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论道崇真集

发布时间: 2012-01-30 12:22:38 作者: kind887

 论道崇真集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32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2月
ISBN:7562233462
条形码:978756223346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书系

作者简介 唐明邦,号云鹤,重庆市忠县人。1925年生。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毕业干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周易研究会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周易学会顾问、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主讲中国哲学史、中国辩证法史、中国哲学文献、易学源流举要、道教文化研究等课程。著作有《邵雍评传》附《陈抟评传》、《当代易学与时代精神》、《易学与长江文化》、《李时珍评传》、《本草纲目导读》。主编《周易评注》、《周易纵横录》、《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中国辩证法史稿》、《易学基础教程》、《易学与管理》等。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O余篇。
编辑推荐 唐明邦教授曾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周易研究会会长、湖北省道教研究会会长,本书分道教指要、道学弘旨、仙真风范三编,收录了作者数十年间学习、研究道家道教文化的点滴心得,是对自己崇玄悟道之心路历程的一次回眸。道家道教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珍存文献,浩如烟海,作者取精用弘,擘肌分理,从方方面面对道家道教文化进行多棱透视,带领读者走进气象氤氲、体系恢弘的玄道世界,并就道家道教文化对现代人类生活的特殊价值进行了肯定,提出了很多有益的灼见。
目录
总序

绪论
一、宗教的魅力在净化人的心灵
二、儒道佛三教殊途而同归
上编道教指要
……
文摘 书摘
老子被神化的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
起初,道教创始者受儒家推崇孔子、佛教推崇释迦牟尼的思想启示,决
意推崇老子。这时,老子只是孔子向他问道的历史人物,没有多少神化成分
。汉代的儒家和道教,都各自依托先哲。这种历史现象,章太炎早有揭示,
他说:两汉时期,“谶纬蜂起,怪说布彰……巫道乱法,鬼事干政。尽汉一
代,其政事皆兼循神道。夫董仲舒之托于孔子,犹宫崇、张道陵之托于老聃
”①。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陈相边韶作《老子铭》推崇老子,“观天
作谶,升降斗星,随日九变,与时消息。……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
。这时的老子,是为“圣者作师”的思想家,还不是神灵。
接着,在道教不断传布、发展的情况下,道流根据《史记》关于老子活
了“两百余岁”,善于“修道养寿”的记载,开始神化老子。葛洪的《神仙
传》说:“老子,黄白色,美眉,广颡,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
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足蹈二五,手把十
文,以周文王为守藏史,至武王时为柱下史,时俗见其久寿,故号之谓老子
。”老子只是“得道之尤精者,非异类也”。葛洪认为把老子说成是得道长
寿之人,对扩大道教影响有利,但不宜过分神化,他说:“若谓老子是得道
者,则人必勉力竞慕;若谓是神灵异类,则非可学也。”可见这时的老子,
只在形体上与凡人不同,仍不是异类神灵。
后来,道者不顾葛洪的劝告,肆意神化老子。《抱朴子杂应篇》根据
《仙经》的记载,描绘了进一步神化后的老子形象,“身长九尺,黄色,鸟
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
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左有十二青龙,右有
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仙经》认为这才是老
君真形,即道流理想的太上老君形象。老子姓李,故被唐代封建帝王引为同
宗,唐高宗乾封元年,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如此尊崇,是春秋时期的
哲学家老子不曾梦想的。
P15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