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0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
ISBN:9787040230062
条形码:9787040230062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高等学校机械类各专业的学生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机械设计(修订版)》共分4篇12章。第1、第2章为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第3、第4章为各种连接的设计,第5~7章介绍常用机械传动设计,第8~12章为轴系零部件和弹簧设计。《机械设计(修订版)》由谭庆昌编写。
编辑推荐 《机械设计(修订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机械设计总论
第1章 机械设计概要
1-1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1-2 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
1-3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
1-4 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1-5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2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与耐磨性
2-1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2-2 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2-3 机械零件的耐磨性
习题
第二篇 连接
第3章 螺纹连接
3-1 螺纹
3-2 螺纹连接的类型及应用
3-3 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
3-4 螺栓组连接的设计
3-5 单个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3-6 提高螺纹连接强度的措施
3-7 螺纹连接件的材料及其许用应力
习题
第4章 轴与轮毂的连接和其他连接
4-1 键连接
4-2 花键连接
4-3 其他连接
习题
第三篇 机械传动
传动综述
第5章 带传动和链传动
5-1 概述
5-2 V带的类型
5-3 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5-4 V带传动的设计
5-5 滚子链链条与链轮
5-6 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习题
第6章 齿轮传动
6-1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
6-2 齿轮材料
6-3 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6-4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6-5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6-6 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6-7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6-8 齿轮的结构设计
6-9 齿轮传动的润滑
习题
第7章蜗杆传动
7-1 蜗杆传动的类型及特点
7-2 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
7-3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材料选择
7-4 蜗杆传动的承载能力计算
7-5 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及热平衡计算
7-6 圆柱蜗杆和蜗轮的结构设计
7-7 蜗杆传动的精度
习题
第四篇 轴系零、部件和弹簧
第8章 轴
8-1 概述
8-2 轴的结构设计
8-3 轴的计算
习题
第9章 滚动轴承
9-1 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代号及其选择
9-2 滚动轴承的计算
9-3 滚动轴承轴系结构设计
习题
第10章 滑动轴承
10-1 滑动轴承的类型和典型结构
10-2 轴瓦的结构与材料
10-3 滑动轴承的润滑
10-4 非液体摩擦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10-5 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10-6 其他类型滑动轴承简介
思考题
习题
第11章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11-1 联轴器
11-2 离合器
11-3 制动器
习题
第12章 弹簧
12-1 概述
12-2 圆柱螺旋弹簧的材料、结构及制造
12-3 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弹簧的设计计算
12-4 其他类型弹簧简介
习题
附录
……
序言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第一版基础上并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最新提出的高等学校“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修订稿)”,由吉林大学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组织编写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材之一。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材系统地反映了教学基地的建设情况及教学改革成果。为适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减少学时、加强基础、降低重心的机械基础教学发展趋势,编者对机械基础系列课程进行了规划与整合,将机械精度设计知识融合在工程图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并突出了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本书内容以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扩展了工程实践知识,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少而精的原则。
本教材力求反映机械设计领域的最新成果,采用最新国际或国家标准及规范。
全书由谭庆昌、赵洪志担任主编,参加编写的有:谭庆昌(绪论,第1、第2章),乔宏(第3章),张会端(第4章),赵洪志(第三篇中的传动综述,第5、第6、第7章),曾平(第8、第9、第11、第12章),曹贵和(第10章)。
本书由教育部高等工业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原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南交通大学吴鹿鸣教授审阅,并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在编写过程中,曾得到吉林大学机械原理与设计教研室教师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文摘 插图:

二、设计机械零件的基本要求
1.强度要求
机械零件满足强度要求,就是防止它在工作中发生断裂或产生塑性变形或出现点蚀。除了某些特殊情况(如安全销)外,机械零件满足强度要求是最基本的要求。
提高机械零件的强度是机械零件设计的核心之一,为此可以采用这样一些措施:使用高强度的材料;使零件危险截面的尺寸足够大;合理地设计零件的几何形状,减小应力集中,增大零件的截面惯性矩;采用热处理或化学热处理方法,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运动零件的制造精度,减小工作时产生的动载荷;合理布置各零件在机器中的相互位置,减小作用于零件上的载荷。
2.刚度要求
设计机械零件满足刚度要求,就是防止它在工作时产生的弹性变形超过允许的限度。只有当零件过大的弹性变形会影响机器的工作性能时,才需要满足刚度要求,如机床主轴与导轨。设计这类零件时,要进行强度计算与刚度计算。
提高零件的刚度,在设计上可以采取增大零件截面尺寸、缩短零件的支承跨度、采用多点支承结构等。
3.耐磨性要求
设计机械零件满足耐磨性要求,就是防止它在工作一定时间后(未达到零件的寿命)不能正常工作。材料腐蚀和零件表面磨损是影响机械零件耐磨性的主要因素。
设计机械零件时,根据零件的具体工况,从结构、材料、制造、润滑和维护等方面采取措施可以提高它的耐磨性。
4.结构工艺性要求
设计机械零件的结构时,一定要考虑使所设计的零件便于制造。这体现了对零件的经济性要求,是保证机器具有良好经济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