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多元化的上帝观: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概

发布时间: 2012-02-11 12:17:55 作者: kind887

 多元化的上帝观: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概览


基本信息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页码:323 页
出版日期:1991年04月
ISBN:7221022313
条形码:978722102231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多元化的上帝观: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概览》探讨了宗教哲学的主题、结构和力法,提出了一个把哲学与宗教核心问题结合起来的体系框架,并在此框架内综述了20世纪西方重要思想家的宗教思想,在比较不同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宗教哲学各大问题的发展线索。《多元化的上帝观: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概览》的体系不同于国内常见的按时序和流派排列的思想史惯例,有助于读者按问题需要去进行研究,并清晰地展现了在各个重要问题上丰富多彩的思想景象。
作者简介 何光沪,1950年生于贵阳;初中毕业后下乡务农,当教师;1978年上大学,198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著有《有心无题》等;译有《系统神学》等;编有“宗教与世界”丛书等。
编辑推荐 《多元化的上帝观: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概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导言(兼论宗教哲学的方法论与体系结构)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第二节 研究的状况与问题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角度与范围

第二章 上帝之认识——宗教哲学的认识论
第四节 语言、逻辑与真理
第五节 生存体验与宗教意识
第六节 理性与信仰

第三章 上帝之存在——宗教哲学的本体论
第七节 本体论、宇宙论与设计论论证
第八节 道德论、或然论与其它论证
第九节 批判与扬弃

第四章 上帝之属性——宗教哲学的神性观
第十节 绝对性与相对性
第十一节 人格性与超人格性
第十二节 神秘性和神圣性

第五章 上帝与世界一一宗教哲学的世界观
第十三节 自然主义人本主义与无神论
第四节 超自然主义、自然神论与泛神论
第五节 超在论、内在论与超泛神论

第六章 上帝与人类——宗教哲学的人生观
第十六节 罪恶、道德与人性
第十七节 死亡、来世与拯救
第十八节 社会、文化与历史

第七章 结语(兼论宗教哲学的宗教观与社会背景)
第十九节 上帝观的多元化与哲学神学的多元化
第二十节 宗教观的多元化与宗教哲学的多元化
第二十一节宗教的多元化与社会的多元化
人名中外文对照表
……
文摘 要向那些全心全意在躲避他的人隐蔽起来,他便节制了人们对他的认识,从而他就使得自己的标志为那些追求他的人看得见,而又为那些不追求他的人看不见。对那些一心渴望看得见的人,便有足够的光明;而对那些怀着相反的心意的人,便有足够多的幽暗。”麦克因泰尔说得更明确:“如果我们能够造成逻辑上有力的论证,我们就会造成那么一种不容人选择的确定性:凡有证明之处,便无选择。我们不是自己选择要接受欧几里德的结论的,我们只是看到了他的证明之严密。假如上帝之存在竟能够证明,我们就会被剥夺掉自由选择去爱上帝的可能性,就好像假如每一点怀疑或不信的表示都引起了天上雷霆的回答时这种可能性就会丧失一样。”㈤
这些神学上的反对意见虽然未必十分有力,但是加上十分有力的哲学上的反对意见,就使得赞成有神论的思想家不能不重新审查各种各样的论证,并对问题进行通盘的重新思考。这种思考的结果,也许可以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滕南特为代表的一大批思想家的“累积渐进”说,即主张既往的各种论证总起来看,只是人类认识上帝的无限过程中的一些步骤或阶段,而且出自人类有限的经验和理性,因而是不完善的,但它们的逐步累积,可以趋近于较完善的认识。第二类是以巴特为代表的“启示意义”论,即主张上帝存在论证只是神启之意义的一些展示,它们只是表达了信仰者对启示意义的一点理解。第三类是在批判这些论证的基础上,力求扬弃甚至超越它们,从而把上帝存在问题的讨论推进到某种新的层次。在此我们着重谈谈这第三类的结果和动向。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