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码:11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214059185/9787214059185
条形码:978721405918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静思文化
内容简介 我们每个人心底都有一股清流,都有一块福田,隐藏着丰沛的泉源。“舍得、舍得”能舍即能得;欢喜心付出而无所求,就能事事如意。法师的“人生系列”丛书自1989年在台湾出版以来,以深入浅出的智慧话语,解除了无数烦恼心灵的苦痛与焦躁,深受读者的喜爱。《欢喜自在》是为了便于大陆读者了解和研究证严法师及其思想所编写的,是“人生系列”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原谅的人。
证严法师,1937年出生于台湾台中的清水镇。1963年,皈依印顺导师出家,师训“为佛教,为众生”。1966年创办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1966年以来的数十年,法师秉持“佛法生活化,菩萨人间化”的理念,由“慈善志业”肇启,渐次开展“医疗、教育、人文”以及“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环保、社区志工”之所谓“四大志业,八大脚印”,期待由有形的志业推展,达到“净化人心、祥和社会、天下无灾难”的人间净土目标。
证严法师著作
1.静思晨语
2.自在的心灵
3.回归心灵的故乡
4.慈济心灯
5.静思、智慧、爱
6.美的循环
7.尘尽光生
8.谈古说今
9.心灵之窗
10.清净的智慧
11.证严法师心莲
12.斋后语
13.欢喜自在
14.人间菩萨
15.行经知路
16.人中之宝
17.证严法师说故事
18.生死皆自在
19.生活的智慧
20.幸福本事
编辑推荐 《欢喜自在》:静思文化
目录
移民
缺爱症
福报的来源
浊世绽清莲
为工作而生活
时间的累积
百善之源
教子之方
莫使父母忧
生日的省思
打开烦恼之缚
五欲枷锁
超越爱欲
治怨良方
物质与爱欲
烦恼的根源
爱心为谁有
淡泊养智
生死之间
幸福人生
我
舍弃“我”
最美的形态
人间菩萨
忍而无忍
择师与敬师
如何真正体悟道理
为何小心眼
何处可修行
爱发脾气怎么办
化解伤害之箭
善护心中的菩提树
疑网
扫毒
心理病态
良好的人际关系
君子与小人
心静气和
自谦
立信
存诚
从善
自在的生活
尽本分
增长善念
学做圣人
说“错话”
月光的联想
良药苦口
人生不能留白
……
文摘 清流
我们每个人心底都有一股清流,
都有一块福田,
隐藏着丰沛的泉源。
我们每个人心底都有一股清流、一块福田,隐藏着丰沛的泉源。佛教的精神,正是要启发每个人心底的这股清流。
智慧,与受教育的高低无关,而是人人与生俱有的。佛陀曾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心和佛、众生虽然是三种名词,事实上却是同一种本质——清净的智慧。这分清净的智慧,可以发挥极大的功能。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达、世界的文明,都是人们运用智慧而创造出来的。
在凡夫称为“人心”,在佛家称为“佛性”,二者名异质同,差别只在于人们常忘了发挥清净的智慧,让欲念蒙蔽、污染了清净本性。
因此,智慧和聪明、佛性和人心都是相同的,只是智慧是清净的,聪明却沾了污染;佛性是清明的,人心却带着欲念,差别就在清净与污染。
可惜今天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达,都只是借着凡夫心,运用世智辩聪加以创造发展,并没有发挥清净的智慧,因此难免造成善少、恶多的结果。
现代社会经常出现混乱现象,大家常感叹人心不古,其实并非现代人没有良知,而是良知遭社会物欲污染、蒙蔽。佛陀教育我们,要努力以“净心”来涤除污染,让良知显露,由智慧启发良知,将“慈悲”的“无私”精神和利益众生的大爱延伸出去。
目前社会需要的正是一股慈爱的清流,来洗刷物欲污染、仇怨不平的横逆,重建道德尊严及人类本有的良知良能,涤尽人间黑暗。假如能以佛陀的清净本性,发挥那分清净智慧的功能,我们的社会就会成为一片净土。
浊世绽清莲
世界尽管黑暗,
我们必须像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不为周遭的环境所诱惑。
“人天长夜,宇宙暗,谁启以光明?”
这是“三宝歌”的起句。我们看到当今社会这么纷乱,世界如此黑暗,希望有大悲、大智、大愿力的人来启开众生的心门,将事理厘清,把心中的黑暗赶走,显露灵觉曙光。
正信的佛教徒,应该知道拜佛的道理,也要知道拜忏的意义。拜佛的意义是迈向信仰的目标,拜忏即是改善人生、美化心地,至真至诚的反省忏悔。
众生心地污染,昏沉黑暗,事理不明,就会常起人我是非的争执与计较,忏悔就是要洗掉这分不好的心思与习气。
人生的确有许多黑暗面,在这么黑暗的社会,我们应以万蕊心莲来成就清净的世界。
世界尽管黑暗,我们必须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不为周遭的环境所诱惑,提出勇气,尊重自己的能力,以恭敬心、诚心、热心造就福田,驱散心中的黑暗;要有坚强的定力,栽培出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