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
页码:17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7811025941
条形码:978781102594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工程护坡主要是采用坡面防护、支挡防护、冲刷防护等工程措施,这些措施对维护边坡稳定和防侵蚀效果较好,但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和谐,而且随时间推移,混凝土老化、钢筋腐蚀、强度降低等,从而使护坡效果变差。生物护坡(或叫植被护坡)是利用植被涵水固土原理在稳定岩土边坡的同时进行边坡生态恢复的技术,是涉及恢复生态学、岩土工程学、植物学、生物学、土壤肥料学、材料科学、机电一体化技术、园林园艺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技术。国际上把生物护坡定义为“用活的植物,单独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和非生命的植物材料相结合,以减轻坡面的不稳定性和侵蚀”。
目录
第一章 岩土边坡概念
第一节 岩土边坡分类与破坏类型
第二节 边坡的破坏类型
第三节 边坡稳定性评价
第二章 边坡工程防护
第一节 边坡工程防护与加固的分类与要求
第二节 冲刷防护
第三节 边坡支挡防护
第三章 边坡水系理顺工程设计
第一节 岩土的水理性质
第二节 边坡水系理顺的一般原则
第三节 截排水沟渠的构筑和加固
第四节 跌水与急流槽
第五节 生态水沟
第六节 地下水处理
第七节 截排水质量检验
第四章 生物护坡原理
第一节 生物护坡机理
第二节 坡面生物防护的水文效应
第三节 生物护坡的生态学理论
第五章 裸露坡面生态恢复的植被技术体系
第一节 抗干旱、耐瘠薄的护坡植物资源研究
第二节 坡面植物种类和群落优化设计
第三节 常用护坡植物
第六章 坡面植被种植保障技术体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坡面植被恢复一般方法
第三节 铺植草皮和种草
第四节 液压喷播
第五节 挂网液压喷播技术
第六节 挖沟挂网喷播技术
第七节 土工格室挂网喷播技术
第八节 藤本植物护坡
第九节 其他护坡方法
第七章 高陡边坡的生物护坡方法
第一节 高陡边坡的生物护坡技术
第二节 喷混植生的施工设备
第三节 喷混植生湿式喷播设备
第四节 高陡边坡的生物护坡验收质量要求
第八章 水面涨落带工程护坡和生物护坡技术
第一节 两栖植物在水面涨落带应用
第二节 生态混凝土
第九章 生物护坡工程养护和坡面植被质量评价体系
第一节 生物护坡工程养护
第二节 坡面植被质量评价体系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图
……
序言 我国是世界上生态环境问题最多、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超过国土面积50%的山地、丘陵、黄土高原存在大量裸露坡面,侵蚀相当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基本建设速度加快,修公路、铁路,采石、开矿,建水库、电站等,形成了大量裸露坡面工程创伤,出现了大量新的水土流失源和地质灾害隐患,加剧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退化,构成了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威胁。如废弃矿山面积达到40000km2,并以每年330km2的速度增加。而公路、铁路在进入21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建设产生的各种裸露山体坡面面积更是巨大,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每年新产出的裸露边坡约3×108m2,约合30万~50万亩,并且呈线性分布,影响面大,是我国新的水土流失源。随着“十一五”规划的执行和西部大开发力度的加大,我国这一水土流失源还会加大。由此可见,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十分严峻。
我国又是一个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7万人丧生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损失是由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的。因此,加强对边坡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恢复技术开发既是一个长期的,又是一个紧迫的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任务。
工程护坡主要是采用坡面防护、支挡防护、冲刷防护等工程措施,这些措施对维护边坡稳定和防侵蚀效果较好,但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和谐,而且随时间推移,混凝土老化、钢筋腐蚀、强度降低等,从而使护坡效果变差。生物护坡(或叫植被护坡)是利用植被涵水固土原理在稳定岩土边坡的同时进行边坡生态恢复的技术,是涉及恢复生态学、岩土工程学、植物学、生物学、土壤肥料学、材料科学、机电一体化技术、园林园艺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技术。国际上把生物护坡定义为“用活的植物,单独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和非生命的植物材料相结合,以减轻坡面的不稳定性和侵蚀”。
文摘 插图:

后记 生物护坡工程技术的应用,欧美国家主要是围绕着防止坡地免受雨水侵蚀的目的而进行的,目前常用的护坡方法有活枝捆垛(live fascine)、活枝扦插(livecutting)、树枝压条(brushlayer)、枝条篱墙(wattle fence)等,主要应用于公路边坡的植被护坡及河堤护岸。另外,液压喷播技术(hydroseeding或hydraulicmulching)自20世纪50年代发明后至今也获得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又发明了三维网植草护坡方法。从总体上看,目前日本在植被护坡工程技术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有必要在此介绍日本在植被护坡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日本,植被护坡被称为坡面绿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大规模的公路建设为其现代坡面绿化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发展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期间已经历了无数的变化。1951年,川端勇作开发了采用外来草种的植生盘用于道路坡面,标志着以牧草类为代表的外来草种开始用于坡面绿化。为适应大规模快速绿化坡面,日本住宅公团委托京都大学农学部造园学研究室研究快速绿化工法,1958年4月在大孤香里团进行了多组现场喷射试验,开发了喷射种子法。由于住宅丘陵地斜面不大,喷射种子法无法体现其效率高的优点,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