诀
六、对药配伍要诀
参考文献
……
序言 中医歌诀乃祖国医学理论精华,自宋代许叔微撰著《伤寒百证歌》问世后,南宋时期钱闻礼所编著之《伤寒百问歌》皆为学习中医者喜爱;明清时期,中医歌诀更为兴盛,如万密斋撰著《万氏家传保命歌括》、汪昂所撰之《汤头歌诀》、陈修圆所撰之《医学三经》与《医学实在易》、王泰林所撰之《医方证治汇编歌诀》及吴谦等编著之《医宗金鉴》等,为推广中医学术起了极大作用。然而时代不同,特别当今中、西医结合,某些现代名称的病证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肥胖、更年期综合征、女性不孕等均有现代的研究,其病机、论治都有新的研究成果。因此,中医歌诀要切合时宜与实用。
罗哲良从医四十余载,擅长内、妇、儿科,在妇科病证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中药临床配伍应用及中医名方运用颇有研究。同时善于融汇知识,结合丰富临床经验,编成歌诀,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其著述与讲学享有“妙诀真传”之美誉。
《常见病证论治要诀》中有内、妇、儿科常见病证及外科内治法,均以歌诀形式介绍,内含病证基本概念和分型论治要诀及解读以释析其义。要诀以精简词句,约其繁博,概括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治则、方药,以及病证变化之治疗要诀。此外,尚有附篇选录验方举隅、用药要诀、对药配伍歌诀等。内容充实,结构清晰、新颖。要诀按七言诗律要求,平仄与韵调和谐,畅顺易读,便于背诵与记忆,为临床治疗启迪思路。书中所述亦有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为读者提供丰富多彩之内容,实为一本好书,故乐为之序。
文摘 一、感冒
【解读2】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故身热较重,微恶风,汗泄不畅;风热上扰则头胀痛;风热之邪熏蒸清道,故咽燥口渴欲饮,或咽喉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痰黏或黄,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以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药用: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牛蒡子10克,生甘草5克,桔梗9克,竹叶10克,芦根15克,清热解毒;荆芥穗6克,薄荷5克(后下),淡豆豉12克,解表疏散风热;象贝母、杏仁、前胡各10克,化痰止咳。水煎服,有辛凉解表作用。若咯痰黄稠者,配黄芩、知母、瓜蒌皮各10克,以清化热痰;若热盛,加栀子6克,黄芩、知母各10克,石膏30克,以清热降火;咽喉痛者,加射干10克,马勃6克,大青叶、板蓝根、玄参、葛根各12克,以清热解毒,生津利咽;若风热化燥伤津,口干舌燥,配沙参12克,天花粉10克,以养阴生津;头胀痛较甚者,加桑叶、菊花各10克,以清利头目;风热轻证,亦可用葱豉桔梗汤治之。
读书人网 >军事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