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页码:12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32746933/9787532746934
条形码:978753274693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哲学的转向语言与实践译丛
内容简介 《时间现象学的基本概念》由克劳斯黑尔德教授在北大的6个讲座组成。这些讲座主要梳理了从毕达哥拉斯学派至胡塞尔及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对时间问题的探讨。其中,现象学的时间问题探讨是重点。讲座文稿文风活泼,语言清晰。
作者简介 克劳斯黑尔德教授(Klaus Held)是德国现象学学会前主席,执教于德国乌珀塔尔大学。其主要著作有:《活生生的当前——以时间难题为引线对胡塞尔先验自我存在方式问题的阐发》(1966年)、《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与哲学和科学的开端——一种现象学的沉思》(1980年)及《处于多文化交叉口上的欧洲》(2001年)等等。国内已经出版他的著作有:《世界现象学》(2003年),以及由他选编的胡塞尔文选《现象学的方法》(1994年)和《生活世界现象学》(2002年)。
编辑推荐 《时间现象学的基本概念》作者克劳斯黑尔德为德国乌珀塔尔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现象学学会前主席。
目录
译者前言
第一讲 作为数字的时间——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时间观念
第二讲 时间和永恒的古代形而上学
第三讲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本已时间
第四讲 判断力的长处与弱点
第五讲 希望现象学
第六讲 世代生成的时间经验
……
序言 全部哲学都是语言批判。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实践哲学的伟大传统继续存活于一种对其哲学内涵
有所了解的解释学之中。
——汉斯一格奥尔格加达默尔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
改变世界。
——卡尔马克思
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哲学中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动向,我们把它称作“实践理性转向”。所谓“实践理性转向”,主要是指西方主流哲学界在经历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元伦理学阶段和后实证主义的自然主义阶段之后,恢复了对于价值的理性基础、规范的
文摘 ~现在,即时间性的“早和晚”,也即表示“从这儿——到那儿”的双数性(Zweierlei):它在某一运动的统一性中却保持着相互分离。
只要人们用“现在”来表述某个特定运动中的某一个聚合在一起的统一性,他们就把这~运动从其他运动中区分了出来。亚里士多德由此得出了第一个简单的时间定义:时间是那“为现在所划分的”东西。值得注意的是,亚里士多德在第一个定义中使用了“现在”一词的单数形式。而在直接讨论定义的句子中,亚里士多德已经很令人注目地谈论着两个“现在”。而在后面那个更为扩展的含义中,两个“现在”以“早”和“晚”之名而出现。从第一个定义到第二个定义的过渡,并非如某些阐释者所认为的那样,发生了一种断裂;因为亚里士多德所使用的两个“现在”并不是指某种不同于一个“现在”的东西,毋宁说,他只是清晰地表达了那一个现在性:一个既分离又聚合的运动的统一的现在性——先前他从聚合的统一性谈论这一运动,而今又从分离的二元性来谈论同一运动。
分离的双数性,即早和晚,也是运动的可数性(Zahlbarkeit)的开始。倘若人们将“早和晚”表达为阶段的区分,他们就会得到一个关于诸阶段的、任意大小的数目,因为在一个运动的所有子阶段中,“早和晚”的关系都在重复。于是时间便可被定义为运动的数目,即阶段序列的可清点性(Abz~~ihlbarkeit)。此处看得很清楚:这种可清点性仅仅是亚里士多德在将时间定义为“运动的数”时引申出来的意义。在根本意义上,时间之为数,指的是毕达哥拉斯主义“一中之二”(Zwei-ir卜Eins)的原初关系,亦即一个“现在”内部的延展中的两个“现在”。
在分析哲学中,人们讨论麦克塔格特(McTaggard)著名的短文时,讨论到所谓静力学(statisch)时间与动力学(dynamisch)时间之间的关系①。问题诱因是:“早和晚”是相对性的,但较早的时间段和较晚的时间段的次序却是不可变更的。人们认为,关于这种不可变更性的表象同过去与未来之间届时的现在的表象,似乎是建立在相互独立、不能互相还原的两种不同的经验或者两种不同理解之上。先前所提出的回到亚里士多德的建议可以表明,此问题完全是多余的。惟当分析工作未曾推进到灵魂与运动相遇的原初时间经验时,这个问题的产生才会成为不可避免的。在这一原初的时间经验中,我们会意识到“现在”是那种“早和晚”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我们才得以一下子同时经验到“分析者动力学的A时间”和“静力学的B时间”,即一下子经验到每个当下的从未来到过去的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