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24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030233115/9787030233110
条形码:978703023311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
图书品牌:科瀚伟业
内容简介 《园林植物繁育技术》是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园林技术专业撰写的教科书。全书将园林植物的常规育种技术、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技术,以及现代植物分子生物学繁育技术等进行了有机整合,突出了技术操作环节,图文并茂,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教材还融入了大量教学经验和科学研究方法,并附有课外阅读栏目和习题。课外阅读介绍了我国著名的农学家、“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的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成果,以及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先生的小麦育种成果等。
全书内容深入浅出,既适合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园林技术专业的教学用书,又可供同类专业本科学生和教师参考。
编辑推荐 《园林植物繁育技术》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之一。
目录
序
编者的话
绪论
第一章 育种目标
第一节 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一、品种的概念
二、园林花卉的主要目标性状
第二节 确定育种目标的原则
一、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特点
二、制定育种目标的主要原则
第二章 种质资源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概念
一、种质和种质资源
二、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三、我国的种质资源
第二节 种质资源的分类、收集、保存和利用
一、种质资源的分类
二、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收集
三、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第三章 引种驯化
第一节 引种驯化的重要作用
一、引种驯化的概念
二、引种驯化的意义
第二节 引种驯化的条件
一、温度
二、光照
三、降水和空气湿度
四、土壤
五、生态条件的综合因素
第三节 引种驯化的工作程序
一、确定引种目标和收集引种材料
二、引种试验
三、引种栽培的技术措施
第四节 防止引种过程的生物入侵
第四章 选择育种
第一节 有性生殖选种
第二节 无性生殖选种
第五章 杂交育种
第一节 杂交育种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杂交方式
一、单杂交
二、复合杂交
三、回交
四、多父本混合授粉杂交
五、聚合杂交
六、亲本的选择和选配
七、杂交技术
第三节 远缘杂交和选择远缘杂种
一、远缘杂交的意义
二、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和解决方法
三、远缘杂种不育的解决方法
四、选择远缘杂种
第四节 杂种优势利用
实验一花粉生活力测定
实验二月季的有性杂交育种
第六章 人工诱变育种
第一节 人工诱变的优势和不足
一、人工诱变的优势
二、人工诱变的不足
三、与其他育种方法结合使用以弥补不足
第二节 辐射诱变育种
一、辐射育种的特点
二、辐射育种的方法
第三节 空间技术育种
第四节 化学诱变育种
一、化学诱变的特点
二、常用化学诱变剂的种类
三、化学诱变的方法
四、诱变后代的选育
第七章 倍性育种
第一节 多倍体育种
一、自然多倍体的形成机制及其种类
二、多倍体育种的特点和意义
第十一章 微繁殖技术
第十二章 植物基因工程
附录 常见培养基配方
习题参考答案
主要参考文献
……
序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逐年提高,城市绿化美化需求和环境生态建设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我国是园林植物的资源大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美誉,但因为繁育力度不足,形成了引多育少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国外引进花卉和观赏植物500多种近4000个品种,但因栽培条件和配套技术的不足,大部分被淘汰,仍需逐年进口。北京地区仅每年进口花卉(不含草坪种子)就需花费2000万美元。国内花卉生产面积虽然大幅度增加,产值并未成比例增加。生产技术的不配套,很难形成生产规模;国产花卉也难以形成品牌;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之大不容乐观;由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新品种,国际影响力度不够,也很难占领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我国园林、园艺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低。据农业部2003年统计,花卉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人数的3%。培养园林植物繁育方面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园林植物新品种,已成为振兴民族园林产业的当务之急。
《园林植物繁育技术》一书是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配套编写的教科书。全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清晰、语言简明扼要、内容深入浅出,既完整系统地介绍了园林植物的常规繁育技术,又融人了现代植物分子生物学繁育技术,使教材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教材编者不仅把老师们的大量教学经验和方法融人教材之中,还精心设计了课外阅读栏目,介绍了我国著名的农学家、“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的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成果,介绍了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先生的小麦育种成果等,阅读时可以受到育种大家顽强执著的精神风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与吃苦耐劳、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等多方面熏陶;院士们创新的工作思路和研究方法,也可让读者获得更多启发,从而建立科学的思想方法,树立创新意识,在未来的园林植物繁育工作中得到借鉴。教材还凝聚了多位园林、园艺植物繁育方面的学者、专家的心血。多位专家不仅参加了教材编写研讨,还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的审定,并提出了大量宝贵意见。教材还引用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新近科研成果作为例证,科学性、方法性强,应用技术性突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调动多感官参与学习成为可能。教材除图文并茂之外,还带有配套光盘,会让读者的学习更加轻松、便捷和有趣。期望有更多的阅读者从中受益。
文摘 插图:

第一章育种目标
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是对将要培育而成的新品种的要求,即指在一定的生态、生产条件下,将要培育而成的新品种所应该具备的一系列优良陛状的要求指标。这是对新品种的期望,也是新品种培育的设计蓝图,在育种工作中被称为育种目标。有了培育优秀新品种的具体目标,育种工作才有明确的主攻方向,才能科学合理地确定品种改良的对象和重点以及制定适宜的育种技术路线,这是育种工作成败与效率的关键。
第一节 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植物体的各项形态或生理特征被称为性状。在育种工作中,被期望实现的那些性状就叫做目标性状。育种工作是植物的人工进化与选择过程。在人类干预下培育出的植物新类群被冠以“品种”的称呼。品种与种并不相同。
一、品种的概念
我们已经知道,种是植物分类的最小单位。但在谈到植物的育种和繁殖时,我们经常使用“品种”这个词。品种与种不同,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population)。这个群体应该具有比较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以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并且明显区别于同一栽培植物的其他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