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页码:9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
ISBN:9787218057682
条形码:978721805768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岭南文化知识书系
内容简介 《名镇乐从》内容简介: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我们对其丰富的内涵进行了发掘、整理和研究,从而形成《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岭南文化知识书系》是一套普及读物,有利于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名镇乐从》为该书系之一。
编辑推荐 乐从,既无名山亦无大川,可说是珠三角星罗棋布的诸多乡镇中最普通的一个。可就在这看似普通不过的小镇里,几百年来出现了一代又一代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文官武将,境界高洁的名士乡贤,气节刚毅的英雄烈女,闯荡世界的商贾能人……
《名镇乐从》以通俗易懂、精炼的文字,用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的方式,介绍了名镇乐从历史、特色、名人。
目录
一、水陆要道上的“金蛋”
二、“丝偈”声里“小广州”
三、赤胆豪情英雄镇
四、岭南侨乡多俊杰
五、财富之乡流光溢彩
六、历史风物菁华荟萃
……
序言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岭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微的岭南文化现象。要将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必须首先让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因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读物来承担这一任务。出版《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初衷盖出于此。因此,《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可视作《岭南文库》的补充和延伸。
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由岭南文化库编辑委员会与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共同策划、编辑,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编辑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编辑部
文摘 丝业巨子岑国华
岑国华是我国民族纺织工业史上一位德高望重的企业家。这位出身于乐从桑农家庭的穷孩子,从一个小小的丝厂学徒开始,凭着乐从人特有的勤奋、睿智、慷慨的优秀品质,终于成为我国工业史上的名流。
岑国华,小名岑妥仔,原名岑汝鎏,字国华。1886年,岑国华出生在乐从葛岸村一个贫苦桑农家庭。由于家庭贫困,岑国华只读了两年私塾就辍学了。当时,村里有顽童欺负岑国华,笑话他的模样,说:“岑突仔,眼光光,头阔皮黄额不亮,瘦得一身皮包骨,样子不像发财相。”
但聪明懂事的岑国华并不在乎同伴的取笑。1899年春节的时候,12岁的岑国华和小伙伴们在村里的池塘边玩耍。在本村瑞和伦缫丝厂当掌柜的堂叔岑细礼刚巧从塘边走过,他见岑国华特别聪明伶俐,便和岑国华的父亲商量,让岑国华到瑞和伦缫丝厂做了学徒。
就这样,12岁的岑国华开始了自己的纺织事业。
在瑞和伦缫丝厂,岑国华对自己的工作十分热情。他头脑灵活,手脚勤快,工余时间不是读书看报,就是主动帮堂叔做些力所能及的记账工作。小小年纪的岑国华深得堂叔欣赏。
在瑞和伦当学徒两年后,岑国华由堂叔举荐到广州的永和丝厂当伙计。在永和丝厂的几年,勤奋、上进的岑国华没有流连于广州繁华世界的声色享受,而是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对缫丝及丝织行业有了更专业的学习和更深入的了解。那几年,岑国华还利用晚上时间,先后到仲恺农业学校的蚕丝研究班学技术,到广州的高等学府学习管理,这些都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永和丝厂由于经营不善,生意日渐衰落而歇业。岑国华在该厂做工几年后,回到故乡葛岸村。他一回来就被瑞栈聘为“买手”,不久还成为股东之一。正是从这里开始,岑国华为日后的独立创业奠定了经济基础。两年后,岑国华到桂洲开了一间名为大和生的丝厂,从12岁在丝厂当学徒开始,8年后,20岁的岑国华终于成为丝厂老板。
当时的顺德缫丝厂使用的大都是机械化程度不是很高的脚踏式缫丝机。在广州见过世面的岑国华一直在探索一种更为先进的缫丝方法。他听说日本发明了一种复式缫丝法,效果很好,于是亲赴日本,购买了一批新机器试验。他改四角车丝为六角括丝,使缫丝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同业们看到他以技术改革带来的生产变化,也纷纷模仿学习。一时间在广东缫丝领域掀起技术改良的浪潮,广东省的生丝产量随之大幅度提高。而岑国华作为这场技术改革领头人也在业内外名声远扬。
接着,岑国华又在南海县的南庄、石湾等地开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