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通信系统(第4版) [平装]

发布时间: 2012-09-21 16:00:17 作者: kind887

通信系统(第4版) [平装]

相关阅读:

小熊维尼情绪管理图画书1-6(解决影响孩子发

IPHONE4酷乐志(有关铃声)

组织环境:内部组织与外部组织(第2版)

财务管理学教学辅导书(学生用书)

编辑推荐

《通信系统(第4版)》演示通信理论主要内容的MATLAB实验新兴数字技术的延伸,如数字用户线—SL)、无载波振幅调制/相位调制(CAP)及离散多音—MT)等数十个将理论与实际通信系统相结合的实例通过精心组织,系统地指导学生学习从脉冲调制到带通数据传输、从随机过程到差错控制编码等知识。全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学生传授了深奥的概念。IEEE会士,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电子工程系。加拿大McMaster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通信研究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包括非线性动力学、神经网络和自适应滤波器及其应用。

作者简介

作者:(加拿大)西蒙?赫金 (Simon Haykin) 译者:宋铁成 徐平平 徐智勇 等 合著者:沈连丰

目录

背景与预览
第1章 随机过程
1.1 简介
1.2 随机过程的数学定义
1.3 平稳过程
1.4 均值、相关函数和协方差函数
1.5 遍历过程
1.6 随机过程通过一个线性时不变滤波器
1.7 功率谱密度
1.8 高斯过程
1.9 噪声
1.10 窄带噪声
1.11 基于同相和正交分量的窄带噪声表示法
1.12 基于包络和相位分量的窄带噪声表示法
1.13 正弦信号加窄带噪声
1.14 计算机实验:平衰落信道
1.15 总结与讨论
注释与参考
习题

第2章 连续波调制
2.1 引言
2.2 幅度调制
2.3 线性调制方案
2.4 频率搬移
2.5 频分复用
2.6 角度调制
2.7 频率调制
2.8 FM系统中的非线性影响
2.9 超外差接收机
2.10 连续波调制系统中的噪声
2.11 相干检测线性接收机中的噪声
2.12 包络检波AM接收机的噪声
2.13 FM接收机中的噪声
2.14 计算机实验:锁相环
2.15 总结与讨论
注释与参考
习题

第3章 脉冲调制
3.1 引言
3.2 抽样过程
3.3 脉冲幅度调制
3.4 其他脉冲调制形式
3.5 带宽-噪声权衡
3.6 量化过程
3.7 脉冲编码调制
3.8 PCM系统中的噪声
3.9 时分复用
3.10 数字复接器
3.11 PCM的优点、局限性和改进
3.12 增量调制
3.13 线性预测
3.14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3.15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3.16 计算机实验:自适应增量调制
3.17 MPEG音频编码标准
3.18 总结与讨论
注释与参考
习题

第4章 基带脉冲传输
4.1 引言
4.2 匹配滤波器
4.3 噪声引起的差错率
4.4 码间干扰
4.5 无失真基带二进制传输的奈奎斯特准则
4.6 相关电平编码
4.7 基带M进制PAM传输
4.8 数字用户线
4.9 最佳线性接收机
4.10 自适应均衡
4.11 计算机实验:眼图
4.12 总结与讨论
注释与参考
习题

第5章 信号空间分析
5.1 引言
5.2 信号的几何表示
5.3 连续AWGN信道到矢量信道的变换
5.4 似然函数
5.5 噪声中信号的相干检测:最大似然译码
5.6 相干接收机
5.7 差错概率
5.8 总结与讨论
注释与参考
习题

第6章 通带数据传输
6.1 引言
6.2 通带传输模型
6.3 相干PSK
6.4 幅度/相位混合调制方案
6.5 相干FSK
6.6 未知相位信号的检测
6.7 非相干正交调制
6.8 非相干二进制FSK
6.9 差分相移键控
6.10 单载波数字调制方式的比较
6.11 语音频带调制解调器
6.12 多信道调制
6.13 离散多音
6.14 同步
6.15 计算机实验:载波恢复与符号定时
6.16 总结与讨论
注释与参考
习题
第7章 扩频调制
7.1 引言
7.2 伪噪声序列
7.3 扩频的概念
7.4 相干二进制PSK的直接序列扩频
7.5 信号空间的维度和处理增益
7.6 差错概率
7.7 跳频扩频
7.8 计算机实验:最大长度码和Gold码
7.9 总结与讨论
注释与参考
习题

第8章 多用户无线通信
8.1 引言
8.2 多址技术
8.3 卫星通信
8.4 无线链路分析
8.5 无线通信
8.6 多径信道的统计特性
8.7 瑞利衰落信道上的二进制信号
8.8 TDMA和CDMA 无线通信系统
8.9 无线通信中的语音信源编码
8.10 无线通信中的自适应天线阵列
8.11总结与讨论
注释与参考
习题

第9章 信息论基础
9.1 引言
9.2 不确定性、信息和熵
9.3 信源编码定理
9.4 无失真数据压缩
9.5 离散无记忆信道
9.6 互信息
9.7 信道容量
9.8 信道编码定理
9.9 连续信号的相对熵和互信息
9.10 信息容量定理
9.11 信息容量定理的含义
9.12 有色噪声信道的信息容量
9.13 率失真定理
9.14 数据压缩
9.15 总结与讨论
注释与参考
习题

第10章 差错控制编码
10.1 引言
10.2 离散无记忆信道
10.3 线性分组码
10.4 循环码
10.5 卷积码
10.6 卷积码的最大似然译码
10.7 网格编码调制
10.8 Turbo码
10.9 计算机实验:Turbo码的译码
10.10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10.11 不规则码
10.12 总结与讨论
注释与参考
习题

附录1 概率论
附录2 信号与系统简述
附录3 贝塞尔函数
附录4 汇合型超几何函数
附录5 密码学
附录6 表格
术语表
参考文献
索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信源
电信环境主要由语音、音乐、图像和计算机数据这四个重要信源组成。信源可以由承载信息的信号来表征。信号定义为时间的单值函数,时间是其惟一的变量;在每个瞬时,函数有惟一的值。信号可以是一维的,如语音、音乐或计算机数据;可以是二维的,如图像;可以是三维的,如视频数据;也可以是四维的,如随时间变化的物体运动数据。下面我们详细阐述不同的信源。
1.第一种信源是语音。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本工具。特别地,语言交流过程包括将信息从说者传送到听者的三个连续步骤:
?产生:说话者脑中想好的消息是用语音信号表达的。语音信号由声道产生的声音
(即压力波)组成,并根据语言规则组织。
?传播:声波在空气中以300m/s的传播速度到达听者耳中。
?理解:传来的声音被收听者翻译为接收到的消息,从而完成了说者与听者之间传送信息的一系列过程。
语音的产生可以看成是一种滤波,由声源激励声道滤波器产生。声道由一条不均匀的代表性区域组成,它始于喉门(即声道的开口),中止于嘴唇。当声音沿着声道传播时,由于声道的频率选择性而形成声音频谱(即频率)。其作用与管风琴的风琴管里观察到的共振现象有些类似。这里必须强调的一点是,语音的功率谱(即长时间平均功率按频率的分布)在频率为零时接近于零,并在几百赫时达到最大值。但为了更合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注意到听觉机制对频率的敏感性。此外,频带是我们所考察的通信系统的重要方面,而通信过程的“本质”就是频带。例如先前提到的信道带宽为300~3100Hz的适合于商业电话的通信系统。
2.第二种信源是音乐,由诸如钢琴、小提琴和长笛等乐器产生。当我们按住钢琴键时,乐器演奏出的音符可以持续一小段时间;而当长笛演奏者拖长声音时,音符则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典型的音乐有两种形式:由一连串声音按时间顺序组成的旋律和由一系列同时发出的声音构成的和声。类似于语音信号,音乐信号也是双极性的。但音乐信号的频谱带宽要宽于语音信号频谱,可以延伸至大约15kHz。因此,传输音乐信号需要比语音信号更宽的信道带宽。
3.第三种信源是图像,它依赖于人类视觉系统对它的感知。图像可以是动态的,如电视;也可以是静态的,如传真。首先讨论电视,运动的图像被转换为电子信号,以便于把它们从发射机传送到接收机。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net/book/

读书人网 >电子与通信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