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孙子兵法/国文珍品文库

发布时间: 2011-09-02 12:00:45 作者: kind887

 孙子兵法/国文珍品文库


基本信息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ISBN:7806263632
条形码:97878062636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Pages Per Sheet

媒体推荐
据说,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参战的美军士兵,几乎每人都带有一本《孙子兵法》。
是否确有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个信息:2500年前出现的中国古代兵书,在今天的现代化战争中,仍发挥着深远广泛的影响,《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精华,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孙子兵法》,史称《孙子》,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作者是春秋末期人孙武。
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据史籍推算,与孔于是同时代的人。孙武祖籍陈国,先祖陈宪为避内乱逃至齐国,即有名的田完(古时陈、田音同义通)。田完五世孙田书(孙武的祖父),囚战功被齐王封于乐安,并赐姓孙。到孙武,田孙氏虽贵为齐国“四大姓”之一,但贵族斗争异常残酷。孙武便举家逃往吴国,隐居于吴都姑苏(今苏州市)城外,一边耕织养家,一边潜心研究兵法.其间,孙武与昊国重臣伍于胥结为莫逆之交,
当吴王阖间谋划攻伐楚国、称霸天下时,伍子胥相机将孙武推荐给吴王。孙武带着所著兵法十三篇去见吴王,深得吴王赏识,孙武用宫女演练兵法,“演阵斩美姬”,更使吴王信其神武,于是任命为上将军,封为军师。孙武上任后,与伍子胥一起协助昊王改革政治,增强国力,积极筹备灭楚称霸。公元前512年,孙武指挥了清除患的养城之战。前朝公子掩余和烛庸叛逃至楚国养城,时时威胁阖闾的统治,是其北伐的后顾之忧。孙武将吴军编为三军,用一二军佯攻城父、弦邑,待楚军救援时,不战而退,长途奔袭他处。楚军一时疲于奔命,无所适从。孙武乘楚军首尾不顾之机,以第三军一举攻克养城,檎杀了二公子,昊国患已除,而楚军锐气大挫。
养城之战,孙武兵法锋芒初试便大获全胜,孙武在吴军中的指挥地位真正确立。
公元前506年,昊国以孙武为将。举全国之兵伐楚。孙武采用迂回奔袭、出奇制胜的战术,从淮河平原越过大别山,长驱深入楚境千佘里,直奔汉水,威逼郢都。在柏举(今湖北汉川北)与楚军决战,五战五胜,以三万人马击败了楚军20万,终于攻占了楚国都城郢。柏举之战,孙武创造了以少胜多、快速运动的奇迹,阖闾实现了破楚入郢的夙宿。从此,楚国元气大伤,渐渐走向衰落;而吴国则声威大振,不仅成为南方强国,而且使北方的齐、晋等大国,也对其畏惧三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司马迁之论十分公允。
昊楚之战以后,史籍再不见孙武的记载。有人推想,孙武建功后不愿做官,固请还山为民,飘然去而去,不知所终。《越绝书》称,姑苏城外十里有孙武墓冢。其真伪不可考定。
《孙子》在孙武见吴王时,已是一部完整的兵法著作,成书应在公元前512年以前。《史记》、汉简《孙子兵法见吴王》与曹操的《(孙子)序》,都有孙武以十三篇见吴王的确切记载。唐宋以后,出现了许多对《孙子》的误说。由于《孙膑兵法》自隋朝以后失传,清代更有了《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是一本书、孙武与孙膑是一个人、甚至只有孙膑而无孙武等谬说。到1972年4月,《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同时在山东临沂银崖山汉墓出土.1978年7月,西汉木简《孙子》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长期关于《孙子》的误说才被廓清。
……
目录
计 篇第一
作战篇第二
谋攻篇第三
形 篇第四
势 篇第五
虚实篇第六
……
文摘 书摘
虚实篇第六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敌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胜者,攻其所不守
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也。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千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佘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恒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译文]
孙子说:两军交战,总是先进入战场而等待敌人的一方,就显得安逸从容,后到达战场而仓促应战的一方,就必然疲劳不堪。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能设法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能让敌人自动进入我预设战场,是用小利引诱的结果;能让敌人不能到达其预定地点,是制造困难破坏的结果。所以,对安逸的敌人应该设法使其疲劳,粮食充足的敌人应该设法使其饥饿,安稳的敌人应该设想让它移动。
我军出击之处,应是敌人无法到达的地方,
……
读书人网 >军事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