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健康管理学》主要为医院体检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健康管理服务的专业人员提供参考,也作为健康管理师培训的基本教材,还用于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健康管理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和科研。
目录
第一章 健康管理学概论
第一节 健康管理基本概念
一、健康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二、健康管理的概念
三、健康危险因素
四、健康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服务流程
五、健康管理的实践溯源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 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
一、生活方式管理
二、疾病管理
第三节 健康管理在中国
一、健康管理在中国的需求
二、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及现状
三、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应用
第二章 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基础
第一节 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
一、统计学方法概述
二、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三、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四、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五、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六、常用统计表和统计图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
二、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及用途
三、常用指标
四、现况调查
五、病例对照研究
六、队列研究
七、实验性研究
八、筛检试验
第三节 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
一、循证医学相关概念
二、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
三、循证医学实践中最佳证据来源
第三章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述
一、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含义与联系
二、健康教育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第二节 健康传播
一、传播的基本概念、分类与模式
二、人际传播
三、大众传播
四、传播材料制作与预试验
第三节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一、“知信行”模式
二、健康信念模式
三、自我效能理论
四、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
五、群体动力论
第四章 信息收集、分析、管理
第一节 医学信息和数据的种类
第二节 信息收集
一、信息来源
二、问卷设计
第三节 统计软件SPSS的使用
一、数据的录入
二、数据分析
第四节常用定性方法及资料收集与分析
一、定性研究概述
二、常用定性方法
三、定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五章 健康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第一节 健康危险因素
一、环境因素
二、生物遗传因素
三、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四、卫生服务因素
第二节 健康风险评估概述
一、健康风险评估的定义
二、健康风险评估的历史
第三节 健康风险评估的技术与方法
一、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
二、健康风险评估的种类与方法
第四节 健康风险评估的目的
一、健康风险评估应用于个人健康指导的目的
二、健康风险评估应用于群体管理的目的
三、健康风险评估应用于健康保险的目的
第六章 健康干预计划设计
第一节 计划设计概述
一、计划设计概念
二、计划设计原则
第二节 计划设计的基本程序
一、健康干预需求评估
二、确定干预目标
三、制定干预策略
四、健康干预计划的执行及评价方案
五、健康干预计划的预算
第三节 健康干预计划设计的应用
一、基于群体的健康干预计划书
二、基于个体的健康干预计划
第七章 健康管理的实施与评价
第一节 健康管理计划的实施
一、制定实施的工作时间袁
二、组织机构建设
三、实施人员培训
四、设施设备与健康传播材料
五、实施的质量控制
第二节 健康管理评价概述
第三节 健康管理的效果评价
一、健康管理效果评价内容与指标
二、健康管理效果评价方法
第八章 健康干预基础知识
第一节 营养与膳食
一、营养学基本知识
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
三、膳食平衡与膳食指导技巧
四、食品安全常识
五、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知识和应用
第二节 身体活动
一、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
二、身体活动总量与健康
三、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推荐量
四、身体活动干预
五、运动中不适症状和意外的预防、自我监测和处理
第三节 吸烟与饮酒
一、成瘾性行为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二、吸烟与酗酒对健康的危害
三、吸烟行为的预防、矫治与健康促进
四、控酒与健康促进
第四节 心理与健康
一、心理健康
二、情绪与健康
三、个性与健康
四、心理压力与健康
五、心身疾病
第五节 中医体质辨识与健康管理
一、概述
二、中医体质辨识的原则和内容
三、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辨识
四、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调护
第六节 森林浴与健康
一、森林浴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二、森林浴导致的NK活性上升持续时间
三、森林浴对女性受试者NK活性的影响
四、森林浴对应激激素的影响
五、来源于树木的芬多精(精油)对人体NK细胞功能的影响
六、森林面积与癌症死亡率
七、结语
……
第九章 社区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第十章 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管理
第十一章 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
第十二章 健康管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 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的应用
第十四章 健康管理市场营销
第十五章 健康管理工作中的伦理问题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4)体质的多样性:体质的形成与先、后天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因素的多样性和环境因素的复杂性,使个体体质存在必然的差异,世界上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而即使是同一个体,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其体质特点也是逐渐变化着的,所以体质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中医学的因人制宜、辨体论治强调的正是这种特异性。因此,无论是比较不同的生命个体,还是考察同一个体的不同生命阶段,都能充分体现出体质的多样性特点。
(5)体质的趋同性:在个体体质的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使个体体质具有差异,而环境因素、饮食结构、年龄因素、疾病因素和社会文化习惯等均可对体质产生明显的影响。处于同一历史背景、同一地方区域、同一年龄结构或饮食起居条件比较相同的人群,由于其遗传背景和外界条件的类同性,往往使特定人群的体质呈现类似的特征,这就是群类趋同性。而在相同的时空背景下,体质的趋同性会导致某一人群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的病理过程的倾向性。因此,人类的体质、发病所具有的共性,也使群体预防和群体治疗成为可能。
(6)体质的可调性:体质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动态可变的,这就使调整偏颇体质,防病、治病成为可能。在生理情况下,针对各种体质及早采取相应措施,纠正或改善某些体质的偏颇,以减少体质对疾病的易感性,可以预防疾病或延缓发病。在病理情况下,可针对各种不同的体质类型,将辨证论治与辨体论治相结合,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个体诊疗的优势,提高疗效。
相关阅读: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