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佛家宗派

发布时间: 2011-09-13 12:13:24 作者: kind887

 佛家宗派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页码:36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50804763X/9787508047638
条形码:978750804763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关于“佛家宗派”,可以说,大乘佛学在印度没有发展得那么复杂,大别而言只有两派,即是空宗和有宗,亦称为“中观宗”与“唯识宗r°另外有一系“如来藏”思想,按印度佛学传统,可以归并入“中观宗”之内,称之为“大中观”。
可是佛学传播到汉土,却发展为十个宗派,即小乘的成实宗与俱舍宗,大乘的净土宗、禅宗、律宗、华严宗、天台宗、法相宗(慈恩宗)、三论宗和密宗。每宗都有不同的宗义。因为所根据的经论不同。
本书所介绍的,即是上述的各宗派,只不过将“中观宗”代替了“三论宗”,因为“三论宗”所研究的即是“中观”思想,而汉土佛家研究“中观”,不如印度佛学之精,是故便不谈“三论宗”。改为介绍印度的“中观”学说。
此外,汉土的“慈恩宗”,由唐玄奘三藏法师传入,所传即“法相”、“唯识”之学。在汉土,“慈恩宗”又称为“法相宗”,在本书,则沿用印度佛学之名。介绍“唯识宗”的宗义。
读过本书。应该对印度佛家的宗义。以及汉土佛家各派的宗义,都有基本的理解。也可以说,是对佛学作一全面的乌瞰。读者假如能因此入佛之门,那便是笔者的愿望。
本书并未详细介绍密宗,关于密宗,由于情况复杂,既有“东密”与“藏密”之别,“藏密”中又有“新派”与“旧派”之别,详细说来,可另成专著,故本书只予略为介绍,但已概括了“藏密”中“旧派”的一些主要观点。
同时,笔者近日正编纂《传统文化典籍导读丛书》,本书或亦可作为“丛书”的先导。
作者简介 谈锡永,广东南海人。童年随长辈学佛,至二十九岁时学习藏密。于三十九岁时,得宁玛派金刚阿梨位。1986年由香港移居夏威夷,1993年移居加拿大。
早期佛学着述,收录于张曼涛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近期著作结集为《大中观论集》。通俗佛学着述结集为《谈锡永作品集》。主编《佛家经论导读丛书》并负责《金刚经》、《四法宝》、《楞伽经》及《密续部总建立广释》之导读。其后又主编《宁玛派丛书》及《大中观系列》。
所译经论,有《入楞伽经》、《四法宝》(龙青巴着)、《密续部总建立广释》(克主杰着)、《大圆满心性休息》及《大圆满心性休息三住三善导引菩提妙道》(龙青巴着)、《宝性论》(弥勒着,无着释)、《辨法法性论》(弥勒造、世亲释)、《六中有自解脱导引》(事业洲岩传)、《决定宝灯》(不败尊者造)、《狮子吼广说如来藏》(不败尊者造)、《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吉祥金刚萨意成就》(伏藏主洲岩传)等。且据敦珠法王传授《大圆满心髓修习明灯》,注疏《大圆满禅定休息》。
目录
佛家宗派

第一章 绪论
佛家宗派
佛教诸宗的成立
第二章 小乘
小乘俱舍宗
小乘成实宗
第三章 大乘
大乘净土宗
大乘禅宗
大乘律宗
大乘华严宗
大乘天台宗
大乘法相宗——唯识宗
大乘法性宗——中观宗
大乘密宗
附录一
祥——智麓的喷泉
附录二
藏寒的见地与修持
附录三
佛教与经济
佛经故事新编

鸟听婆罗门
驹那罗眼
阎浮商人
象护
摩登女
王女牟头
鹿女
弃老国
伽罗的咒
目连试法
比丘愚
顶生王
马推磨
猫儿问食
丑婢破瓶
附录一
佛经俗讲与小说。
附录二
佛教传播与中国戏曲
附录二
故事怎样改变为小说
作者简介
……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