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页码:248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
ISBN:7801158059
条形码:9787801158055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走向幸福文丛
图书品牌:北京阅读时代
内容简介 余杰在寂寞里,喊出了另一种声音。它使人想起了“五四”想起了作年代,而且文字间滚动的是更加惨烈、更为激越的东西。青年是纯粹精神的发端,但后来的路,还是很长。余杰还很年轻,我愿在他未来的路上,看到更切实的脚步。在精神跋涉里,是没有驿站的。——文学评论家孙郁
少年余杰的横空出世,在整个二十世纪恐怕只有五四时期的胡适先生,台湾六十年代的李敖庶几可以比拟。短短几年,余杰给闷已久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他的文字清新尖锐、甚至不无稚嫩,但却说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真相。——作家傅国涌《脊梁——中国三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评传》
早在九十年代,余杰作为北大“抽屉文学”代表人物的时候,就已经声名远播。如今,他不仅以自己的辛勤耕耘列入了中国大陆著名作家的行列,更重要的是他正在努力重铸中国知识分子的灵魂。——学者张伟国
《我的梦想在燃烧》是余杰沉默两年后公开对今日中国社会新的批判和新的认识,是对中国社会近几年的焦点问题的精辟论断。该书是最能体现余杰的个性和优势、也是他最拿手的评论性杂文合集,思想尖锐,评论深刻。收集了这几年来余杰对于国内的政治、文化、教育、传统以及文学等方面的认识、反思与评论,沿袭了他一贯的角度独特,一针见血的风格。
作者简介 余杰,一九七三年十月,生于四川成都平原一个美丽的小镇。十三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中学时代发表各类作品十余万字,并多次获奖。思想早熟,承接八十年代思想解放运动之余绪,崇尚自由之精神、独自之人格。
一九九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二零零零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创作近两百万字的文化评论和思想随笔。一九九八年,部分作品结集为《火与冰》出版。在北大百年校庆的大背景下,该书对北大现状及中国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尖锐批判和深切反思,立即在读者和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并被视为九十年代以来知识分子批判立场和独立精神回归的标志之一。该书迅速风行大学校园,印行近百万册。
近年来,主要致力于文化批评,财政批评的写作,同时尝试小说、游记、报告文学等跨文体写作,并继续近现代文学史和思想史方面的学术研究。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作品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处女作《火与冰》被席殊读书俱乐部评为一九九八年“十大好书”(文学类)之一;社会评论《为自由而战》获《亚洲周刊》(英文版)“二零零零年度最佳评论奖”;二零零二年纽约万人杰基金会之“万人杰文化新闻奖”;二零零三年选美国“国际访问者计划”;二零零四年为美国维斯康星大学访问学者,法国文化部访问学者。现为独立写作者,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会员、理事。
编辑推荐 余杰在寂寞里,喊出了另一种声音。它使人想起了“五四”想起了作年代,而且文字间滚动的是更加惨烈、更为激越的东西。青年是纯粹精神的发端,但后来的路,还是很长。余杰还很年轻,我愿在他未来的路上,看到更切实的脚步。在精神跋涉里,是没有驿站的。——文学评论家孙郁
少年余杰的横空出世,在整个二十世纪恐怕只有五四时期的胡适先生,台湾六十年代的李敖庶几可以比拟。短短几年,余杰给闷已久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他的文字清新尖锐、甚至不无稚嫩,但却说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真相。——作家傅国涌《脊梁——中国三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评传》
早在九十年代,余杰作为北大“抽屉文学”代表人物的时候,就已经声名远播。如今,他不仅以自己的辛勤耕耘列入了中国大陆著名作家的行列,更重要的是他正在努力重铸中国知识分子的灵魂。——学者张伟国
《我的梦想在燃烧》是余杰沉默两年后公开对今日中国社会新的批判和新的认识,是对中国社会近几年的焦点问题的精辟论断。该书是最能体现余杰的个性和优势、也是他最拿手的评论性杂文合集,思想尖锐,评论深刻。收集了这几年来余杰对于国内的政治、文化、教育、传统以及文学等方面的认识、反思与评论,沿袭了他一贯的角度独特,一针见血的风格。
目录
第一卷教师与士兵
乱点鸳鸯谱”的大学合并
学术的虚妄
北大的俯就
遥远的掌声
京沪大学生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