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周易新解

发布时间: 2012-01-10 12:24:22 作者: kind887

 周易新解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书店
页码:38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806635674
条形码:978780663567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易学文化丛书

内容简介 《周易新解》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前人所未涉及的研究《周易》的理论框架。作者认为:
一、抽象的易卦符号是描述具有六个因素,而每一因素都有两种对立状态的事物的数学模型;
二、在《易经》中附上了卦爻辞的易卦符号,则是古人把这一数学模型用于思维决策的特定模型;
三、《易经》的卦爻辞是解释思维决策模型的例题,例题的选材来自前人对象数之学的理解;四、卦爻辞是用集句的方式写成的,用于集句的语句来源于前人占策活动的记录。上述理论框架虽为前人从未涉及,但却能把前人研究《周易》的许多观点包容其中,兼收并蓄,推陈出新。第二部分是对《易经》六十四卦逐字、逐句、逐卦的注释、翻译和评论。
《周易新解》含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异于前人的独到见解,却又通俗易懂,对初学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入门书;同时,又是研究《周易》值得比较、参考的学术著作。著名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生前审读过《周易新解》部分原稿,并为之作序,评价此书“为研究《周易》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可谓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确然成一家之言” 。
编辑推荐 《周易》是群经之首, 是中华文化之源。
《周易》是人类轴心期唯一的由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共同构成的图书,它的内容和形式独特而神秘。
《易经》、《易传》、易学代表着中华文化进程的三步曲,标志着从巫术文化到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的发展过程。正是易学文化源头活水的滋润,形成了中国历代科学与人文的叶茂枝繁。
目录
序/1
上篇 周易新论/1
第一章 《周易》是一部什么样的书/3
一、《周易》的起源与作者/3
二、《周易》的形式与内容/5
第二章 历代研究《周易》的方法/8
一、象数派/8
二、义理派/14
三、训诂派/15
四、科学派/15
第三章 易卦是思维决策的数学模型/18
一、易卦——布尔向量的原型/18
二、论易卦的起源/2l
三、易卦是古人思维决策的数学模型/24
四、易卦的形式是决策模型最合理的符号/3l
五、对象数之学的重新评价/34
第四章 研究《周易》的新方法/40
一、决疑、立卦,数学模型的产生/40
二、观象、系词,解释决策模型的例题/41
三、研读《周易》的新方法/47

下篇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5l
乾第一/53
坤第二2/58
屯第三/64
蒙第四/69
需第五/75
讼第六/80
师第七/85
比第八/91
小畜第九/96
履第十/102
泰第十一/107
否第十二/112
同人第十三/117
大有第十四/122
谦第十五/127
豫第十六/132
随第十七/137
蛊第十八/142
临第十九147
观第二十/152
噬嗑第二十一/157
贲第二十二/162
剥第二十三/168
复第二十四/173
无妄第二十五/178
大畜第二十六/183
颐第二十七/188
大过第二十八/193
坎第二十九/198
离第三十/203
咸第三十一/207
恒第三十二2/2ll
遁第三十三/216
大壮第三十四/221
晋第三十五/226
明夷第三十六/231
家人第三十七/236
睽第三十八/24l
蹇第三十九/247
解第四十/252
损第四十一/257
益第四十二/262
夹第四十三/267
娠第四十四/272
萃第四十五/277
升第四十六/282
困第四十七/286
井第四十八/291
革第四十九/296
鼎第五十/30l
震第五十一/306
艮第五十二/3ll
渐第五十三/316
归妹第五十四/321
丰第五十五/326
旅第五十六/331
巽第五十七/336
兑第五十八/341
涣第五十九/346
节第六十/351
中孚第六十一/356
小过第六十二/36l
既济第六十三/366
未济第六十四/37l
附录古人揲蓍成抖的方法/376
主要参考书目/379
后记/380
……
序言 在人类枢轴时代,只有一本书是由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共同构成的,那就是《周易》;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只有一本书是为儒家和道家共同尊奉的,那就是《周易》;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进程中,只有一本书对人文和科学都产生过重大影响,那就是《周易》。《周易》是华夏文明的总源头,是中华文化的聚焦点!《周易》、《易传》、“易学”不仅是“易文化”形成的三阶段,也是中华文化进程的三部曲,它标志着中华文化从巫术文化到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易学史就是一部中华精神文化发生、发展史。作为“易文化”本质的“易道”,是宇宙生命的本体理念与生成结构。是开物成务、彰往察来、弥纶三才的大规律、大法则,是天人同构、时空合一、中正和合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易道”构成了中华文化最稳定、最本质的内核,决定了中华文化的面貌、特征和总体走向,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促成了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审美意识和风俗习惯。
因此.我们有理由说,“易道”正是通贯儒家、道家的中华大道,是中国文化的主干,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文摘 随卦的阳爻和阴爻各占一半,阳爻分布在初、四、五三个爻位上,阴爻分布在二、三、上三个爻位上。用“模型论”的观点分析,随卦的数学模型描述的系统,是一个利害相当,吉凶参半的系统。总的来看,这个卦还是略为有利的。因为初爻是阳爻,有一个有利的开端,中间虽然出现了六二、六三两个不利的阴爻,但已有初九奠基于前,四、五两个阳爻补救于后,前五爻就会成为比较有利的局面。待到上六再出现阴爻时,大局已定,若不是上六阴爻的势力特别强大,已难于改变定局。
把六个爻三三分为上下两组,上组三阳多阴少,且阴爻处于不利的上位,整个上组应该说是有利的。下组三则阳少阴多,如果初九阳爻势力强大,又借先人为主之便,也有可能使下组趋向整体有利,于是全卦成为有利。即使下组整体仍为不利,上下两组也只是旗鼓相当,相持不下的局面而已。象数学在分析随卦时认为:随卦下震三上兑兰,震为雷,动也;兑为泽,说(悦)也,含有内动外悦,人愿随从之义。李鼎祚(倜易集解》引郑玄日:“震,动也。兑,说(悦)也。内动之以德,外说(悦)之以言,则天下之人咸慕其行而随从之,故谓之随也。”李光地(倜易折中》:“以二体言之,震刚兑柔。以卦画言之,刚爻下于柔爻,六十四卦中唯此~卦,此卦名为随之第一义也。”综合诸家之说,随卦的象是“雷动于泽”,随卦之义是“随从,依附”。
综合两种分析,随卦是以追随问题为例来解释随卦数学模型的,它的第一、第三、第五三爻讲的事情有利,其余三爻讲的事情不利。
后记 说来也巧,我恰恰是合于圣人的教诲,五十岁才开始学习《周易》的。我原在大学里教数学,1984年调到一家出版社当编辑。不久,由于工作的需要,偶然接触到一本讲《周易》的书稿,作者在前言中介绍说,他主要是从二进制数的角度对《周易》作一些论述。书稿既然涉及数学,自然引起了我对《周易》这部奇书的兴趣。但是非常遗憾,关于二进制数的知识,实在未能帮助我进入《周易》这座神奇之宫的大门。不过,审读书稿的功夫也并未完全白费,这期间我读了几本有关《倜易》的论著,同时将易卦与现代数学知识进行了广泛的联系,于是便产生了“易卦是六维布尔向量”,“易卦是思维决策的数学模型”的想法。记得当时还写了下面的这首打油诗:
学易居然五十初,谈经门外嫁衣余。
蓍占有幸逃秦火,象数无端迷汉儒。
导窍勾元评魏注,磨光刮垢辨唐疏。
忽思立异标新论,聊胜书丛作蠹鱼。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