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HOME:抢救家园行动(拯救人类的未来) [

发布时间: 2012-10-06 11:08:35 作者: 田群

HOME:抢救家园行动(拯救人类的未来) [平装]

编辑推荐

《HOME:抢救家园行动》编辑推荐:2012年,地球的命运到底会如何?
全球2亿人都看过的真相——从空中往下看,就会看到地球的伤口!
吕克?贝松制片,周迅配音,风靡全球的大型环保电影《HOME》同名作品!
法国总统萨科齐指定全国中小学生必读图书,并作为礼物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
《HOME:抢救家园行动》繁体版由台湾三市市长联合推荐!
畅销百万作品《从天空看地球》作者最新力作!
已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流行于一百三十多个国家!
触目惊心的数字+绝版真实的图片,告诉你最真实的地球生存状况!
《HOME:抢救家园行动》具有以下卖点:
◎国内大中小学生地球生态科普知识、环保知识权威读本;
◎超值图文全彩铜版纸印刷,广大高知家庭、知识型家庭最佳珍藏读本;
◎摄影爱好者不容错过的收藏作品;
◎践行科学发展观必备读本,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二五”发展战略推荐读物;
◎政府及企业形象代言书、定制首选图书;
◎大型环保公益活动“抢救家园行动”推荐读物;
◎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资源;
◎每天有5000人死于饮用水污染,10亿人喝不到安全的饮用水;
◎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交通意外,24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引发的疾病;
◎生产1公斤牛肉需要消耗1万3千升的水;75%的渔产品已耗尽或面临耗尽;
◎40%可耕种农田遭到长期破坏;每年有1300万公顷的森林绿地被毁灭;
◎1/4的哺乳动物、1/8的鸟类、1/3的两栖动物濒临绝种,生物品种的死亡率快于自然速度1000倍;
◎到2050年会有2亿人沦为难民 ……
——本书数据摘选,类似惊人数据还有很多!

名人推荐

感受地球之美,抢救人类家园
《HOME:抢救家园行动》一书中那一幅幅宏大的航拍图片,让我们赫然发现我们的地球母亲是多么的博大与包容,想要征服她又是多么可笑。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脚下的大地与头顶的天空,是我们灵魂永恒的故土,是我们的整个世界......
比起地球的博大,那些自以为强大的生物又算什么?是的,人类才是真正的尘埃。
当现代文明摧枯拉朽般的高歌猛进,当林立的高楼取代了荫荫的绿树,当城市的霓虹暗淡了星星的光芒,富庶赶走了贫穷,文明战胜了蛮荒,21世纪的人类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但现代文明繁华的背后是地球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极度破坏--- 底特律的汽车工厂、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肉牛市场、太平洋巨轮上的集装箱、迪拜的摩天大楼、中国南方的新兴工业城、非洲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埃及小山般的长绒棉......难道这就是人类文明演化了几万年的最终成果,就是"万物灵长"的杰作?!
我们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她孕育出来的万千物种长期一直相互依存,但人类仅仅用了近20万年的时间,就打破了亿万年来的固有生态平衡,把家园损毁 得面 目 全 非 。在《HOME:抢救家园行动》一书里,我们了解到: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要,全球一半的谷物用于饲养提供肉类的牲口,为了生产纸浆而砍伐原始森林大量种植桉树,生物的多样性被人为破坏,快速生长的桉树,抽干了地下的水分,快速消耗地球的资源。过去50年,人类对地球的改变,比前面 20万年还要多,令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千疮百孔:大河断流,资源枯竭;冰川冰冠快速减少,气温上升,气候反常;森林消失,物种灭绝......
人类的过度开采已经让自己的家园面临灭顶之灾,但《HOME:抢救家园行动》这本呼吁环保的图书并没有过于消极地表达观点,它在诠释现实的基础上也将对未来的希望展现给读者。例如:人类运用聪明才智将自然界赋予我们的无价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如风能、光能等,与现代高科技相接合,慢慢被大众采用并取代现今能源消耗。一幅幅场面恢弘的图片和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读者在欣赏地球的无比魅力的同时,增强对生态的保护意识,激发大家共同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HOME:抢救家园行动》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不是单调乏味的说教,不是激昂慷慨的指责,而是一声轻柔的叹息:你有着这样一个美丽的家园,美到能让你忘却一切,美到能包容你的罪恶......可你
还愣着干什么?
既然你有能力改变,那为什么还不去做?行动起来吧!
来源:都市女报
中国环保之父曲格平作序推荐
本书序言由首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曲格平倾情撰写。曲老被称为“中国环保之父”,是联合国环境大奖、荷兰金方舟奖、日本兰色星球奖等国际环保大奖的获得者,同时也是全球环保事业民间最高奖项——爱丁堡公爵环境保护奖获得者。从1972年曲格平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人类环境会议,第一次带回了《人类环境宣言》,也第一次将国际环保理念带入中国,从此开始了他长达40年的环保人生之路。曲老在序言中写到: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活动。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都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够实现的。环境保护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保护环境,重要的在于激发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公民的环境意识。
影响力很大!
据悉,《HOME:抢救家园行动》现已得到国家环境保护部的高度重视。在各级政府部门全面贯彻国家“十二五规划”节能环保发展战略之际,本书的出版势必会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成为各地环保部门、宣传部门以及各个系统内部、企事业单位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学习读本;同时也是广大民众了解地球生态现状、提高环保意识的优秀出版物。本书及同名电影在法国出版发行后,萨科齐总统曾指定全国中小学生阅读观看,并作为礼物赠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本书作者扬?阿尔蒂斯-贝特朗也凭借其获得联合国2009年环保大使称号,并获颁联合国“地球斗士”奖,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09年环保英雄。本书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独家发行。
好书
第一次读到这么好的作品,全部是彩色印刷的,图片很美,文字也很惊人,学习了!
震撼
环保主义者真是伟大,这本书也很伟大。
值得好好收藏!!!
我和爱人都喜欢看这本书,很值得收藏。我们宝宝张大了一定要让他好好读读,从小做个环保主义者。

媒体推荐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人类依赖环境,一直觉得心安理得。但从来没有人算过这笔账。也许我们从环境中挣到了钱,但失去的却更多。今天的我们不但已经用完了父辈祖先留下的根基,甚至还在不断占用原本该留给子孙辈的‘财产’……
——绿色年度人物、著名生态学家 吕植博士
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家,生活在这个星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国家的国策,我们也应该作为地球公民承担责任。这不是每个人都能立刻觉悟的,但你希望留一个什么样的家园给你自己的下一代总是值得你关心的吧?
——地球卫士、著名影星周迅
我拍戏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看到了很多触目惊心的景象,我觉得让人非常焦虑和心痛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的环境,我们千百万人就生活在那么恶劣的环境当中,千百万人的生命健康受到了环境的影响。作为一个电视工作者,我愿意以身作则,呼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心环境,都来关心我们的健康,每个人都作为一个环境的监督员,我们的空气,我们的水将会更干净。
——著名导演 张纪中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扬?阿尔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Bertrand) 译者:李毓真

扬?阿尔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Bertrand),国际著名航拍专家、生态学家、环保工作者。1946年生于法国巴黎,30岁的时候和妻子搬到非洲肯尼亚去研究狮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热气球上发现从天空看这个星球的特殊美丽,此后专门从事空中摄影超过30年,极具声望,有“上帝之眼”的美誉。联合国2009年环保大使,并获颁联合国“地球斗士”奖,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09年环保英雄,受邀出席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曾出版畅销百万的摄影作品《从天空看地球》。

目录

爱因斯坦的预言  002
神奇的地球  004
45亿年的地质变迁  006
海洋——地球之肺  008
人类、果蝇、海胆有血缘关系吗?  010
缺少细菌,人类如何生存  012
“丛林法则”与食物链  014
不容忽视的生态经济  016
2030年,我们需要两个地球  018
惊人的生物灭亡速度  020
受到保护的区域  022
农业机械化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024
2050年,90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026
农业——人类最重要的经济产业  028
绿色革命真的就好吗?  030
欧盟总预算的40%用到了哪里?  032
土壤的荒漠化危机  034
可怕,它们正在消失  036
米饭与咖啡,我们更需要哪个?  038
一边吃水果,一边喝石油  040
1.25亿公顷土地与基因改造食品  042
1公斤牛肉=1万升水?!  044
废弃物的处理及资源的回收  046
60亿人口,还在增长中  048
城市文明的诺亚方舟何时起航(一)  050
城市文明的诺亚方舟何时起航(二)  052
城市文明的诺亚方舟何时起航(三)  054
“吃人”的城市交通  056
空气污染每年“杀死”240万人  058
2030年,全球贫民区人口将达到20亿  060
科技是把双刃剑  062
生态足迹与地球负荷限度  064
3R,让“零废弃物”成为现实  066
危险的废弃物  068
能源背后是什么?  070
石油还能用多久?  072
空气污染,煤炭比石油更严重  074
揭开油砂的真实面目  076
如何善用核能?  078
一架飞机对空气污染的“贡献”有多大?  080
谁该为气候恶化“埋单”?  082
太阳能是个好东西  084
地热发电知多少  086
风力发电最环保  088
电力消耗知多少  090
全球变暖,人类最大生存课题  092
海平面上升56米,意味着什么?  094
2050年,将近2.5亿生态难民  096
可爱的北极熊,请不要消失  098
农牧业,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产业  100
江河断流危机  102
换一个角度看气候变暖  104
人为控制碳排放量只是权宜之计?  106
暖化现象的代价  108
温室气体排放常识  110
你所不知道的渔业  112
过度捕捞的尽头是什么?  114
失衡的生态环境  116
鲸类的命运谁来主宰?  118
藻类——海洋的另一大宝藏  120
混合养殖系统,养殖渔业的春天  122
海洋污染需要未雨绸缪  124
不可不知的珊瑚生态系统  126
全球渔业现状  128
全球超过10亿人缺水  130
水是可以再生的  132
滴水灌溉更节水  134
你有节水意识吗?  136
水源冲突是个大问题  138
饮用水与生命安全  140
用水浪费还在继续  142
水坝带给人们的思考  144
湿地——地球之肾  146
全球环境指标(1990~2005年)  148
到底什么是森林?  150
森林,地球的另一个肺  152
林业是全球首要的再生资源  154
林木业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156
森林被破坏后的连锁反应  158
森林砍伐与贫穷问题  160
森林中的居民  162
鲜为人知的红树林地区  164
森林防护刻不容缓  166
最后一棵树的故事  168
全球化带来了什么?  170
移民与生态难民  172
善用我们的权力  174
关注青少年生存状况  176
女权仍需被关注  178
战争有没有终结者?  180
NGO,改变世界的另一股力量  182
让爱与责任改变世界  184
全球环境公约 186

序言

抢救我们的家园
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活动。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都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够实现的。环境保护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保护环境,重要的在于激发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公民的环境意识。公众的环境意识直接影响着每个人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对引导人们科学正确地认识环保问题、动员全社会合力解决环保问题,都具有实践意义。
《HOME:抢救家园行动》一书中论及包括各种地球资源和生命的起源、人类文明发展,一直到当今生态的失衡状况。全书通过图片与文字的鲜明对比,一方面用航拍的视角展示给读者全世界54个国家的美景奇观,一方面透过惊人的数字和案例,让读者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地球正在面临的可怕灾难,以及由于环境恶化、人为破坏所带来的“地球创伤”。那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如当头棒喝,在震撼之余也能引发读者深思;而且本书更加注重文字的可读性,突出与每个公民休戚相关的环保知识点,并特别添加了许多张精心绘制的彩色示意图,为读者说明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森林保育、电力消耗等议题,帮助读者理解地球不堪重负的现状……
仅仅靠科学、专业和宣传,拯救不了我们的家园,还要让全社会都树立起环境意识。因为,如果没有环境意识,环保宣传的力度再如何大,最终也只会流于形式。可以说环境意识是一个支点,而它能撬动的,绝不仅仅是人们对地球的美好情感,而是落实在生活中的切切实实的行动。
关注生态环境、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中国和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保护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而一起努力!抢救我们的家园,就是拯救人类的未来!
曲格平
首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
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文摘

插图:





爱因斯坦曾经预言一旦蜂群消失 人类只能再生存四年
人类的总数约有60亿,但是人类并非是地球上唯一的物种,和我们一同居住在此的,还有其他数十亿的动植物和单细胞生物。人类的生存和这些物种息息相关,但是我们却讨厌和它们一起分享地球资源。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当蜂群消失之后,人类将只剩下四年的寿命。他的见解很有道理:如果没有蜂群,就不能传播花粉,植物就会绝种,而所有仰赖植物为生的动物都将受到影响,这其中也包含我们……
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不但彼此关系紧密,也与大自然有着复杂的互存关系。我们可以从食物链中或是自然界的营养循环里,发现它们相互依赖为生,靠着物种间数量的制衡,达到一个相安互存的境界。这些紧密的依附关系,使得生物所需的基本元素,得以在物种间或环境里,不断地来回循环交换。这样的地球生态循环持续不断,随处可见,而人类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便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着。首先,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利自己生长的营养;接着,二氧化碳转变成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进到动物或是人类的口中,被消化成其体内的肌肉组织;等到动物身体被分解时,二氧化碳又再次回到土地或大气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会释放出生物所需的氧气。而人类劳动所流下的汗水,其中的水分子与大气、河流、泥土及水果中的一样,同时存在于我们的大脑,和那些早已绝种的恐龙身上。因此,被我们称为“生态学”的科学研究,其实就是在探讨这些问题。

相关阅读:

国际贸易/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教科书系列 [平

变频调速SVPWM技术的原理、算法与应用 [平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气工程基础 [平

知日铁道(超值附赠绝赞日本铁道风景TOP2

蒋介石:1887-1975(上)(还原一个真实的蒋介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

读书人网 >经济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