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农网发展重点应用技术(2008年版)

发布时间: 2011-12-12 12:01:09 作者: kind887

 农网发展重点应用技术(2008年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页码:12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508377877/9787508377872
条形码:978750837787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家电网公司农网科技进步支撑框架

内容简介 《农网发展重点应用技术》(2008年版)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依靠科技手段加快推进新型农网建设,国家电网公司研究制定了“农网科技进步支撑框架”(简称“框架”)。“框架”以《国家电网公司农网“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通过对近年来公司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建设、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及农网科技项目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提出符合农网需求的重点技术研究目标,明确农网科技进步建设方向。“框架”包括《农网发展重点应用技术(2008年版)》以及《农网科技进步应用成果汇编(2008年版)》。
编辑推荐 《农网发展重点应用技术》(2008年版)为《农网发展重点应用技术(2008年版)》,分8个专题,介绍了42项适用于农网发展和科技进步建设的重点技术,从技术研究水平、技术内容、主要功能和应用参考标准等方面明确了各项技术路线和内容,并提出了应用原则和建议。
《农网发展重点应用技术》(2008年版)适用于从事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农网发展重点应用技术》为国家电网公司研究制定了农网科技进步支撑框架之一。 《农网发展重点应用技术》从技术研究水平、技术内容、主要功能、应用参考标准等方面明确了各项技术路线和内容,并提出了应用原则与建议,2008年版分八个专题,介绍了四十二项适用于农网发展和科技进步建设的重点技术。
目录
前言
1 农网规划设计
1.1 深度规划技术
1.2 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
1.3 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
1.4 10kV(20kV)单、三相混合配电方式
1.5 农网综合评价技术

2 农网变配电装备
2.1 紧凑型组合式箱式变电站
2.2 GIS组合电器
2.3 环网柜
2.4 永磁机构智能开关
2.5 低压多功能综合配电箱

3 农网节能技术
3.1 节能型变压器
3.2 变压器经济运行技术
3.3 无功优化补偿技术
3.4 线损在线分析与管理技术
3.5 谐波检测与治理

4 农网自动化技术
4.1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
4.2 配网自动化
4.3 变电站自动化
4.4 配变监测技术

5 农网通信技术
5.1 光纤通信技术
5.2 ADSL通信技术
5.3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
5.4 无线公共通信网技术
5.5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

6 农网生产运行管理
6.1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6.2 企业资产维护管理系统
6.3 变电站微机防误闭锁应用技术
6.4 变电站线路巡检技术
6.5 配电线路故障监测技术
6.6 10kV绝缘线防雷保护技术
6.7 电力设施防盗报警技术
6.8 电气设备状态维修与在线监测技术

7 营销管理
7.1 营销技术支持系统
7.2 95598客户服务系统
7.3 供电所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
7.4 需求侧管理技术
7.5 远程抄表系统
7.6 电能防窃技术

8 农电信息化技术
8.1 一体化信息支撑平台技术
8.2 信息资源整合技术
8.3 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
8.4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
序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目标及“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农网科技进步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依靠科技手段加快推进新型农网建设,国家电网公司研究制定了农网科技进步支撑框架(以下简称“框架”)。 “框架”以《国家电网公司农网“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通过对近年来公司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建设、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及农网科技项目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提出了符合农网需求的重点技术研究目标,明确了农网科技进步建
文摘 为使农网供电企业降低线损,提高效益,线损在线分析与管理技术应该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建立数据文件或者数据接口,进行设备运行数据和电量数据的交换,并对交换来的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在线理论计算和统计计算功能。
(2)建立包含农网全网的各个元件设备的计算模型,使得线损计算与分析可以精细到元件级,进而可以分压、分线、分台区、分元件地对农网线损进行理论和统计计算。
(3)建立丰富的数据接口,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建立快速的数据维护机制,实现在线线损理论计算与分析的模式。
(4)采用图形开发技术设计独立的电网数据图形管理模块,实现可视化交互方式的数据录入和数据显示,既保证了界面与数据库之间的一一对应,避免了数据录入通道不唯一的问题,又为各种数据的维护和展示提供了基础平台。
(5)系统设计采用C/S+B/S混合结构,利用数据库软件本身支持网络远程访问的特点,可以达到各个客户工作站访问同一服务器的目的。
(6)实现线损管理报表的定制与生成。
线损在线分析与管理系统应该具有以下主要功能:权限管理、图形化界面下维护本县电网设备台账、线损的理论计算,线损的定量定性分析,向归口管理部门提交需要的报表信息。
读书人网 >电工技术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