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管理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马义飞,男,中共党员,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企业管理专业负责人。
北京科技大学博士毕业,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研究工作,通过科研合作,熟悉矿山和油田企业生产管理实际。2000年曾赴美做访问学者,系统学习了西方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通过中西方理论和实践的积累,形成了比较符合我国实际的管理理念和思想。加上20多年的高校教学经验积累,这些都会体现在《管理学》的字里行间。
曾参加原国家经贸委国有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程,参与了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国际合作项目经理人员大型培训工程,多次为国际培训项目讲授“管理决策”,曾多次被邀请到大庆、辽河、胜利等各大油田公司。广州储能电厂等大型国有企业讲授“管理学”。现在负责研究生和本科生“管理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等课程的讲授。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管理与管理学
1.1.1 管理的定义
1.1.2 管理的5项职能
1.1.3 协调与柔性管理
1.1.4 管理的基本特征
1.2 管理的性质
1.2.1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2.2 管理的普遍性与学科的综合性
1.2.3 管理的重要性
1.3 管理者
1.3.1 管理层次与管理者技能
1.3.2 管理者角色
1.3.3 管理者道德
1.3.4 管理者的社会责任
◇本章总结
◇讨论题
第2章 管理理论的演进
2.1 管理学发展史
2.1.1 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2.1.2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2.1.3 社会生产的发展与管理理论的产生
2.1.4 管理理论各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
2.2 现代管理学的主要特征
2.2.1 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含义
2.2.2 中国管理现代化的实质
2.2.3 现代管理学的构成方式
◇本章总结
◇讨论题
第3章 管理理论综述
3.1 古典管理理论
3.1.1 劳动分工
3.1.2 泰勒的科学管理
3.1.3 经营管理理论和行政组织理论
3.2 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3.2.1 行为科学的早期研究
3.2.2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
3.3 其他管理理论学派
3.3.1 社会合作系统学派
3.3.2 经验或案例学派
3.3.3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3.3.4 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3.3.5 群体行为学派
3.3.6 决策理论学派
3.3.7 沟通信息中心学派
3.3.8 数学学派
3.4 统一的趋势
3.4.1 系统管理理论
3.4.2 权变理论
3.4.3 过程管理理论
3.4.4 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
◇本章总结
◇讨论题
第4章 组织职能
4.1 组织概述
4.1.1 组织的概念
4.1.2 组织理论研究内容
4.1.3 组织建立过程
4.1.4 组织工作
4.2 组织理论
4.2.1 组织系统论
4.2.2 组织规模与组织生态
4.3 组织结构类型
4.3.1 组织结构的类型
4.3.2 部门与岗位描述
4.3.3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选择
4.3.4 现代组织结构的新发展
4.4 组织运行的基本原理
4.4.1 目标统一性
4.4.2 分工与协作
4.4.3 责、权、利一致
4.4.4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4.4.5 稳定与变革相结合
◇本章总结
◇讨论题
第5章 组织设计参数
5.1 管理层次和管理宽度
5.1.1 管理宽度与组织层级
5.1.2 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
5.1.3 格拉丘纳斯上下级关系理论
5.1.4 变量依据法
5.1.5 组织层级
5.2 部门的划分
5.2.1 部门的划分方法
5.2.2 部门划分的原则
5.3 岗位职权与委员会管理
5.3.1 岗位职权
5.3.2 授权
5.3.3 委员会管理
◇本章总结
◇讨论题
第6章 计划
6.1 计划概述
6.1.1 计划的概念
6.1.2 计划工作的任务
6.1.3 计划的形成过程
6.1.4 计划工作的性质
6.2 计划的种类
6.2.1 按计划形式分类
6.2.2 按职能分类
6.2.3 按计划期限分类
6.3 计划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6.3.1 计划工作的程序
6.3.2 计划工作的方法
6.4 计划工作原理
6.4.1 限定性原理
6.4.2 承诺原理
6.4.3 灵活性原理
◇本章总结
◇讨论题
第7章 目标与战略
7.1 目标的性质和作用
7.1.1 目标的性质
7.1.2 目标的作用
7.2 目标管理
7.2.1 目标管理的过程
7.2.2 目标管理的优点
7.2.3 目标管理的前提
7.2.4 对目标管理的讨论
7.3 战略管理
7.3.1 战略层次
7.3.2 战略管理过程
7.3.3 战略环境分析
7.3.4 制定战略的原则
7.3.5 常规可选战略
◇本章总结
◇讨论题
第8章 预测
8.1 预测在计划工作中的地位
8.1.1 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
8.1.2 预测的概念和重要性
8.1.3 预测的程序
8.2 预测的种类
……
第9章 决策
第10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11章 领导
第12章 领导理论和领导方式
第13章 沟通
第14章 激励
第15章 控制职能
第16章 企业文化
第17章 管理创新
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管理学理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环境,从一开始几乎完全引入西方的管理理论,到现在已经消化吸收了西方理论的经典,并且融入了我国自己的管理实践经验和中国文化特色。在此期间,本书作者一直从事管理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有幸经历了这一伟大的发展过程,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借本书出版机会,试图总结现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成果,内容力求简练,观点明确,概念清楚。
本书前3章论述基础理论,第4章组织职能,简单介绍组织理论,讲述组织结构类型、组织运行的基本原理。第5章组织结构设计,讲述如何设计一个组织,包括管理层次与宽度、部门的划分、岗位描述。第6章计划,讲述计划的概念、分类、计划工作的程序和方法。第7章目标与战略,主要讲述目标管理和战略管理。第8章预测。第9章决策,讲述决策风险分析,决策行为特征,决策方法。第10章人力资源管理,讲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问题,人力资源计划、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第11章领导,讲述领导理论。第12章领导方式与领导艺术。第13章沟通联络。第14章激励,讲述激励理论,激励方法。第15章控制职能,讲述控制理论,管理控制原理。第16章企业文化,介绍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外优秀企业文化。第17章管理创新,介绍创新理论与管理创新原理。
本书的特色如下。
(1)从概念讲起,语言简练。全书从写稿开始,力求自己组织语言,防止大段拷贝。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和基本方法的展示。
(2)通俗易懂。本书追求通俗易懂,特别是有些基础理论内容,将多数教科书中沿用多年生硬的翻译语言通俗化,例如:“协调就是在企业的技术工作、贸易工作、财务工作和其他工作中注意本工作对企业所有职能应承担的责任和对他们带来的后果”,改成“协调就是在企业的技术工作、贸易工作、财务工作和其他工作中注意本工作对整个企业负责,而不是只对本部门负责,也要注意本部门的工作对其他部门的工作产生的不利影响”。
(3)全书多处都体现自己的观点。如“管理者概念技能”“组织的功能”“计划的形成和审批程序”“计划与调度”“管理控制原理”“石油企业文化”。
(4)将数量方法有机地结合在其中,并细致地展示了应用过程。如计划、决策、控制都有体现。
(5)本书加入了许多与讲述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并将最近积累的石油企业改革的活生生的案例加入其中。
文摘
插图:
第3章 管理理论综述
学习目标
1.熟悉劳动分工的内容和意义;2.掌握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3.掌握法约尔关于企业的6种活动和管理的5项职能;4.熟悉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5.掌握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6.了解行为科学理论和其他管理学派。
相关阅读: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