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满通古斯语族民族宗教研究:宗教与历史

发布时间: 2011-09-19 11:53:58 作者: kind887

 满通古斯语族民族宗教研究:宗教与历史

  • 市场价:¥22.00
  • 卓越价:¥19.80为您节省:2.20元 (90折)
  • VIP 价:¥19.21 SVIP价:¥18.81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1人 评论打分
  • 5 颗星:
  • (0)
  • 4 颗星:
  • (1)
  • 3 颗星:
  • (0)
  • 2 颗星:
  • (0)
  • 1 颗星:
  • (0)看全部1篇评论 (1篇用户评论 | 写评论)
    商品促销和特殊优惠每购买由卓越亚马逊提供的1件图书产品合格购物商品,另外购买Office 2007 中文家庭和学生版可享受¥20.00 元的优惠。查看详细条款
    最佳组合 购买本商品和 原始宗教与萨满教卷
    共计价钱:¥67.00
    同时购买共计:¥54.50元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页码:283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1月
    ISBN:7810569694
    条形码:978781056969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满——通古斯语族民族宗教研究——宗教与历史》一书包括序言,附录,后记和十三个章节内容,对通古斯语民族和生存空间,文化信仰和通古斯民族的萨满教进行阐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
    奇文瑛 女,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北方民族史及历史地理教学,研究方向为明清北方民族史、满族史。发表过相关论文十数篇,合著有《明代政治史》、《中国民族史纲要》等。

    编辑推荐 《满——通古斯语族民族宗教研究--宗教与历史》在细致的田野调查基础上,搜集到丰富的萨满信仰资料,从文化视角审视民族历史,将宗教演变与民族历史结合起来,考察了满—通古斯语族民族宗教信仰演变及萨满教基础与特点。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满一通古斯语族民族及其生存空间
    第一节 满—通古斯语族民族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 满—通古斯语族民族
    一、渔猎经济下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赫哲族
    二、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满族和锡伯族
    第二章 满一通古斯语族先民的文化及信仰特点
    第一节 从肃慎到棘羯的渔猎文化和信仰
    一、从肃慎到勿吉的渔猎经济及其信仰
    二、发展的不平衡在宗教上的反映
    第二节 辽金女真的发展和信仰特点
    一、辽金女真的发展变化
    二、辽金时期女真人信仰的特点
    第三章 满一通古斯语族民族的萨满教
    第一节 萨满教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满一通古斯语族民族的多神崇拜
    一、自然万物皆有灵
    二、动物神灵之崇拜
    三、自然、动物神灵的崇拜特点
    第三节 萨满与萨满祭祀
    一、萨满产生的基础
    二、萨满的特点
    三、当萨满的条件
    四、萨满祭祀及其职能
    五、氏族萨满职能的分化
    第四章 满一通古斯语族民族的萨满教特点-
    第一节 鄂伦春族和狩猎鄂温克族萨满教特点
    一、神灵的自然性特点
    二、萨满仪式中血祭和直观形象跳神的特点
    三、萨满仪式中的氏族(家族)特点
    四、外来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渔猎经济下的赫哲族萨满教特点
    一、萨满教有较完善的发展形态
    二、跳神的原始特征与家祭并存的特点
    第三节 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满族萨满教特点
    一、满族萨满教的历史变迁
    二、皇太极对萨满教的某些限制
    三、人关后萨满教的异化
    四、东北满族的萨满教特点
    第五章 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多元并存
    第一节 佛教
    一、满族奉佛特点
    二、锡伯族和鄂温克族的拜佛特点
    第二节 道教及民间宗教
    一、关帝
    二、城隍神
    三、东岳大帝与碧霞元君
    附录
    后记
    ……
    序言 阿尔泰学是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的国际性学科。在18世纪前半叶,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今天称之为突厥语族、蒙古语族、满一通古斯语族的诸语言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性。经过近两个世纪的探索,由芬兰学者兰斯铁提出阿尔泰语假说,认为以上诸语言彼此同源,它们来自原始的共同阿尔泰语,从而为阿尔泰学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自兰斯铁的阿尔泰语系假说以来,阿尔泰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种成绩的取得始终伴随着主张和反对阿尔泰理论的激烈争论。同阿尔泰语系假说相对的理论认为,被称作阿尔泰语系的诸语言之间之所以存在着共同性,是因为这些语言相互接触、彼此影响的结果。或许阿尔泰学假说是永远无法得到证明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阿尔泰语系假说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讨论的平台和一个对话的空间。无论认为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的共同性是因为它们来自共同的原始阿尔泰语,抑或是因为语言接触和语言影响所致,学者们之间的讨论和对话都在推动着对这些语言的研究不断深入,使我们对阿尔泰语系诸语言不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然而,学者们围绕着阿尔泰语系假说所展开的争论始终是在语言学领域展开的,他们所关心的更多的是语言自身的规律:出发点是语言,归结点仍然是语言。
    文摘 冒出的烟都可以起净化作用。祭祀前,萨满的神衣、神器等,都要用爬山松的烟火熏过以除邪。祭祀场地也要经烟火净化,鄂伦春语称此仪式为“伍实仁”。
    鄂伦春人和狩猎鄂温克人崇拜火,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内容和年节仪式。平时吃饭、喝酒之前都要祭火,先往火中投些酒肉,说些祝福的话,然后才能吃饭。每年腊月二十三要祭拜神,即送火神上天。仪式是向篝火叩头,以祈祷幸福。年三十的午夜,也要先敬火神。即先给“斜仁柱”外东边的篝火磕头,再给西边的篝火磕头,同时往篝火中投放兽肉(狍子肉)和酒以敬献火神,祈求火神保佑全家幸福。客人来拜年时,也须先向火神叩头。显示了火神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满族也曾有拜火的历史。满族有“托阿恩都里”(汉意即火神)的神话故事,传说是他盗来天上真火给了人间。人间原来没有火,真火存在天。每年秋季阿布凯恩都里(天神)率八部天神巡视人间时,会把天火带来,让人们享受一天,然后就又带回天上。除了这一天,人们都过着没有火的日子。有个叫托阿的人;聪明勇敢,勇力过人,被天神看中后招到天上专门看管天火库。他从人间来,最知道没有火的苦难,遂趁天神巡视人间,举行天火大会之际,盗得一葫芦火种带回了人间。田鼠告知天神,托阿被抓回天,火种也被收回。是后在喜鹊的帮助下,得以逃脱。他又去盗火被发现,天神罚他在天上打石头。他利用这个机会又把盗得的火种,分别装到石头里,送到人间。教人们打石取火。于是人间又有了火。而天神却始终不知道人间的火是从哪里来的。从那以后,人们感谢托阿,每年春、秋两季都要祭祀他①。
    清光绪年间的《扈伦七姓满洲火祭神书》中有关于满洲火祭的记载,场面极为宏大。
    后记 本书是应阿尔泰学研究丛书编委会之邀所写。从文化的视角审视民族历史,是本人一直感兴趣的课题,感谢丛书主编毕枵先生给了我这个难得的机会。将宗教演变与民族历史结合起来考察,无论是对动态宗教的把握,还是对民族历史的深入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毕竟历史和宗教属于不同的学术领域,由于学识的局限,书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欢迎读者或同仁不吝赐教。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的朋友们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定宜庄女士将自己所有的相关书籍无私地提供给我,并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为我审稿;刘小萌先生则为本书的体例和撰写方法提供过极好的建议;我的老师陈梧桐先生也在百忙中审读了书稿;李桂芝教授还为我提供了金代的相关资料。借本书出版之机,向以上各位老师和朋友一并表示真诚谢意。
  •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