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袁腾飞讲中国史(下)(袁腾飞著)

发布时间: 2012-10-19 13:37:37 作者: 田群

这个历史挺靠谱2:袁腾飞讲中国史(下) [平装]

编辑推荐

《这个历史挺靠谱2:袁腾飞讲中国史(下)》作者感情滚烫,以生脆而凶猛的语言,俏皮生动地讲述了中国近现代史,给千万读者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中国近现代史大普及。《这个历史挺靠谱2:袁腾飞讲中国史(下)》由袁腾飞亲笔写《修订版序》,爆料《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引争议内情;袁腾飞亲自审定,批除错误;有国内顶级插画师精心配制20幅精美插画;国际流行大开本,双色印刷。

媒体推荐

相比太多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袁腾飞致力于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他嬉笑怒骂的讲述风格引起了争议,但袁腾飞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普及历史知识,并且让这种普及变得有趣。
——《中国青年报》
我们习惯于心存敬畏之心,听人正儿八经地说史,评书好听,那是野史,袁腾飞从历史中提炼出幽默来,让人听着可乐听得上瘾,还真是难得。
——《广州日报》
袁腾飞感情滚烫,一口京片子生脆而凶猛,砍瓜切菜痛下针砭,如同老北京的豆汁,初入口毁人朵颐,细回味悠长绵然。
——《羊城晚报》
无论是虚拟世界里的网民,还是现实课堂里的学生,所有人最被袁腾飞吸引的,是他把“死去”的历史“活生生”地带到大众面前。
——《文汇报》
冷静、平和的心态,使袁腾飞将自己对历史的喜爱发挥到了一种极致,他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京华时报》

作者简介

袁腾飞,中国通俗讲史界领军人物,引领一代讲史新风,善于以幽默犀利、灵活多变的语言风格,讲述海量的历史知识。其独特的讲史风格,赢得了千万粉丝的热烈追捧,被广大读者朋友们昵称为"袁Sir"。袁Sir每推出一部新书,都会迅速冲上各大书城畅销榜。

目录

第一章 内忧外患奈之何(两次鸦片战争)
01.?玩不过你,就开打吧
资本主义要扩张/虚弱的清朝/女皇要开战/以死殉国报君恩
条约,又见条约/李鸿章急中生智
02.?惹不起你,我躲得起
女皇再挑事端/名将的溃败/恭亲王的委屈/圆明园之劫
03.?“太平城”里“太平军”
天王“革命”动机怪/阴差阳错的机遇
后宫数字化管理/初到富贵城/“天王”的排场
王位大批发/这里富佬多/保卫中国文化
曾国藩传檄天下
04.?睁眼看世界的潮人们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墙里不香墙外香/观念改变最重要
第二章 坚船利炮叩国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01.?慈禧太后主政
女人当家/男人打仗
02.?洋务运动为何没使中国走向富强
三次辩论定乾坤/洋务运动轰轰烈烈
应该学什么?/学西方为何没富强?
03.?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
04.?清朝、法国大角力
属国多,责任大/左宗棠死不瞑目
05.?甲午海战,蒙羞千重
挑事儿急先锋/不宣而战搞袭击/战场上的家书
令人震惊的屠杀/虫子渴望吞大象/李鸿章的无奈
06.?老佛爷掐断了变法的路
维新人士十大论条/多个敌人少条路/老佛爷发怒了
07.?八国联军进北京
操演巫术挡枪炮/让你跟洋人斗一斗/最生猛的老太太
联军进京,太后狂逃/御侮不成,反而招祸
第三章 帝制已消成历史(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01.?革命思潮大涌动
猛一回头烽火起/靠山已经靠不住
02.?起义频现英雄凋
学习日本最直接/同盟会横空出世/刘郎死去霸图空/鉴湖女侠慷慨志
03.?风雨飘摇中的清廷
亡羊始补牢/假立宪,真集权
一不小心革命成功了/清廷着了袁世凯的道
04.?该由谁来当总统
功成能身退/几家欢乐几家愁/皇帝指定让我干
05.?在讨逆声中凄怆逝去
准内阁总理被暗杀/亲日?NO,我亲美
我就是想称帝/讨逆声四起
06.?“短暂的春天”
夹缝中谋发展/土地情结很深重
07.?新思潮在涌动
复古那一把火/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请说大白话
第四章 说不尽恩怨情仇(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
01.?在那希望之后
青年学生的愤怒/只给希望,不给实惠
真正是为了救国救民
02.?一个“主义”
马克思主义到中国/建党定任务
03.?合作,携手前进
你情我愿好开端/彼此融合共开拓/黄埔军校多雄才
04.?北伐,酣战一场
罢工时间破纪录/打倒两个军阀
05.?不好意思,请你出局
两政敌的共同选择
06.?战略大转移
摸索一套新战法/漫漫长途两万五
第五章 浴血抗倭谱战歌(抗日战争)
01.?你来,我躲,先安内
蚂蚁想吞象/转嫁矛盾欲称霸
02.?艰苦的处境,高昂的斗志
武装抗日第一枪/饥饿严寒击不垮意志
03.?大家联合来抗日
秘密党员吉鸿昌/勇猛大刀队/西安,时局的扭转点
04.?守卫家园,端起手中的枪
众里寻他千百度/抗战,已无退避
05.?一寸河山一寸血
百万人大掐架/拼死御敌
屠夫凶相毕露/功亏一篑
06.?战争背后的残酷时光
在战火中改编/策略大转变/日本急了要玩儿命
“三光政策”忒歹毒/困难困不住智者
07.?扬眉吐气在今日
强弩之末/日本霸图空/一雪国耻
第六章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解放战争)
01.?硝烟中的谈判桌
装备上档次/重庆谈判
战场、谈判桌遥相呼应
出力不讨好的调停
02.?战火熊熊燃遍天
蒋介石的自信/同窗之间,刀兵相见
神州大地再起战火/打的就是王牌
物价翻着跟头涨
03.?在对抗中攻守易置
东北败相已显/千里挺进大别山
04.?三局决胜负
辽沈战役定东北/淮海战役一拖三
干净利落取平津
05.?万里江山换新颜
划江而治成幻想/退守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序言

各位读者朋友,呈现在你们面前的这套书,是根据我在精华学校的网络课程授课视频整理而成。以前曾被命名为《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由别的出版公司出版过。由于这套书是由讲稿辑录,因此应该把口语书面语化,以使之符合大众的阅读习惯。当时出版公司的编辑和我讲,我只需改正书中的史实错误,口语变书面语的工作,则由他们完成。我当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乐得省事。而且,书中的小标题,包括书名,都是编辑代劳的。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面世后,我顿时誉谤满身。有很多读者对书的内容提出了质疑。有些史实错误,确实是由本人才疏学浅,讲课时记忆不清,加之审稿时只求速度、忽视质量造成的。但也有很多地方是出版方没和我沟通,擅自改动的结果。比如把宋真宗时的殿帅高琼写成宋徽宗时的高俅;把方孝孺写成是明成祖的谋士;为了方便编标题,竟想当然地把渤海国叫成北诏国……而这些,虽不是我的失误,但确有失察之过。另外,出版方力图保留我“原汁原味”的讲课风格,并没把口语变成书面语。以至于在不明白当时语境的情况下,很多句子让读者不知所云。
在修订《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2》时,我吸取了《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的教训,认真修订,谬误之处减少了许多。很快,我跟出版方发生了纠纷,他们没经过我的同意,自行出版了《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3》和《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4》。这两本书都没经过我审定,编辑又不具备自己勘订的能力。比如我讲课时提到袁世凯说“民主就是无主,共和就是不和”,结果这句话竟然被编辑断成“民主就是无主共和,就是不和”,实在是匪夷所思!
这样,对于《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系列的四本书,除了《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2》我认真审阅过之外,其他三本都让我感到惭愧(《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3》和《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4》毕竟也是以我的名义出版的),很想有一个澄清的机会。在此特别感谢精华学校的廖中扬、李峰学两位老总,他们不以拙作鄙陋,为我联系到了新的出版机构,让其重见天日;非常感谢新出版方的项目策划人一草、李吉军为拙作所做的大量工作;非常感谢精华学校的杨海伦老师和拙作的特约策划徐杭先生;还要感谢许多为拙作出版提供了帮助的朋友们。
这套书其实是我依据《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知识点给学生们授课的讲稿。当然,我不是照本宣科,我还补充了大量的课外知识。在这次出版过程中,我认真修订。尤其是“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部分,去芜取精、去伪存真,答谢各位朋友的厚爱。
本来我想把这套书命名为《课本中的中国史》和《课本中的世界史》,但编辑觉得书中的内容,已远远超出了课本的范畴,最后定名为《这个历史挺靠谱》。当然,靠不靠谱,我们说了不算,但愿读者朋友们也觉得靠谱。
袁腾飞
2012-5-11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02.惹不起你,我躲得起
女皇再挑事端
1850年,时年19岁的咸丰帝继位。中国最高统治者之间权力的交替,令国内局势以及同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位初继大统的年轻帝王心潮澎湃,大清国的妥协退让令他蒙羞,群众抗英的斗志,深深打动了这颗年轻躁动的心。他再次推行对外强硬路线,支持官员不同西方使节交往。广东巡抚叶名琛是个传统士大夫,很是顽固。咸丰二年(1851年)升任两广总督,在广东负责外交,常以"雪大耻、尊大体"为己任。叶总督对于洋人的态度同咸丰帝一致,四个字:"不屑一顾"。洋人的公文往来,叶总督的批示往往寥寥数字,有的根本就不作回复。
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成为当务之急。英、法、美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中国全境开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的原料。清政府断然拒绝修约要求,为什么朝廷拒了洋人的要求?在咸丰看来,上一次败给你,那是很偶然一不留神栽一跟头,臭不要脸又来了,还要全境开放?通商的那五口,哪一口皇上也没去过,也就是康熙爷、乾隆爷下过江南,别的清朝皇上就在北京待着,了不起上一趟承德,再了不起上一趟沈阳,别的地儿不去。五口离皇上远着呢,我们不就是很偶然打了一场小败仗,以江南百万生灵为念,不爱理你,跟你签了约,你恬不知耻又来了,还要全境开放,没门儿!夜郎自大的大清,给了英法再次侵略中国的借口。1856年英法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头一次鸦片战争想要什么?市场和原料,"二鸦"还是为了这个目的。
1856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事端。"亚罗号"本是一艘中国船,后被海盗夺取,船上所有的人都是中国人,叶名琛在该船上抓捕了一名海盗,也是中国人。这本是中国的家事,与英国人无关。只是这艘船为走私方便,在香港的英国政府处注册,挂上了英国国旗。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两广总督叶名琛,称"亚罗号"是英国船,中国兵勇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并赔礼道歉。广东巡抚叶名琛最初据理力争,但很快就妥协退让,将全部人犯送到英领事馆听任处置。巴夏礼为使事态进一步恶化,百般挑剔,拒不接受。10月23日,英舰突然闯入虎门海口,进攻珠江沿岸炮台,悍然挑起侵略战争。接着,英军炮轰广州城,并一度攻人内城。当地军民英勇抵抗,英军因兵力不足,被迫于1857年1月退出珠江内河,等待援军。

相关阅读:

透明的哀伤(席慕蓉著)

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松居直著)

实战Matlab之并行程序设计(刘维著)

Cocoa设计模式(布克著)

当拜金女遇到钻石男(田小米著)

深度依赖(Pluto著)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

读书人网 >历史

热点推荐