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高等农业院校:兽医专业实习指南

发布时间: 2011-11-09 12:26:15 作者: kind887

 高等农业院校:兽医专业实习指南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370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7月
ISBN:7810667645
条形码:978781066764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高等农业院校:兽医专业实习指南》内容简介:兽医专业实习是兽医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主要任务:是验证、巩固、拓展已学知识与技能;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因此,兽医专业实习不仅是培养与造就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教育教学阶段,而且是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实习改革,贯彻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精神,按照兽医专业实习的需要,结合各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经验,由安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山东莱阳农学院、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2所院校的20多位专家教授,集体编写了这本兽医专业实习指导教材(试用)。
编辑推荐 《高等农业院校:兽医专业实习指南》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兽医专业实习的概念与意义
1.2 兽医专业实习的分类与要求
1.2.1 教学实习与要求
1.2.2 临床实习与要求
1.2.3 毕业实习与要求
1.3 兽医专业实习与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
1.3.1 兽医临床实习是进行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1.3.2 兽医临床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1.3.3 加强兽医临床实习是改革兽医学教育的重要措施

第2章 兽医专业实习的基本要素
2.1 实习的目的、任务与要求
2.1.1 实习的目的
2.1.2 实习的任务
2.1.3 实习的要求
2.2 医疗、教学、科研三结合
2.2.1 三结合的“结合点”选择
2.2.2 实践教学内容层次化,力求与学生未来的社会工作需要接轨
2.2.3 必须强调为生产服务,在服务中强化理论学习
2.3 实习纪律、兽医医德和兽医防护
2.3.1 实习纪律
2.3.2 兽医医德
2.3.3 兽医防护

第3章 兽医毕业实习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3.1 毕业实习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3.1.1 牛、羊疾病诊疗实习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3.1.2 猪病诊疗实习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3.1.3 禽病诊疗实习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3.1.4 伴侣动物疾病诊疗实习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3.1.5 动物园动物疾病诊疗实习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3.1.6 动物防疫检疫实习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3.1.7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实习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3.1.8 都市生态养殖场实习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3.1.9 兽医药学实习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3.2 兽医临床实习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第4章 兽医临床常见综合征鉴别诊断思路
4.1 动物疾病一般诊断方法与程序
4.1.1 散发性疾病诊断方法与程序
4.1.2 群发性疾病诊断方法与程序
4.2 临床常见综合征鉴别诊断思路
4.2.1 动物流涎综合征鉴别诊断思路
4.、2.2 反刍动物前胃弛缓症状鉴别诊断思路
4.2.3 马属动物腹痛症状鉴别诊断思路
4.2.4 动物呼吸困难综合征鉴别诊断思路
4.2.5 动物红尿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思路
4.2.6 动物出血综合征鉴别诊断思路
4.2.7 动物繁殖障碍综合征鉴别诊断思路
4.2.8 运动机能障碍综合征鉴别诊断思路
4.2.9 动物被皮组织异常鉴别诊断思路

第5章 兽医临床常见症状及危症的诊断与处理
5.1 常见症状的诊断与处理
5.1.1 发热
5.1.2 呕吐
5.1.3 便秘
5.1.4 腹泻
5.1.5 便血
5.1.6 胃肠气胀
5.1.7 腹痛
5.1.8 呼吸困难
5.1.9 咳嗽
5.1.10 心律失常
5.1.11 意识障碍和昏迷
5.1.12 惊厥
5.1.13 瘫痪
5.1.14 尿闭
5.1.15 贫血
5.1.16 流产
5.1.17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
5.1.18 脱水
5.1.19 酸中毒
5.2 常见危症的诊断与处理
5.2.1 休克
5.2.2 心力衰竭
5.2.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5.2.4 呼吸衰竭
5.2.5 肾功能衰竭
5.2.6 营养衰竭
5.2.7 超敏反应
5.2.8 中毒病

第6章 猪、禽常见病理变化
6.1 猪常见病变鉴别诊断
6.1.1 皮肤病变特征与鉴别诊断
6.1.2 淋巴结病变特征及鉴别诊断
6.1.3 肝脏病变特征及鉴别诊断
6.1.4 脾脏病变特征及鉴别诊断
6.1.5 肾脏病变特征及鉴别诊断
6.1.6 胃肠病变特征及鉴别诊断
6.1.7 心脏病变特征及鉴别诊断
6.1.8 呼吸系统病变特征及鉴别诊断
6.1.9 脑脊髓病变特征及鉴别诊断
6.2 禽常见病理变化
6.2.1 贫血
6.2.2 出血
6.2.3 肿胀
6.2.4 皮肤痘疹
6.2.5 皮肤溃烂
6.2.6 肿瘤
6.2.7 消瘦
6.2.8 蛋清稀薄
6.2.9 蛋壳异常
6.2.10 皮下胶冻样渗出物
6.2.11 皮下干酪样物
6.2.12 皮下紫红色水肿
6.2.13 皮肤发绀
6.2.14 骨软
6.2.15 伪膜
6.2.16 眶下窦肿胀
6.2.17 结膜炎
6.2.18 虹膜灰白
6.2.19 小脑软化
6.2.20 纤维素渗出
6.2.21 嗉囔扩张
6.2.22 胸腺萎缩
6.2.23 腹围增大
6.2.24 雏鸡卵黄吸收不良
6.2.25 肌肉变性、坏死
6.2.26 气囊霉斑
6.2.27 体腔积液
6.2.28 心脏扩张
6.2.29 心肌坏死
6.2.30 肉芽肿
6.2.31 肺脏淤血、出血
6.2.32 干酪样结节
6.2.33 坏死
6.2.34 肝脏脂肪变性
6.2.35 肝脾淤血
……
第7章 兽医临床基本技术
第8章 兽医学科学研究基础
第9章 兽医学士学位论文的实施与撰写
第10章 兽医学写作
附录
参考文献
……
序言 兽医专业实习是兽医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主要任务:是验证、巩固、拓展已学知识与技能;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因此,兽医专业实习不仅是培养与造就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教育教学阶段,而且是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实习改革,贯彻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精神,按照兽医专业实习的需要,结合各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经验,由安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山东莱阳农学院、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2所院校的20多位专家教授,集体编写了这本兽医专业实习指导教材(试用)。
与人类医学比较,兽医临床有四大特点。首先,临床兽医面对的动物种类繁多,除家畜家禽外,还有伴侣动物、实验动物和动物园动物等。动物种类不同,其解剖生理学、病理学、疫病防治学等也有差异,因此兽医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其次,兽医临床一般不分科,医护不分家,因此兽医必须收治各类病例,开展医疗护理一条龙服务。第三,除重点诊疗动物疫病外,还要防治人畜共患性疾病,因此兽医临床要涉及公共卫生学、比较医学等更多的领域。第四,在疫病诊疗中,要考虑患病动物的经济价值,因此要求诊断疾病要简便、准确,治疗疾病要及时、有效,即“少花钱、治好病”。很显然,这增加了兽医工作的难度,对医疗水平、医德医风也提高了要求。根据以上特点,我们认为兽医专业本科培养的合格兽医,应当是个通才,即综合性复合型人才。本教材为适应上述培养目标需要,将全书分成10章,内容主要涉及专业实习的4个方面:实现专业实习培养目标要求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开展毕业论文实践的实施程序、实践要求及论文撰写;提高诊疗疾病的理论知识水平与操作技能;初步培养与科研能力有关的科研方法和科技写作技巧。
文摘 插图:


实践表明,好的结合点,首先决定于它的生产性,因而能得到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师生内心也充满激情,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力地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其次,决定于它的研究性,为解决生产科研实践问题,所形成的压力能强化理论学习,促进能力培养;第三,决定于它的教育性,良好的“实践”环境,为学生自我教育,提供了良好课堂。事实证明,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生产观点、工农感情、敬业精神。
2.2.2 实践教学内容层次化,力求与学生未来的社会工作需要接轨
主要有三个层次内容:畜禽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畜牧业生产管理、畜产品加工经营与科技开发;科学研究与科技写作。实践教学是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前的一次“热身赛”。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走上社会所面临的工作类别及其对知识、技能的需要之间,存在明显的不适应性,根据“生存教育”的要求,实践内容应是多层次的,学生所处地区不同、择业方向不一,要求实践教学内容的动态性与社会化与未来社会工作的需要“接轨”。
为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多层次、“接轨性”,要特别注意挖掘地方畜牧兽医的人才资源。教师要精心组织,指导疾病诊疗、课题选定及实验设计、论文写作等。请地方兽医技术人员讲授疾病诊疗经验、当地畜禽疫病发生规律、畜牧业生产管理、兽医法规、畜产品及兽药、饲料经营以及科技开发等内容。在“接轨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地方上的技术人员实际上是引导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启蒙老师。
2.2.3 必须强调为生产服务,在服务中强化理论学习
我们认为,以生产为主,在生产实践中强化理论学习,提高学生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生产实习中的正确指导思想。
读书人网 >农林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