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现代城市旅游业经营

发布时间: 2011-11-08 12:23:30 作者: kind887

 现代城市旅游业经营

  • 市场价:¥20.00
  • 卓越价:¥16.00为您节省:4.00元 (80折)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论)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7801900472
    条形码:978780190047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内容简介 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和综合性产业,它不仅涉及城市经济、社会与城市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且贯穿到这些行业发展系统的不同进程之中。本书对我国城市旅游业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确立了城市旅游业发展标准化管理与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强调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要借助现代金融资本市场,开展资本经营。要依托城市品牌和特色形象,提高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水平。本书主要针对目前全球化浪潮和新经济市场环境,阐述了城市主题公园业发展、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入世”竞争,以及加入国际网络化系统和发展城市旅游业风险投资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 聂献忠,男,1972年生于安徽省潜山县。1991~1995年在安徽师范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1996~1999年在南京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目前正在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自1999年起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现任浙江省社科院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杭州山川旅游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宏观经济与行业发展分析、公司战略以及旅游业投融资策划与管理咨询等方面的研究。曾负责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十多项,已在《自然资源学报》、《亚太经济》等核心刊物发表《试论旅游经济的增长转型与制度创新》、《九寨沟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研究及其意义》等论文二十余篇。


    媒体推荐 出版前言
    当代中国的经济正处于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之中。这一进程,因中国幅员之辽阔和发展之不平衡,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分析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总结区域经济的成功
    经验,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把握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便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不仅已成为中国增长最快、活力最强的省份之一,而且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短短二十多年,浙江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农业为主的经济小省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大省转变,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由温饱到小康并开始向富裕转变,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传统思想观念向现代思想观念转变,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期间,浙江的“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群落”、“小区块、大产业”,浙江的“要素引进来、产品打出去、企业走出去”,浙江星罗棋
    布的专业市场、分工协作的块状经济、专业化的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城市化进程等,都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和广泛的关注。
    为结合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探讨区域经济的理论和政策,推动区域经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决定编撰出版“浙江区域经济研究系列丛书”。该丛书力求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力求反映多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有助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丛书”的编撰出版,也是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全体同仁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系列阶段性的成果和不懈探索的脚印。
    “丛书”的编撰出版,得到了浙江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浙江省省级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评审委员会、浙江省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的大力支持和
    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区域经济研究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因研究水平、编撰经验和时间所限,疏漏、不妥甚至错误在所难免,敬请专家、读者指正。

    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葛立成研究员
    2003年3月
    目录
    第一章 城市旅游业概论
    第一节 城市旅游和城市旅游业
    第二节 城市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
    第二章 城市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分析
    第一节 城市旅游吸引力分析
    第二节 城市旅游需求分析
    ……
    文摘 书摘
    1.中国城市旅湃业的地位与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旅游业基本上是接待性的任务,直到1978年以后,城市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体,才逐渐发展起来。城市旅游业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是争取旅游外汇的重要场所。城市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是旅游者的主要目的地和来源地,而且城市建设和基础服务设施也比较完善,能够成为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枢纽。
    发展城市旅游业,不仅能优化中国众多城市的产业结构(尤其是工矿业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而且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钱其琛同志曾在200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强调“旅游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特别是落后地区与贫困山区,经济文化长期落后,但往往具有优越的旅游资源。首先,依托这些地区城市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使之成为区域内的“增长极”,从而大大促进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通过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宾馆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和城市化进程。其次,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发展城市旅游产业能够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因为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商业、饮食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的结构优化能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另外,发展旅游产业,对人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也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相关设施建设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城市旅游产业在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中国城市旅游业的地位。在引进外资和接待境外游客方面,城市一直是主要的目的地。中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也正是在城市经济率先发展的带动下,不断辐射和影响周边地区,从而为外资进入和工业化的发展以及促进国际旅游业与国际联系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截止到2001年,中国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超过20万人次的有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26个城市,另有三亚等11个城市的接待人数超过10万人次。这些主要旅游城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2686.06万人次,占全国接待入境旅游者总人次数78.6%。如果只考虑国籍的来源,2001年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超过10万人次的有北京、上海、广州等29个城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等23个,沈阳等11个城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北京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29.46
    ……
  • 读书人网 >旅游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