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企业家中的战略家

发布时间: 2011-12-02 12:38:14 作者: kind887

 企业家中的战略家


基本信息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页码:19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01809386/9787801809384
条形码:978780180938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企业家丛书,《中国企业家》杂志文章精选

内容简介 如今图书市场上有关企业家的书琳琅满目,而能够将众多企业家的战略思想汇集于一本书之中,唯《企业家中的战略家》所独占。
《企业家中的战略家》选取褒扬善于在经营中运用战略的企业家的文章编辑而成,这些文章均刊登在1997~2008年的《中国企业家》杂志中。《企业家中的战略家》用独特的视角,引领读者真正认识当今中国一个个出类拔萃的商业巨人的形象,以及在他们有关企业战略的智慧光辉照耀下而成长起来的企业。
商战中,需要战略,需要谋略。如何使企业的道路走得更长远,更广阔,这是每个企业领袖始终都在不断思考的问题。《企业家中的战略家》正是一本能使企业获得成功的企业家指南,一本汇聚中国企业战略智慧的精华读本。
媒体推荐 我要把联想办成一个长期的企业,一个有规模的企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只有从制度化、从人才上、从班子上做准备。联想现在不是在培养一个人,而是在培养一层人。
——柳传志
企业家只有两只眼睛不行,必须要有第三只眼睛。要用一只眼睛盯住内部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另一只眼睛盯住市场变化,策划创新行为;第三只眼睛用来盯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便抓住机遇,超前发展。
——张瑞敏
如果你有行动力,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有创造力,你就会卓越;如果你有影响力,你就会有成就。
——牛根生
我们要像温州人生产打火机一样生产汽车,发展汽车工业要像种树一样慢慢地种成一片森林。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外国买一棵大树搬到中国,因为那不属于中国,没有中国的文化与灵魂。
——李书福
目录
与时俱进的柳传志
告白中的张瑞敏
满怀企图的李东生
成为统帅的李书福
调控中的郭广昌
有“共产理想”的牛根生
“铁腕”风格的潘刚
稳做“沙皇”的沈文荣
做“春秋大梦”的王正华
“偏执”的朱保国
后记
……
序言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企业家》杂志出了名的精彩,它是“著名企业家的阅读标志”,它把一个阶层的生意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因为它的精彩和深刻,让我们产生一个动议:我们能不能用书的形式让散见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中的优秀企业家集体亮相呢?
在我们系统地读过《中国企业家》杂志后得出一个结论:不仅可以,而且相当有价值。因为当这群优秀企业家集体出现时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智慧和不同的亮点,你会从中发现四个大的群体,即我们这套书的名字:《企业家中的战略家》、《企业家中的思想家》、《企业家中的资本家》和《企业家中的创业家》。
因为这些反映中国企业家生意和生活的文章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的记者用思想写成的,或者说是一大批记者对中国当代企业家的跟踪观察,所以,我们结集出版的另一个收获就是,通过这四本书,我们可以让读者看到一部活生生的中国当代企业发展史和中国当代企业家的成长史。
文摘 看到海尔集团如今的硕果,不禁想到了多年前海尔不断拼搏的场景。
2002年6月22日,一个星期六。建筑风格酷似江南园林的海尔大学内。自1999年以来,每周六上午在这里举行的海尔集团高级经理人培训会雷打不动。集团CEO、总裁每周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与集团70多名事业部以上干部一起分析案例、互动沟通。甚至据说,张瑞敏如果要出差、出国的话,也是以星期六上午为轴心,比如是星期六下午走,下个星期五晚上回来。可见张本人对该会议的重视程度。
事实上,这个例会是海尔集团为推动自1998年9月始的业务流程再造而专门设立的,会上,每个部门都要通报各自的工作现状、有哪些问题、下一步要从哪些方面人手,所谓的“示范终端”要介绍经验、“问题终端”要公开反省。用集团常务副总裁、海外推进本部部长柴永森的话说, “看你是否在干、会干、创新地干。”
但是,在6月22日这一天的培训会上,张瑞敏利用培训结束的时间,针对近期媒体和公众舆论中对海尔的一些看法进行了分析。
后记 从总体上来看,中国企业讲战略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标志就是《公司法》的诞生。这之前,冯仑将其称为“前公司时代”,我将之称为“机会主义时代”。在机会主义时代,商场上活跃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个体户、小的私营企业主,一类是手眼通天的“官倒”,他们虽然也有公司或企业这样的经营载体,但它不过是这些能人手中的工具,这些能人们主要是抓住“双轨制”和市场萌发期的缝隙,凭借个人的眼光、胆量或者政府关系赚钱。这一阶段,典型的代表如有“中国第一个体户”之称的年广久,有被当作投机倒把反面典型抓起来的温州“八大王”,还有通过易货贸易引进苏联飞机名声大噪的昔日首富牟其中,甚至早期做巨人汉卡、脑黄金的史玉柱,等等都属于那个时代的代表。对机会主义型的企业家来说,个人经营能力大于企业或公司的组织能力,这样一种特质决定了企业发展如同走钢丝,冒险渡过去了一举成名,渡不过去就可能一蹶不振、甚至身败名裂。
读书人网 >企管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