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页码:580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
ISBN:7800886115
条形码:9787800886119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编辑推荐 本书以亲见亲闻的第一手资料,详细介绍了各位开国将军的种种事迹,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现了开国大将传奇色彩的革命生涯,生动描写了他们为了建国,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的丰功伟绩。。他们赤胆忠心、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都是中华民族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目录
1.人民共和国第一将——粟裕
2.虎将窑工徐海东
3.无私无畏的黄克诚
4.名扬中越的陈赓
5.儒大将军谭政
6.屡建奇功的战将、创建海军的元勋肖劲光
……
文摘 书摘
车桥战役的决策
1944年3月5日,新四军一师发动的车桥战役,是苏中抗日战争中空前的
大歼灭战,是苏中抗日斗争由坚持为主转为发展为主的转折点。
发起这一战役,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酝酿过程。积蓄力量,准备反攻
,一直是苏中区党委和苏中军区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即使在苏中斗争形势
最严峻的时刻也没有放弃过。在1943年的反“清乡”、反“扫荡”斗争中,
粟裕就深刻地察觉现有根据地狭窄,部队拥挤,缺少必要的待机和休整地域
,也缺少一个集中干部学习和整风的安定环境。这年6月,他奉命由东台去
淮南,到新四军军部开会,就有意识地选择路线,带着参谋和测绘人员,对
沿途地形、社情和敌情进行实地调查。去淮南时走南路,返回苏中时走北路
,穿行于车桥、曹甸据点附近以及许多边沿区、接敌区、敌占区,行程500
余公里。淮安、阜宁、宝应3县边界的淮宝地区,引起了粟裕的注意。这里
是我新四军一、二、三、四师的结合部,也是敌人两支部队的结合部。在这
个地区, 日伪军以车桥为中心建立了10余个据点。粟裕设想,如果集中兵
力拔除敌人的车桥、泾口等据点,敌人两支部队都可能以为处于自己防区的
边沿而不积极配合作战,我们就可以在这里打开局面,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
地区,特别是可以打通我苏北、苏中、淮北、淮南4个地区之间的战略联系
。这样,就形成了以夺取车桥、泾口为目标的攻势作战的初步设想。
1944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胜利的形势更加明朗,日本侵
略军在中国已经走上穷途末路。粟裕认为,发起车桥战役的条件已经成熟。
在1944年2月召开的苏中区党委第五届扩大会议上,他向苏中区各位领导同
志提出了发起车桥战役的建议和作战方案,得到一致赞同。
车桥战役激战两天两夜,首先攻陷车桥据点,然后歼灭3批增援敌军,
歼灭日军460余人,伪军500余人。又乘胜扩大战果,收复曹甸、泾口等日伪
据点12处,使淮安、宝应以东50余公里全部解放。
在车桥战役中,从淮安等地增援的日军遭到惨重失败,24名日军官兵缴
械投降。他们后来被送人苏中公学第十二队(即“日本解放同盟”和“朝鲜
独立同盟”苏中支部)学习。学习期间,谈起车桥战役,他们仍然“谈虎色
变”,心有余悸,对粟裕的指挥艺术称赞不已。
这些日军官兵回忆说,当满载日军的卡车开往车桥途中,突然遭到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