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儿童文学典藏书库(5册)(作者徐德霞)

发布时间: 2012-10-13 11:15:18 作者: 田群

儿童文学典藏书库(5册) [平装]

编辑推荐

《儿童文学典藏书库(5册)》:聆听大自然的野性呼唤,感受生命的爱与激情。

目录

《象群迁移的时候》
主编寄语
为中国的动物文学创作加油(序)
象群迁移的时候
紫色
四号公马
与狼共舞
猎人的故事
留守令公山
刺猬风波
雷鹏

大脚怪轶事
羊泪
野人谷
擒野牛记
草原猎狼
逮猴儿
袋鼠酋长
土丘上的悲喜剧
银鼬
一只猫的独白
最后一枪
一只狼的14天
《白牛》
《野山的狼嗥》
《牧犬小乱子》
《云豹斑斑》

文摘

象群迁移的时候

泼水节那天,密云岭一带原始森林中发生了一次地震。大地摇晃了几下,山没有坍,房没有倒,却惊动了祖祖辈辈在那里栖养生息的一群大象。大象开始向边境方向迁移。据猎人报告,象群离国境线只有一百多公里了。按照大象行走的速度推算,一个昼夜就会越出国境。自治州党委和省动物研究所得到消息后,立即请求边防部队某部支援,无论如何要阻止大象出境,但不能伤害象群,还要设法把这些庞然大物引到一百多公里远的勐捧自然保护区去。
零点钟,董团长接到军分区指示后,立即命令曼岗三连强行军赶到南梭江一带堵象。但是,曼岗离南梭江有八十多公里的牛毛细路,董团长怕三连赶不上象群,就又直接打电话给离密云岭最近的鹭鸶谷查线班,叫班长吴杰生马上带领全班三名战士前往密云岭,阻止象群移动,等待援兵到来。董团长自己则带着警卫排,沿着国境线搜索前进。三支队伍像个“个”字型,焦点集中到宝贝象群上。
单说鹭鸶谷查线班四位边防战士,经过半夜急行军,在朝霞给大地穿上彩衣的时候,进入了密云岭,来到野牛凹。身材不高、但结实得像棵树墩的吴班长查看了军用地图,根据象群走路不拐弯的特点,决定在这条必经之路上等待象群。新战士鲁新海放下枪就悠然地吹起口琴。他是上海人,听说要和象群打交道,高兴极了,忍不住对身旁一个长得精精瘦瘦的战士说:“孙猴子,我小时候跟妈妈到马戏场看驯象表演,大象不但会敬礼,鞠躬,摇铃铛,长鼻子还会吹口琴。待会儿,咱也逮只象训练训练。”
孙猴子本名叫孙有志,是通信连出名的淘气鬼,攀陡壁爬高树是他的拿手好戏,还能倒着身体从几丈高的电线杆倏地滑下来,因此大伙送给他这样一个雅号。此刻,孙有志看看鲁新海手中的口琴,拍拍鼓鼓囊囊的裤兜说:“我把昨天老咪涛给我过泼水节吃的两只大山桃也带来了。碰到猴子,我总得给兄弟们一份见面礼呀。嘻嘻。”
“你们可别尽想美事了。大象可厉害啦,它鼻子一扫,大树就被拦腰切断;它脚一跺,地上就出现一口深井。”卫生员岩温罕故意吓唬鲁新海和孙有志。他是个傣族战士,爷爷和阿爸都是威震山林的“盘巴利”,他从小就跟着阿爸到森林里去捡木耳,找砂仁。阿爸逮马鹿打狗熊时,他就帮阿爸扛铁夹子拿火药葫芦,算得上是个“森林通”。
吴班长是个老兵,对大象很熟悉;听了三个战士的一席话,他脸绷得像上了箭的弦一样紧,严肃地说:“大家要记住,象群是科学研究的珍宝,一头大象就值几万元。在西双版纳这个动物王国里,只剩下两群野象啦。”
三个战士听了直咋舌头,都觉得肩上沉重得像压着一座山。
突然,野牛凹的尽头,传来大象的脚步声,像六月闷雷,又像大海狂涛。地面扬起了巨团尘埃,把天空弄得阴沉沉的。吴班长果断地挥挥手说:“快,每人折一根树枝,跟我来。”四个战士退到一里外一座刀削似的石崖前。石崖有几丈高,壁上横七竖八长着胳膊粗细的葛藤,人可以攀援而上。
象群越来越近了,已经看得清楚葵扇一样的耳朵,正啪嗒啪嗒地扇打着。一根根雪白的象牙,犹如一把把军刀。水桶般粗的鼻子左右横扫,凤尾竹和小树都被齐根打断。一些碗口粗的树被长鼻子缠住,轻轻一提,连根拔起。这群象少说也有五六十头,有大象也有小象,还有一头稀世珍宝——白象。
隔着二三百米的距离,四个战士就挥舞树枝大声吆喝,想吓退象群。但大象全像聋子一样仍然不紧不慢地往前走。吴班长用树枝拼命抽打一丛丛凤尾竹,发出“咚咚咚”的声响,象群也毫无反应。孙有志急了,拾起一块卵石,愣头愣脑地向走在最前面的那头大灰象扔去,不偏不倚正打在大灰象的鼻子上。大灰象突然停住脚步,朝天翘起长鼻,瞪起一双玻璃球似的眼睛,望着四个胆敢阻拦去路的人。
岩温罕急促地叫道:“班长,那是头独牙象,是头象。”
确实,头象的躯体格外高大,嘴里只露出一根象牙。吴班长听老猎人讲过,独牙象性情凶猛,勇不可当,是森林三霸(老虎、野牛、独牙象)之一。奇怪的是,独牙象左耳朵中间裂开,成了两片。
独牙象一站住,其他象也都收敛了脚步。静穆了一分钟,独牙象突然发出一声吼叫,震得树叶纷纷落地,象群也跟着一起怒吼起来,震得四个战士耳膜发疼。吴班长一看形势不好,立刻叫了声:“撤到崖上去!”
四个人一转身,抓住葛藤就往上攀。孙有志三下两下就登上了崖顶;岩温罕和吴班长也爬到半路。突然,崖底下“哎哟”一声,吴班长一看,不好了,鲁新海刚爬了一截,一脚没踩稳,滑了下去。独牙象扇着耳朵,撅着长刀似的独牙,呼噜呼噜喷着粗气,恶狠狠地向鲁新海逼来。鲁新海急忙重新拉着葛藤往上爬,但连爬两次又都滑了下去。吴班长双脚往陡壁上一蹬,一松手跳了下来,二话不说,用肩膀猛顶起鲁新海的屁股;鲁新海踩着吴班长的肩膀和头顶,登上了石崖。这时,独牙象已逼到石崖前,从象鼻子里喷出来的那股热烘烘的气流直向吴班长身上扑来。他灵活地纵身一跃,飞快地向崖顶攀登。象鼻带着一股风,“嗖”地抡打过来,把他的一只鞋子打掉在地。然后,独牙象示威似的用鼻尖卷起那只胶鞋,高高举在半空,兴奋地吼叫着,带着象群浩浩荡荡继续朝边境迁移。
目送着象群远去,四个战士开了个诸葛亮会,决定赶小路在距离国境线十公里的南梭江边拦住象群。 

太阳偏西时,他们赶到了南梭江边;雄浑的江水在这里突然拐了个弯,形成一个葵扇岛。半岛圆圆的像一把葵扇,只有一条像扇柄一样狭窄的通道把岛和江岸连在一起。吴班长果断地说:“这儿离国境线不远了,这一次天塌下来也要把象群拦住。我们要想办法把象群先赶进葵扇岛,然后再想办法。”
话音刚落,草丛里呼啦啦飞出几只锦鸡,扑打着五颜六色的翅膀,拖曳着长长的尾巴,越过南梭江向对岸飞去。一群在草地上嬉戏的金丝猴也惊慌地逃上大树。一阵腥风迎面扑来,象群穿过山岩,顺着河岸过来了。吴班长捋捋袖子高叫道:“只准朝天开枪!同志们,冲啊!”四个战士高声呐喊着,向象群冲去。象群吃了惊,纷纷停下脚步。只有独牙象轻蔑地瞪着眼,仍然气势汹汹地逼过来。吴班长端起冲锋枪朝天放了两个点射。
清脆的枪声震动了山谷。独牙象吓了一跳,停下脚步。吴班长趁机叫道:“集中火力,向独牙象上空开火!”两支冲锋枪两支自动步枪一起射击,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子弹尖厉地呼啸着,打断许多树枝,落在独牙象身上。独牙象恐慌了,吴班长又拔出一颗手榴弹,向空地扔去。“轰”的一声巨响,吓得独牙象哼哼两声,掉转身去。四个战士高呼着:“追呀,追呀!”朝屁股开枪,想逼着象群进入葵扇岛。但狡猾的独牙象刚退了两步,突然斜冲出去,离开南梭江,向孔雀林跑去。吴班长非常着急,穿过孔雀林,就是国境线,那时任你是神仙,也休想挡住象群了。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岩温罕“嗖”的一声像道闪电一样跃到象群前,抓起两把沙土,朝独牙象眼睛扬去。独牙象闭着眼睛,暴跳如雷,朝岩温罕追来。岩温罕转身就往葵扇岛跑,独牙象领着象群追进了葵扇岛。岩温罕拼命跑着,只觉得身后阵雷似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他急中生智,把军衣一脱,往正前方用力一甩;军衣鼓着风,在半空中像只黄鹰一样滑翔而去。他则往右来了一个急拐弯。独牙象一直追去,很快就用鼻子卷住军衣,才知道上了当。它掉过头来又要追岩温罕,但已迟了;岩温罕站在高高的江堤上,一个猛子跃入汹涌的南梭江。葵扇岛真是个理想的地方,江堤笔陡,离水面又高,大象笨拙的身体下不了水,只能在江边急促地徘徊着。
在象群进入葵扇岛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那头珍贵的白母象带着一头乳象被手榴弹的爆炸声吓懵了,离开象群向密林深处跑去。吴班长立即和鲁新海一起猛追。白母象心慌意乱,不断用鼻子拍打乳象的屁股,催促它快走。在过一道土坎时,乳象走得太急,绊了一跤,前腿扭伤了筋,站了几次站不起来,躺在地上呜呜哀叫。吴班长和鲁新海赶了过来,白母象摆出一副决一死战的姿态,高高竖起鼻子,疯狂地吼叫着。两支枪同时朝白母象的耳朵边扫去。白母象一步一步后退着,最后用鼻子和乳象的鼻子恋恋不舍地缠绕了一阵,才悲愤地长吼一声,独自奔进森林。鲁新海还要去追,吴班长拦住他说:“算了吧,乳象在这里,母象不会跑远;象群在葵扇岛,孤象还要回来。来,我们抬着俘虏回去吧。”
鲁新海揪住乳象的鼻子,吴班长抓住两条象腿,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那头一百多斤重的乳象抬到葵扇岛前,用一根青藤拴在一棵大树上。
战士们在葵扇岛口烧起了一堆火,熊熊的火焰蹿得比竹梢还高,给葵扇岛安上了一扇结实的火门。
……

读书人网 >儿童/青少年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