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页码:32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801958993/9787801958990
条形码:978780195899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时代联信
内容简介 孔子天生讲究礼仪,儿时祭天祭地祭祖先.有板有眼像模像样。成年后做过小官,结结实实地干出了成绩。五十六岁当上大官,喜形于色,结果受到了弟子的奚落。孔子辩解说,当大官是为了更好地礼贤下士。
孔子带着一帮弟子周游列国,充当智囊,活脱脱一个国际咨公司。孔子对主顾的要求很高,对方必须示以相应的礼节,否则就不接这个活儿。他一直都很倔,鱼不新鲜,不吃;肉变了味,不吃;肉不按规矩切,不吃;席位不正,不坐。
碰壁时很孤独,也很落寞。面对接舆和盗跖时,有着难言的憋屈和慌乱,但更多的是淡定和从容……
《孔子这个人》描绘了孔子的一生,简洁、生动。
媒体推荐 那个时代,孔子想不引人注目都不可能。他只比姚明矮5公分!而且生来头顶又是凹下去的,下雨都积水,那得装多少智慧呀。
——老大学回(天涯网友)
孔子在郑国与弟子离散,独立于外城东门,有人说他“累累若丧家之犬”,他不生气,还肯定人家说得好:“然哉,然哉。”这才叫圣人气象!
——李绚丽(北京电影学院教师)
我觉得,孔子被盗跖揭露的那部分最有趣!盗跖说的对,孔子就是个伪君子!孔子这个人:假清高,真矫情;挺常人,特唐僧。
——就是喜欢吃芒果(新浪网友)
孔子的团队有高手,论道的,修身的,当官的,经商的,谈判的,甚至还有武林高手当保镖。领导这么一大批人,得有超强的能力吧。
——关铭(《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记者)
编辑推荐 《孔子这个人》描绘了孔子的一生,生动、有趣,令人愉快。 孔子从小就喜欢祭天祭地祭祖先,有板有眼像模像样。成年后做过小官,成绩不错。五十六岁当上大官,喜形于色,结果受到了弟子的奚落。孔子辩解说,当大官是为了更好地礼贤下士。 孔子带着一帮弟子周游列国,充当智囊,活脱脱一个国际咨询公司。孔子对主顾的要求很高,对方必须示以相应的礼节,否则就不接这个活儿。他一直都很倔,鱼不新鲜,不吃;肉变了味,不吃;肉不按规矩切,不吃;席位不正,不坐。 碰壁时很孤独,也很落寞。面对接舆和盗跖时,有着难言的憋屈和慌乱,但更多的是淡定和从容
目录
圣人出而黄河清
孔子接受教育
小官大作为
上任司职吏
学礼问乐
逃亡
晏婴其实很小气
三月不知肉味
冉求越礼
子贡出仕
归鲁
孔子嫁女
详解冠礼
闲话王道
七十二弟子
未卜先知的颜回
何以立身
明辨孝慈
何为德政
人各有志
乡射
为什么杀人罪最轻
删《诗》阐《易》
为官之道
诫子蔑
奢华的代价
子骞辞职
问乐
杀鸡焉用牛刀
子路是个“三好”生
先知先觉
解卦
孔子发怒
辩才子贡
新官上任三把火
孔子亦机变
治国平天下
祸起萧墙
少正卯谋乱
恶贼阳虎
社交奇才公西赤
我做官,我快乐
护驾有功
隳三城
蒙在鼓里的逃犯
诛杀少正卯
季桓子拒婚
大槐树下理政事
离开鲁国
说品行
人卫不成
都是相貌惹的祸
子贡救鲁
丧家之犬
避桓魃
安居陈国
赵鞅纳贤
访子产
困于蒲邑
子路遇虎
绝粮
辅佐楚王
为君之道
离开楚国
子贡“戏”妇
与叶公论政
隐与仕
路遇子产
美人设计逐孔子
赴越
断祸福
拒人卫国
蒯■的阴谋
子路之死
返鲁
颜回病逝
范子华发迹
朽木不可雕也
盗跖
国老的难处
孔子的养生之道
子贡解围
勾践灭吴
叹不梦
冉耕恶病缠身
问命
曾参休妻
不孝有二,无后为大
祥和不祥的真义
悲获麒麟
哲人其萎
后记
……
文摘 颜回却说:“我虽未入仕途,但仕途中人的情况,也多有耳闻目睹,他们的结局往往出人意料。就说臧文仲与臧武仲吧,世称武仲为圣人,他比文仲贤能可最后却被人暗算,戴罪逃奔齐国,可见才智不足恃。武仲好谈兵却为小国所败,可见自信不可靠。文仲虽不如他,但死后,人们都敬重他的言论。”
孔子批评道:“虽然如此,文仲还有三不仁、三不智,死后仍被人议论,也算不上贤人。他明知柳下惠是贤才,却不加重用,设立六处关卡征税,让妾织蒲以贪图小利:这就是文仲的三不仁。僭用天子的威仪,既知不合祭礼而不加禁止,使国人为海鸟建立祠堂:这是他的三不智。武仲逃至齐国,预知齐将有祸,不受田而避祸这种智能更属不易。你一贫如洗,还是早些出仕为好。虽则做官以清廉不贪为荣,但把分内应得的俸禄积蓄起来.就可以娶妻成家。你又何必这么忧虑呢?”
颜回还是有些犹豫:“夫子说得都在理,但只怕鲁君信不过我的从政才能,不加委任,到时又该如何?”
孔子见他还是没有信心,便不再说话。
第二天早上,颜回跟随敬叔入朝,以臣礼见定公。
定公问:“孔子精通政教,你又是孔门中第一贤弟子,古代圣王的政教,想必也能熟习贯通。”
颜回据实回答:“政教不是日用的学问,我没有详细学习,只是偶尔听夫子讲授罢了。”
定公穷问不舍:“那你在夫子门下学习些什么?”
颜回说:“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科,还有德行、言语、文学、政事等,我都是量力而学。”
定公开始为难颜回了:“政事为建功立业的重要学问,为什么不加熟习呢?”
颜回直言答道:“臣是一介贫士,只晓得克己复礼是立身处世之根本。政事是卿大夫的学问,与普通人有什么重要关系呢?”
定公不高兴了,厉声问道:“什么叫‘克己复礼’?”
颜回有些惧怕,但依旧回答:“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处处凭着天理做事。那样,小则可使终身无祸,大则可使天下人归顺自己,但我却做不到。”
后记 青年时期,孔子就很有名。上至王侯将相,下至乡野村夫,都知道“鲁国的孔丘”很不一般。不过,按照司马迁的说法,孔子之所以如此耀眼,并不是因为事业有成,而是因为他异于常人的长相。除了生来头顶下凹外,《史记》还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九尺六寸,怎么折算也在两米以上,出门在外确有鹤立鸡群的效果,想不引入注意都难。
孔子年轻时,鲁国的季孙氏设宴款待名士,孔子兴冲冲前去赴宴,却吃了闭门羹。季孙氏的家臣对他说:“我们招待的是名士,没有邀请你呀!”可见此时的孔子还是个小人物。但孔子后来的威望已远远不是所谓名士所能比拟。他辗转于诸侯各国之间,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办私学,收门徒,红红火火。孔门弟子人才济济,个个顶大用。
千百年过去了。孔子的思想已深入中国文化的骨髓。我们今天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无不渗透着他的气息。如此丰富而深邃的一个人,是很难用语言描述的。正如颜回所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这种琢磨不透、把握不住的感觉,反而留下了足够宽广的空间让我们去体味。
此次翻译整理以上海大通书社1936年出版的《孔子演义:至圣事迹历史长编》为底本,力求文从字顺、晓畅明白,以飨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