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这就是彭德怀:彭德怀大传(上下)

发布时间: 2012-05-13 12:04:09 作者: kind887

 这就是彭德怀:彭德怀大传(上下)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页码:777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4月
ISBN:7500829396
条形码:978750082939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彭德怀元帅一生完整的历史传记。该书以人物刻画为主,集中塑造彭德怀的人物命运、人格魅力、特殊忠诚,以及与百姓的深厚情感。以这条主线贯穿情节,交织矛盾冲突。从描绘彭德怀对百姓、对士兵、对战友、对领袖、对敌人的不同的鲜明态度中,刻画他忠诚、勇敢、刚正、坚忍、善良、自律的完美人格和独特性格,以及突出的平民风格和百姓情结。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彭德怀的人格丰碑。此书不仅记叙刻画彭德怀的光辉人格,还昭示历史和人生:为国为民的“忠臣良将”,坚持本色的耿介之士,虽然往往不为当时社会所容,下场多半不好,但我们的历史还是不会缺少这样的脊梁。每到一定历史阶段,也肯定会有这样的人物应运而生,应运而凋。但是他们的价值和精神是永恒不灭的。值得党内人士和青年一代学习。

  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时彭德怀人生履历中极为辉煌的段落,这连段历史成就了彭德怀民族的形象和世界级军事家的地位,庐山会议及彭德怀的晚年悲剧,最典型地体现了彭德怀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为民请命,择善固执的性格和风范。表现了彭德怀与毛泽东两个人之间30多年的合作、分歧和矛盾。为人之间的悲剧尤其令人们感慨系之,思之再三。
作者简介 郭晨:作家、编辑。曾出版《这就是彭德怀》、《同舟共济》、《蒋经国传奇》、《蒋经国密码》、《将帅落难记》、《万水千山只等闲》等十余部长篇著作。参与编剧历史巨片《开国大典》。曾担任长篇电视连续剧《特殊连队》、《遵义会议》、《和平谈判》、《同舟共济》、《宋庆龄》、《红都风云》、《解放海南》、《共和国大姐》等,和《长征——不朽的史诗》、《贺子珍》等多部长篇电视专题片的编剧。曾获1991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五个一工程”奖和北京市首届文学艺术奖。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彭德怀元帅一生完整的历史传记。该书以人物刻画为主,集中塑造彭德怀的人物命运、人格魅力、特殊忠诚,以及与百姓的深厚情感。以这条主线贯穿情节,交织矛盾冲突。从描绘彭德怀对百姓、对士兵、对战友、对领袖、对敌人的不同的鲜明态度中,刻画他忠诚、勇敢、刚正、坚忍、善良、自律的完美人格和独特性格,以及突出的平民风格和百姓情结。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彭德怀的人格丰碑。此书不仅记叙刻画彭德怀的光辉人格,还昭示历史和人生:为国为民的“忠臣良将”,坚持本色的耿介之士,虽然往往不为当时社会所容,下场多半不好,但我们的历史还是不会缺少这样的脊梁。每到一定历史阶段,也肯定会有这样的人物应运而生,应运而凋。但是他们的价值和精神是永恒不灭的。值得党内人士和青年一代学习。
目录
第一章
“松树开花排是排,湖南来了彭德怀。”平江起义后,彭德怀带着满脑子问题上了井冈山,毛泽东欣然对他说:“你也走到我们这条路上来了!今后要一起战斗了。”
第二章
彭得华诞生在贫寒家庭,苦难塑造了“这一个”彭德怀。投入湘军后虽得升迂,心绪却愤愤不平;初恋女友周瑞莲被逼跳崖身亡,发誓终身不娶,偏又机缘巧合“明媒正娶”了刘坤模,被时代酿成一段婚姻悲剧。
第三章
“重担子总得有人挑!”彭德怀第一次临危受命——率领红四军一部坚守井冈山,面对的是近20倍敌人的进攻。
……
文摘 书摘
  “松树开花排是排,湖南来了彭德怀。”
  平江起义后,彭德怀带着满脑子问题上了井冈山,毛泽东欣然对他说:“你也走到我们这条路上来了!今后要一起战斗了。”
  松树开花排是排,湖南来了彭德怀,
  领着人马到江西,贫苦工农心花开。
  湖南来了彭德怀,全山穷人到会场。
  红旗插在黄洋界,山歌阵阵飘满冈。
  湖南来了彭德怀,保卫井冈增力量,
  红军个个真英雄,好比天上神兵降。
  这首淳朴动人的民谣《湖南来了彭德怀》,70多年前,曾在井冈山,在湘赣边,在中央苏区流传,真挚地反映了千百万江西民众的心声。可见30岁左右的彭德怀,在湖南、江西一带就已经是有名的传奇人物了。他的名声是发动平江起义取得的,在转战江西以后扩展的。
  1928年秋,平江起义一声春雷响,彭德怀的命运发生了彻底改变。
  孔夫子说“三十而立”,这一年正是彭德怀的“三十而立”之年。这个苦娃子经过12年的探索奋斗,不仅自己顶天立地地“立”起来了,还在风雨如磐的中国大地上创立起一支打天下的红色劲旅。
  一轮红日刚刚从东方升起,光芒四射,鲜艳夺目。泪水清澈,游鱼浮沉。起义刚获得成功,敌人就四处围拢过来,彭德怀漫步泪罗江畔,心情兴奋而沉重。
  黄公略跑过来说:“德怀,省清乡督办署调集部队,组织湘鄂赣三省‘会剿’,敌人3个师10个团分三路进攻平江。你还有心思在这散步?”
  彭德怀说:“公略,你猜我现在想什么?”
  黄公略:“在敌军围困中,起义部队往何处去。”
  彭德怀忧虑地说:“是啊,三路敌军,从三条公路直扑平江,在战略位置上对起义军极其不利。这里是不能久留的,可往何处去呢?”
  黄公略直接地说:“井冈山!”
  彭德怀望着他的眼睛:“何以见得?”
  “有起义前你写给我的密诗为证。”黄公略背诵起来,“马日事变教训大,革命必须有武装。秋收起义在农村,失败教训是盲动……”
  彭德怀接过背诵:“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欲依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
  黄公略:“心中有了明灯,那就行动吧!”
  彭德怀:“我已经收到湖南省委要求我与朱毛军联络的指示,正中下怀啊!撤出平江,走向井冈山!”
  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刚进入江西边界的时候,并不像民谣唱的那样威武雄壮,而是十分悲壮、沮丧。轰轰烈烈的起义日子转瞬即逝,如今摆在彭德怀和起义军面前的
……
读书人网 >传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