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世纪西方人生哲学

发布时间: 2011-08-06 11:39:16 作者: kind887

 20世纪西方人生哲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34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
ISBN:7010053804
条形码:978701005380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人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哲学家的思想各具千秋,细细品味,有的像是在喝一杯醇厚幽香的浓烈的酒;有的像是在品茗一杯含日精月华的清新的茶;有的像是在细啜一杯苦与香交融的浓烈的咖啡……虽然味道不同,感受迥异,但都值得每一个关注人生、追求意义与丰富心灵的生命去认真尝读,汲取精华以滋养心灵与丰富生命。尼采、柏格森、弗洛伊德、海德格尔、萨特……他们的哲学思想是20世纪关于人的思考的一道隽永回味的风景线,是各具特色的个性与风格演绎着对人生的各种诠释,值得您在滚滚红尘的喧嚣中感到疲惫与迷茫退回心灵一隅之时细细品读。
  人类拥有独一无二的不断求知的心灵,远在它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就在爱琴海之滨的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镌刻了“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开始了将人类投注的目光从天上拉回人间,从对浩瀚的宇宙、纷繁的物质的探索转向对人类自身的探索与解码:人是什么?人生的价值何在?生命的意义何以体现……这一古老的斯芬克司之谜便成为人类一代又一代的智者哲人的苦苦思考与不懈探求。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是流动的思想,是心灵的追问,是智慧的凝结,是灵魂的享受,请在阅读、思考与理解中走进这些对人生富有洞彻的哲学家,也许,我们会从一个狭隘的天地解脱出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领悟世界与品味人生……
作者简介   叶启绩:l949年8月生,江西南昌人。1982年毕业干山东大学哲学糸,1988年茯山东大学哲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教育部和省级科研课题,已出版的主要著作肓《现代西方思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导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等,此卟发表了《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哲学发展的回哞与思考》等论文30余篇。
媒体推荐 书评
  哲学虽然烤不出面包,但它却能鼓舞我们的灵魂,使我们勇敢起来。
  ——【美】威廉詹姆斯
编辑推荐   哲学家的思想各具千秋,细细品味,有的像是在喝一杯醇厚幽香的浓烈的酒;有的像是在品茗一杯含日精月华的清新的茶;有的像是在细啜一杯苦与香交融的浓烈的咖啡……虽然味道不同,感受迥异,但都值得每一个关注人生、追求意义与丰富心灵的生命去认真尝读,汲取精华以滋养心灵与丰富生命。尼采、柏格森、弗洛伊德、海德格尔、萨特……他们的哲学思想是20世纪关于人的思考的一道隽永回味的风景线,是各具特色的个性与风格演绎着对人生的各种诠释,值得您在滚滚红尘的喧嚣中感到疲惫与迷茫退回心灵一隅之时细细品读。
  人类拥有独一无二的不断求知的心灵,远在它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就在爱琴海之滨的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镌刻了“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开始了将人类投注的目光从天上拉回人间,从对浩瀚的宇宙、纷繁的物质的探索转向对人类自身的探索与解码:人是什么?人生的价值何在?生命的意义何以体现……这一古老的斯芬克司之谜便成为人类一代又一代的智者哲人的苦苦思考与不懈探求。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是流动的思想,是心灵的追问,是智慧的凝结,是灵魂的享受,请在阅读、思考与理解中走进这些对人生富有洞彻的哲学家,也许,我们会从一个狭隘的天地解脱出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领悟世界与品味人生……
目录
前言——直面人生的哲学/l
第一章 世纪转折的人生探求尼采/l
第一节 心灵的乾坤之争/2
第二节 “上帝死了”的讣告/10
第三节 痛不欲生的狂热追求/19
第二章 理解生命柏格森/27
……
文摘 书摘
三、恢复人的地位
  尼采追求一种原始的质朴的力量,以一种不惜与主流思想意图决裂的精神,否定和颠覆基督教,揭示出人性的懦弱和生活的适度美隐蔽在痛苦的根基之上。他从痛苦中净化灵魂,升华自己,宛如含沙的蚌孕育晶莹的珍珠一样,他试图打破人类社会达成共识的道德论和人性论。
  尼采用心领悟哲学,提出重估一切价值,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在那个不属于他的世界里,与上帝对抗,完成自己要完成的使命。尼采相信,上帝的死将意味着人的自由的获得,人也会在这个传统价值崩溃之后看到前所未有的希望;“上帝已经死了”,“我将要教人们以他们生存的意义,那就是超人,——从黑云——人——闪射出来的电火”。⑦
  时间是无限的延续,宇宙的始末就在他纵横的掌心里。他论证永恒的时间中有一种对事物完全控制一个周期到另一个周期的规律,也终遁入永恒的轮回之中。“万物方来,万物方去,存在之轮,永远循环。万物方生,万物方死,存在之时间,永远运行。万物消灭了,万物又新生了,存在之自身永远建造同样的存在之屋宇”,人生也是如此,是一个永恒轮回的过程:“哎,人类永远循环,渺小的人类也永远循环!”。从字面上说,人生似乎是不能逃脱命运的安排,人生也仅仅是宇宙永远轮回的工具罢了。但尼采认为,不能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人生,若如此,人活着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他希望通过永恒轮回达到对生命的最高肯定。在他看来,永恒轮回的存在,使人不仅获得了永恒的欢跃,也不得不承担起永恒的人生痛苦和悲剧。因此,在尼采的眼中,一定要给人生赋予意义,要求个人站在宇宙生命的立场上来感受永恒生成的快乐,而人生的意义也就在这当中得以体现了,我们必须把人生首先看做是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可能变得有意义。“艺术乃人类最高的天职,也是人类真正的形而上学活动。”②
  尼采要打倒的是属于生命本身之外的东西,也就是身外之物,如果一个人存在只是周遭的配景的一部分,其价值依赖于外在的肯定,那么当这一切取决于他人的赞扬与抚慰的热源一旦消失时,他便会深深感到一种被社群遗弃的孤独,在这种情况下,便会情不自禁地诅咒人世的凄凉,人生的寂寞。尼采终身未娶,从这一点而言,他是孤独的,饱受着人间的寂聊与生活的无奈,然而他并不想处于这种孤独中,因为他觉得自己首先是个强者,其次才是个孤独者。于是,他便把人的存在价值依仗于自身,认为只有庸众才依靠他人,渴望别人施舍人生意义
……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