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湘西巫蛊

发布时间: 2011-07-25 11:29:20 作者: kind887

 湘西巫蛊


基本信息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页码:19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5月
ISBN:7105076836/9787105076833
条形码:978710507683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文化与田野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巫蛊,是湘西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神秘文化事象之一,根植于民族信仰之中,影响深远而广泛。至今在湘西民间的很多僻远村落,仍存在着大量有关巫蛊的历史“活化石”:那些被认为中蛊而死的树,因放蛊而不能饮用的水源,因有益而不能踏至的地界、必须绕过的房屋,还有那些广泛流传于民间百姓中的各种克蛊、防蛊的手诀、符、咒语,也仍有不少人被认为死于巫蛊邪术,而“蛊婆”依然是人见人怕、人见人恨的诅咒对象。
《湘西巫蛊》以实地调查材料为依据,真实呈现湘西社会历史与现阶段巫蛊之情况,找寻巫蛊产生和传承的历史根源及社会根源,指出巫蛊是特定文化背景下应作社会关系调整的平衡木。《湘西巫蛊》所为,在于引起学者和社会中人对巫蛊现象的关注,并引发严肃的追问和广泛的人文反思。
作者简介 陆群,土家族,199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吉首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宗教人类学研究。独立主持3项省级课题,1项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土家族),主持有国家社科课题《湘西原始宗教研究》。在《宗教学研究》等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著有诗集《二月花调》、《命里的村庄》。出版学术专著《民间思想的村落——湘西巫文化的宗教透视》《中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土家族卷》(合著)两部。具有丰富的田野实践经验,在理论素养方面具有可堪发掘的潜力。座右铭为:读万卷书,行万呈路。
目录
第一章 我如何进入这个领域和哉如何在这个领域
第二章 民闻传讲中的巫蛊
第三章 文入学者谈湘西巫蛊
第四章 寻找蛊婆
第五章 寻找中壶人
第六章 寻找治蛊人
第七章 湘西巫蛊的药物依据
第八章 湘西巫蛊的心理依据
第九章 田野随想
附一:不被风吹走
附二:乡土世界申的“另奥人”
后记
编后记
……
序言 面对“我”是谁,从哪里来,到何处去等相关问题,人类社会所建立起来的学科对比都在努力探索,力图作出更科学、更合理的解释。古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理解人类自身的基本方法。民族学人类学的“文化”与“田野”也是如此。文化是人类学研究的基本范畴,田野成为人类学研究文化的基本手段与方法,通过“田野”去理解“文化”,通过“文化”去解读“田野”。
在所有社会和人文学科中,人类学民族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门最为多样和不定的学科之一。然而,不论怎样多样与不定,文化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主题。也尽管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强调物质基础,有人则强调思想观念、象征以及它们抽离物质基础的相对独立性,等等。但这只是他们的研究思路和各自的侧重面不同罢了。文化一直是人类学民族学所关注的对象。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伴随人类社会的开始而形成,随人类群体的交往而发展。今天,世界文化所呈现的千姿百态,就是这种交流的结果。族群的交往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在其交往中确立起了族群一文化的边界,在族群交往中使各民族文化在其文化网络中获得了文化构造的动力与机会。人类文化就在其交往过程中形成与完善、解构与重构,实现着人类自身的发展。
文摘 第一章 我如何进入这个领域和哉如何在这个领域
那还是在十年前,1995年春,当我带领一班学生进入湘西苗族聚居区吉首市丹青乡某村进行田野考察的时候,被一件事震住了。一个小孩,看起来他五岁多,却一副老成的样子,坐在田坎上,看别的小孩子玩。我记得早上离开的时候,他那样坐着,等下午我调查回来,他还是那样坐着。我问他为什么不去和别的小朋友玩,他茫然地看着我又把眼光移开,似乎根本没听瞳我的话。
“他不懂汉话!”一个小孩子告诉我。
“他有病!”又一个小孩子说。
我想知道他得的是什么病,那些小孩竟齐口说:
“他中蛊了!”
“中蛊了”三个字像一把锤把我的心狠狠锤了一下,有多少年没听到过这三个字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湘西人,应当说我对它并不陌生,我从小就在有关“蛊”的故事和对于“蛊”的恐惧中长大。然而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不断增多尤其是外出几年的求学,我几乎把这事慢慢忘了,也不相信了。偶尔想起,也以为中国改革开放多年,科学文化普及,湘西发生很大变化,汶些事是再也不会有的了。然而今天,我却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被认为“中蛊了”的人!一个本应当健康成长的小孩子!蜡黄的脸,呆滞的目光,离群索居的孤而寡的神情,这不是一个小孩所应具有的!而瘦小单薄的个头,比他实际年龄小了整整两岁!
后记 “文化与田野”系列丛书之《湘西巫蛊》,着力于湘西民族民间文化中极具特色的神秘文化事象的客观描述,作者以极强的社会责任感,试图通过第一手的田野调查资料,以民族学、民俗学的学科理念法则,深入剖析“巫蛊”的社会历史根源,以满足广大民俗爱好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与对待这种文化事象。
  《湘西巫蛊》揭示:蛊的形成与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以及传统中人的习俗伦理有着重要的密切关系,而并非是神秘的、未为可知的邪魅的产物。被指为蛊婆的人,她们实际上是特殊自然、历史与文化条件下的牺牲者,这类人格主体的生存环境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值得有良知的社会学者和文化读者的关注。
  生动有趣的文字表述,使“湘西巫蛊”再现了民间传讲故事的引人入胜:森严、神秘、浪漫;同时,理性客观地对传讲故事之历史文化根源的揭示、探讨,也将使读者在趣味盎然地品读图书之时,平添对这种有趣民俗文化的理性思考。
  这便是我们出版此套丛书的旨意。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