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阴证略例

发布时间: 2012-05-13 12:13:40 作者: kind887

 阴证略例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页码:8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
ISBN:7802313902
条形码:978780231390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医经典文库

内容简介 《阴证略例》是一部医论著作。一卷,元王好古撰于1236年。王氏以阴证伤寒难以辨识与治疗,遂采掇前人有关学说,参附个人见解,专以阴证设论,按病举例说明。全书叙述阴证颇详,首列《内经》阴阳脉例,次叙张洁古及作者的内伤三阴例,续举伊尹、扁鹊,张仲景、许叔微、韩祗和诸例,证方俱备,辨证详审理法方药,颇有条理,书末附作者治验。现存光绪《十万卷楼丛书》本、《三三医书》本、《医学大成》本等。
目录
祭神应王文
岐伯阴阳脉例
问难附又举言外意
洁古老人内伤三阴例消导吐下
海藏老人内伤三阴例
可温色脉分三经并药附
伤在厥阴
伤在少阴
伤在太阴
阴阳寒热各从类生服药同象
问湿胜用丸问难附
仲景活人许学士改名三药
伊尹汤液论例
扁鹊仲景例
雾露雨湿山岚同为清邪
仲景阴证例
易老法霍乱吐泻足阳明总摄六经
霍乱与少阴证寒热同候
叔和阴脉例注仲景阴证具载
沉涩弱弦微
阴毒六歌
活人阴证例
三阴论
阴毒三阴混说
阴证似阳
阴盛格阳
阴阳易分阴阳二
孙兆药
举仲景六七日不可治何也
论下膈行脏腑不可轻
举仲景先温后下不可轻
系阴阳二毒相伏匿
诸药寒佐品
许学士阴证例
阴毒三候
辨少阴紧脉证仲景悉附
伏阳一证
仲景评辨二章脉歌
韩祗和温中例
三阴总论
和解因时寸口脉小
灰包熨法
霜露饮冷寸脉小同候
阳气下陷躁
阳证下之成阴
热药冷服脉内有伏阳品
海藏老人阴证例总论
论雾露饮冷同为浊邪
风温证加减四
论阴证躁不躁死生二脉
举古人论阴证例
论元阳中脱有内外
论宜灸不宜灸并汤沐四肢法
外接法
脐下六穴
论谵言妄语有阴阳
本草孙真人热药治血证三
论下血如豚肝
论阴阳二络
谵语死脉
论自汗分阴阳
论手足自汗
论四肢振摇
初病形状
论阴证始终形状杂举例
遍身青黑如花厥
伤寒发厥有阴阳
论阴证发渴
论阴证咳一作吃逆
阴证发热
论阴证大便秘
论阴证小便不通举仲景、《活人》例卷末有外接法
论阴证小便赤
论得后出余气而解
论狂言若有所失
论脉次第
用附子法
论阴阳易分热寒
论阴阳易分三经用药
扁鹊治阴阳方仲景治阴阳方
发明仲景活人
海藏治验录
外阳内阴
阳狂
阴狂
阴易
夜服
阴血
鼓击厨
腹痛
后序

……
序言 中华医药源远流长,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学说纷呈,流派林立,要想真正理解、弄懂、掌握和运用她,博览、熟读历代经典医籍,深入钻研,精思敏悟是必经之路。古往今来,凡是名医大家,无不是在熟读精研古籍名著,继承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厚积薄发、由博返约而成为一代宗师的。
故此,老一辈中医药专家都在各种场合呼吁“要加强经典学习”;“经典是基础,传承是关键”。国家有关行政部门也非常重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就明确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确立为中医药领域的优先主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提出了“读经典,做临床”的口号。我们推出这套《中医经典文库》,也正是为了给广大中医学子阅读中医经典提供一套系统、精良、权威,经得起时代检验的范本,以倡导研读中医经典之风气,引领中医学子读经典、用经典,为提高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打牢根基。
本套丛书具有以下特点:①书目权威:丛书书目先由全国中医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一流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论证、筛选,然后经专家顾问委员会审核、确定,均为中医各学科学术性强、实用价值高,并被历代医家推崇的代表性著作,具有很强的权威性;②版本精善:在现存版本中精选其中的最善者作为底本,让读者读到最好的版本;③校勘严谨:聘请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功底、熟谙中医古籍文献整理的专家、学者精勘细校,最大限度地还原古籍的真实面貌,确保点校的高质量。

文摘 阴阳寒热各从类生服药同象
假令附子与大黄合而服之,昼服则阳药成功多于阴药,夜服则阴药成功多于阳药,是从其类也。况人之疾,独不然乎?若病阳症,昼则增剧,夜则少宁;若病阴症,昼则少宁,夜则增剧。是人之阴阳寒热,从天地之行阴行阳也,寒热之化,以此随之。故前人治阴证用阳药续于夜半之后者,所以却类化之阴而接身与子所生之阳也。《通玄类证》云:小建中汤后亦举日三夜二,及尺脉不至者加黄芪。
予尝云:大便冥者宜汤,大便结者宜丸,以丸蜜润也。仲景治霍乱吐下,脾湿大胜而用丸,何也?
答日:以湿言之,岂有润之之理!此正湿已太过,津液极亡,所以转筋也。筋得血而养,故能屈伸。下利既多亡阴,失血反成枯燥,燥则所以不能屈伸也,故湿剂以润之,只用丸也,与妇人血崩过极不止而用四物汤润剂同意。十剂之法,要当谨察。

后记 《阴证略例》一册,元海藏老人王好古撰。以伤寒阴证较阳证尤难辨,故作专书以发明之。审证用药,具有条理,前有麻革信之序。考《四库》著录海藏医书有《医垒元戎》十二卷,《此事难知》二卷,《汤液本草》三卷,独无此书,盖当时尚未出也。而明人编《东垣十书》者,亦未见此书,知为罕觏②之秘笈矣。此本前有虞山钱曾遵王藏书一印,又有惠定宇手定本一印,又有孙印从沾庆增氏二印,中有惠栋之印字曰定宇二印,后有孙庆增家藏一印,近为吾友震泽吴君晓钲所得,真旧钞也。好古,字进之,赵州人,以进士官本州教授,自金入元,少时与李果东垣同游张元素洁古之门,而年辈较晚,其后复从学于东垣,故《医垒元戎》称先师洁古老人,又称东垣李明之先生。而此书麻序但云海藏先生王君进之,家世赵人,早以通经举进士,晚独喜言医,始从东垣李明之,尽传其所学。册末自题亦云不知何日复得吾东垣李先生一问之,并不及洁古,何欤?
读书人网 >医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