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高等学校教材:中国自然地理(第3版)

发布时间: 2012-10-11 14:36:02 作者: 田群

中国自然地理(第3版) [平装]

编辑推荐

《中国自然地理(第3版)》:高等学校教材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章 国土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疆域
第二节 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地貌
第一节 地貌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地貌形成因素
第三章 气候
第一节 气候特征
第二节 气候形成因素
第三节 气温与降水
第四章 陆地水
第一节 地表水与地下水
第二节 主要河流
第五章 中国近海
第一节 海域
第二节 海底地貌
第三节 海岸
第四节 岛屿
第五节 近海水文
第六章 土壤地理
第一节 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
第二节 主要土壤类型
第三节 土壤分布规律
第七章 生物地理
第一节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第二节 陆栖脊椎动物地理
第八章 环境演变
第一节 第三纪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第四纪的环境演变
第三节 全新世的环境演变

第二篇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九章 土地资源
第十章 水资源
第一节 中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第二节 水能资源
第三节 水资源的评估与预测
第十一章 气候资源
第一节 热量资源
第二节 水分资源
第三节 太阳能与风能资源
第十二章 生物资源
第一节 植物资源
第二节 动物资源
第十三章 海洋资源
第一节 海洋生物资源
第二节 海水化学资源
第三节 海底矿产资源
第四节 海洋动力资源
第五节 海洋空间资源
第十四章 矿藏资源
第一节 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成矿条件与分布规律
第三节 主要矿藏及其分布

第三篇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与地理区域
第十五章 自然地理区划
第一节 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 中国地域分异的特征
第三节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
第十六章 东北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第二节 区域内部差异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十七章 华北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第二节 区域内部差异
第三节 区域开发与整治
第十八章 华中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第二节 区域内部差异
第十九章 华南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第二节 区域内部差异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十章 内蒙古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第二节 区域内部差异
第三节 区域开发与整治
第二十一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第二节 区域内部差异
第三节 区域开发与整治
第二十二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第二节 区域内部差异
第三节 区域开发与整治

第四篇 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国土整治
第二十三章 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四章 国土开发与整治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在第二级地形阶梯边缘的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以东,是第三级地形阶梯,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自北而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这里地势低平,沃野千里,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基地和人口、城镇、村落密集,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捷的经济区。长江以南为低山丘陵,广大地区海拔不超过500米,地面起伏不平,平坦的河谷平原、盆地与低缓的丘陵、低矮断续相连的低山交错分布。在这些平原、低山丘陵以东,还有一列北北东走向的山脉——长白山、千山、鲁中山地,以及浙闽沿海的仙霞岭、武夷山、戴云山等分布,海拔多在500-1500米之间,虽然绝对高度不大,但从低海拔的平原和谷地仰望山峦,也颇为巍峨。在海岸线以东,为宽阔的大陆架浅海,是大陆向海洋平缓延伸的部分,水深在100-200米,宽400-600千米,为重要渔场,并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在大陆架上,岛屿星罗棋布,以台湾岛和海南岛最有名。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的地势,是我国地貌轮廓最为突出的特点,对河流分布影响最显著。我国著名的江河,大都发源于第一、二级地形阶梯上,自西向东流注,沟通了东西之间的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在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的地段,河流下切,坡大流急,峡谷栉比,水力资源丰富,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梯级开发。
二、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全国总面积的1/3。从最西的帕米尔高原到东部的沿海地带,从最北的黑龙江畔到南海之滨,大大小小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貌的骨架,控制着地貌形态类型空间分布的格局。如果把分割的高原、盆地中崎岖不平的山地性高原、丘陵性高原、方山丘陵性盆地包括在内,连同起伏和缓的丘陵合计来算,广义的山地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5%(图2-3)。

相关阅读:

海蒂性学报告:男人篇(修订版)

新婚夫妻孕前准备手册

爱的地下教育(抽醒宅男,肃清剩女)

认识性学(插图第6版)

性学与爱情心理学(作者罗生)

男人这东西(销量百万的男性自供状)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

读书人网 >地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