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毛泽东之路:画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

发布时间: 2012-03-29 12:12:17 作者: kind887

 毛泽东之路:画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


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
页码:59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3542919X/9787535429193
条形码:978753542919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毛泽东之路:画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内容简介:中国摄影家协会前主席徐肖冰,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前主席侯波,是一对年高德劭的摄影家伉俪。他们在1937年到1962年的整整四分之一世纪里,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各个历史时期的人民英雄们,拍摄下了大量的珍贵历史照片。这些照片的价值,在于它们最直观、最感性地记录了新中国从孕育、诞生到茁壮成长的那一段历史,也记录了创造历史的那一代伟人。每一位想了解研究那一段历史的人,都该看到这些照片,也应该看到这些照片背后的东西——事件,意义和价值。徐肖冰说,我是在摄影机后面观察历史的人。侯波说,当我为伟人寻找背景的时候,无意中伟人也成了我的背景。
作者简介 徐肖冰,一九一六年生,浙江桐乡人。一九三三年后在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和西北影片公司任摄影助理,参加拍摄《风云儿女》、《马路天使》等影片。一九三七年到延安,次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入延安电影团,参与拍摄大型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一九四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工作。建国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工作。历任中国文联第二至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三届主席,第四届副主席。中共八大代表,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侯波,女,原名阎锋,一九二四年生,山西夏县人。 一九三八年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入延安女子大学、延安大学学习。一九四六年后,历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影科科长,中南海摄影科科长,新华通讯社新闻摄影编辑部记者,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
编辑推荐 《毛泽东之路:画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毛泽东身边的摄影师
红镜头里的中南海
四百余幅图片弥足珍贵
多角度记录历史瞬间
近距离展示伟人风采……
目录
第一章 圣地摇篮
壹 解救刘志丹
贰 窑洞里的预言家
叁 奔赴抗日战场
肆 折冲樽俎周恩来
伍 八路军决不过黄河
陆 毛泽东与王明的交锋

第二章 赤盾红都
壹 张国焘逃跑
贰 保卫红都
叁 红色御林军
肆 盐里面的文章
伍 “三三制”政权
陆 人民之国

第三章 丹炉火种
壹 “吃小米饭,读《资本论》”
贰 《论持久战》
叁 解救许世友,处决黄克功
肆 女大的歌,延大的舞
伍 枣园浪漫曲
陆 “鲁司令”的部队

第四章 壁垒烽烟
壹 黄蜂与麻雀
贰 造“人山”,破“囚笼”
叁 南关不是难关
肆 撼世之战
伍 榆社城里的“人工”地震
陆 惨烈关家垴
柒 左权殉国

第五章 塞北江南
壹 惊雷与救星
贰 朱毛种菜,周任纺线
叁 南泥湾
肆 劳动英雄
伍 老农当军官
陆 陕北的好江南

第六章 铸剑移山
壹 窑洞里的长明灯
贰 九月会议
叁 《解放日报》改版
肆 “抢救”运动
伍 毛泽东思想
陆 党的“七大”

第七章 捭阖交锋
壹 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
贰 迪克西使团
叁 赫尔利自食其言
肆 赴重庆谈判

第八章 黑土红血
壹 挺进东北
贰 林海雪原
叁 暴风骤雨
肆 东北解放

第九章 新生涅
壹 进京赶考
贰 最后的和谈
叁 天翻地覆慨而慷
肆 群贤毕至共商国是
伍 新政协筹备会

第十章 盛会大典
壹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贰 国旗、国歌、国徽
叁 新中国的诞生
肆 开国大典

第十一章 奠基固本
壹 周总理真是“周”总理
贰 陈云打“米棉之战”
叁 斩断伸向天安门的“黑手”
肆 毛泽东雪地问贪污

第十二章 抉择志愿
壹 杜鲁门的野心,周恩来的警告
贰 斯大林的动摇,毛泽东的抉择
叁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肆 毛岸英牺牲
伍 越过三八线
陆 停战谈判

第十三章 革故鼎新
壹 周恩来绘制“一五”蓝图
贰 治国须有一部大法
叁 不要像小脚女人走路
肆 赎买民族资产阶级

第十四章 骈阗蹁跹
壹 百族共骈阗
贰 外交风云
叁 十元帅授衔

第十五章 抗争论战
壹 “中国绝不能丢掉这两把刀子”
贰 毛泽东第二次访苏
叁 论战与破裂

第十六章 香花毒草
壹 尊敬师长,爱惜人才
贰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十七章 冒进跃进
壹 “反冒进”
贰 反“反冒进”
叁 “人民公社好”
肆 大炼钢铁

第十八章 治河击水
壹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贰 “到了黄河也不死心”
叁 “秦皇岛外打鱼船”
肆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伍 “万里长江横渡”
陆 “高峡出平湖”
柒 “铁马从容杀敌回”

第十九章 韶山庐山
壹 毛泽东纠“左”
贰 回韶山
叁 庐山会议

第二十章 足迹情怀
壹 “搞一个实事求是的调查年”
贰 一篇老文章和三个调查组
叁 调查研究蔚然成风
肆 同甘共苦渡时艰
伍 告别中南海
……
文摘 插图:


1935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张浩(林育英)从苏联取道蒙古回国,来到了瓦窑堡。他带来了共产国际支持张闻天、毛泽东,反对张国焘闹分裂的消息。他以共产国际的名义致电张国焘,令其取消另立的伪中央。次年5月,他再次致电张国焘,命其北上。南下的红四方面军屡遭挫折,损失过半,广大官兵逐渐认识到南下分裂的错误,要求北上。7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西康甘孜会师,他们同朱德、刘伯承一起,促使张国焘被迫取消了伪中央,同意北上。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伟大的长征胜利结束了。12月初,中央军委组成新的主席团,毛泽东为军委主席,周思来、张国焘为副主席,朱德为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形成了统一的领导核心。
张学良、杨虎城的东北军、西北军都希望能战死在抗日疆场,却被蒋介石逼迫着来打红军,士气低靡。红军俘虏的东北军的一位团长高福源,被红军的抗日精神所感召,主动提出回东北军劝说张学良联合红军抗日。他的穿针弓I线还真有用,张学良、杨虎城都同红军有了接触,周恩来亲自到延安同张学良会谈,使他们接受了红军的抗日主张。
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将前来西安督战的蒋介石扣押,并向中共发电求助。党中央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人到西安,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成为可能。蒋介石回到南京后,周思来又在南京、庐山等地同他进行了多次谈判,表达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
读书人网 >传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